秦始皇传国玉玺上面刻的什么字(究竟谁拿走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讲的是衡相如怎样利用已的聪明才智替赵国保住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然而,和氏璧的故事并没有到此就完全终结。
后来,秦王赢政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并从赵国夺取了那块和氏壁。秦王自封始皇帝,登基后为了显示自己“德高三是,功雀五帝”,特地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传国玉玺外部螭龙盘据,张牙舞爪,是皇帝独尊和无上权成的体现。当时著名玉工孙寿刻制玺纹,著名书法家李斯题写玺文。自秦始皇后,传国玉玺开始银转流传,历代帝王都视之为承天的神圣之物,为得到它而费尽心机。除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巨大外,传国玉玺格外引人注目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在流传过程中时隐时现,且到目前为止仍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大作,秦始皇的船面临被掀翻的危险。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以此祭祀水神,压住波浪后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说完就消失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秦始皇手中。
秦始皇南巡
秦末,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登基后称其为“汉传国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通迫掌管玉玺的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掷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后来用金将其补全,因此留下瑕痕。
王莽政权被推翻后,玉玺落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未年动乱时,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后来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并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地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从此孙坚做起了皇帝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诉袁术。袁术得知后,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到汉献帝手中。
孙坚得玉玺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于魏国,晋一统三国后取得了玉玺。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水嘉五年(311),玉玺又归前赵刘聪所有。东晋咸和四年(329),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了石鉴自立,将玉玺重新夺回。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由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玉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就屡有发生。如宋绍圣三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玩的把戏。
明朝时户县一农民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清在故宫放的玉玺,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玉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又据说真正的传国玉玺在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了漠北。明朝初,明太祖派徐达到谈北,追击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有关传国玉玺的记载,但明太祖最终还是空手而归。
徐达进军漠北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杳无踪影,令人叹息。传国玉玺至今下落不明。
解读真相,品味奇闻,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