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四项越野滑雪比赛,王强作为重庆首个亮相冬奥会的运动员,刷新了多个中国越野滑雪项目的纪录,为自己的冬奥之旅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冬奥会比赛期间,王强在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男子团体短距离的比赛项目中,均刷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男子4x100公里接力项目中,超越了中国越野滑雪队在都灵冬奥会上的首秀成绩,最终排名第13名;在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比赛中,也创造了个人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第1眼记者于2月21日晚,在王强的休整间隙,采访了他。刚刚结束冬奥之旅,王强略显疲惫,采访中,他尽力调整,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接受采访。从这些小小细节中,或许能够一窥这一趟旅程,王强的不易,以及作为一名运动员,在任何时候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1)

在11天内比完四项越野滑雪项目,其中一项还是越野滑雪中“最虐”的男子50公里项目比赛,不管是体能还是心态,对于王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在整个比赛阶段,我们都采取了非常科学有效的训练、管理方式,并且,在赛前就提前熟练了比赛场地,加上定期的心理疏导,这些措施为我们解决了大部分的难题”,王强告诉第1眼记者,“这也让我在比赛时,越发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有了我在比赛时的好状态和好成绩。”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2)

王强在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不负众望,知难而进,回顾自己的冬奥旅程,王强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在这次北京冬奥会的表现,十分是满分的话,我给自己打九分,整体来看,我是拿出了超过平时训练的水平状态去比赛,也突破了自己,拿到了男子个人短距离资格赛第五名的成绩,而扣掉一分,也是因为比赛期间还是有些许失误和遗憾。”王强说道。

王强所说的遗憾,出现在越野滑雪男子4X10公里接力和男子50公里的项目上。在男子4X10公里接力的比赛上,第三棒的王强,想尽可能为最后一棒争取优势,于是,在前期投入了大量体力,奋起直追,导致后半程体能有些跟不上,没有发挥到最佳;

而在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的比赛中,王强意外断杖后直接掉速,尽管换杖后猛追了好几个名次,但在争分夺秒、群雄逐鹿的奥运赛场,这次意外对王强最终成绩的影响不言而喻。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3)

王强在越野滑雪男子4×10km接力决赛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待这样的遗憾,王强选择用下一次来弥补,他表示:“不管是体能分配不当还是遭遇突发事故,都是经验、教训,在之后的比赛尽量减少这样的失误。”

有遗憾就有动力,王强曾在社交媒体上霸气发言:“我只想告诉来自欧洲和北美的选手们!我的出现令你们感到意外。记住,中国越野滑雪在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崛起!”

他告诉第1眼记者,当自己在比赛中拿到好成绩时,的确能感受到其他选手的惊讶,这种惊讶也是对自己专业能力上的肯定,尤其是在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资格赛中,他以2分48秒91第5名的成绩晋级淘汰赛,成为前16位选手中唯一一位非种子选手。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4)

王强在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自由技术)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就目前而言,我们与欧洲、北美国家的越野滑雪选手肯定是存在差距的”,王强客观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越野滑雪水平,在他看来,中国越野滑雪主要还是在技术专项上与优秀选手存在差距,“因为越野滑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在耐力、体能、身体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方面,要求都十分严苛,”王强解释道,“不仅是技术专项上的差距,越野滑雪选手的雪感也非常重要。”

那像在重庆这样鲜少下雪的南方城市,想要学习越野滑雪,又怎么锻炼自身的技术与雪感呢?针对这个问题,王强也给出了建议:“如果想在重庆学习越野滑雪,可以先从室内滑雪场练起,有条件的话,冬天可以到北方进行室外滑雪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先从越野轮滑学起,再慢慢转换到越野滑雪的项目上。”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5)

冬奥之旅的结束,绝不是终点,2月22日,王强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国际航班,去芬兰参加2022世界杯越野滑雪锦标赛。

“我这辈子就离不开越野滑雪了,我是真的爱它,爱到骨子里的那种”,这句话,王强重复了两遍。说话间,他双眼泛光,闪现着他对越野滑雪的痴迷,将脸上的疲倦一扫而空。而他也带着这份热爱,一直在越野滑雪的路上,不断前进。加油,王强!期待他在世界杯上的大放异彩!

重庆首位冬奥选手(重庆选手王强结束冬奥)(6)

(来源见水印)

(第1眼-重庆广电编辑 张妍雅)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