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

文||王官令仪

有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儿子,年纪已经五十岁了,想买一个妾;又因他的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的,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的大妻肯低眉下首。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是革命作家柔石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他控诉了典妻制度下,女性毫无尊严的生育血泪史,作为女性的柔弱无助和作为母亲的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悲叹不已!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

典妻是旧时代一种罪恶的临时婚姻制度,女性就像商品一样被交易,沦为生育工具。

对男人们来说,她们和娼妓无异,地位低下卑微,但是身为孩子的母亲,她们自身也有强烈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她们的爱和牺牲是无私的,却也是被践踏在泥土里,盛开不了的残花。

相比现在某明星代孕后弃子不顾的卑劣,《为奴隶的母亲》中的“代孕”母亲,却不知比锦衣玉食的某明星要高尚多少!

当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国际文学》法文版上读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后,曾写信给编辑部说:“这篇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

我想小说感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尽管这位母亲毫无地位和尊严地活着,但那种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精神品质,值得人颂扬,同时也反衬出男权社会里,男人们无底线的人性之恶。

为了一己之私,把妻子典当给他人去生孩子,是多么令人不齿啊,但在那个男女失衡的年月里,却有太多这样的悲剧!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2)

比起贫穷,典妻背后麻木的人性更加可怕

她的丈夫是一个皮贩子,平时也做点农活,春天的时候帮人家插秧,活干得很漂亮。

可是,生意不好做,加上赋税重,丈夫欠了很多债,脾气就变得暴躁起来,抽烟喝酒赌博,家里的境况一日不如一日。

由于不断地败坏折腾,丈夫得了穷病,全身成了枯黄色,人们都说他患了黄疸病,邻家孩子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黄胖”。

黄胖实在穷得过不下去了,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就打起了妻子的主意,想把妻子典当出去。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3)

在一次债主王狼来催债后,黄胖对妻子坦白了,说他已经通过沈媒婆,将她典当出去了。

妻子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质问丈夫为什么不早说?黄胖无耻地答道,本来自己不想活了,要跳河去死,可是又没勇气,正巧碰见沈媒婆,媒婆出了主意:

儿子呢,你只有一个了,舍不得。但妻——虽然是结发的,穷了,也没有法。还养在家里做什么呢?

沈媒婆说,有一个姓李的秀才,50岁了没孩子,想典一个女人给自己生孩子,黄胖妻子条件非常符合,两人就私下交易了,一百元典三年,如果生不出孩子,就典五年。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4)

贫穷固然可怕,但看到这里,丈夫麻木自私的丑陋人性,则更让人悲哀,旧社会里,男人把女人不当人,越穷的地方,女人的地位和境遇越凄惨,她们当牛做马,危难时刻还得像商品一样,被最亲近的人利用,人性仅存的善良和美好,被贫穷榨干了。

黄胖的妻子,也是春宝的娘,孩子才五岁,断奶不久,没了娘孩子该怎么办呢?

黄胖说孩子由他带。可是,春宝娘还是不敢想象,没了自己,孩子的日子会有多惨。

在哭声里,她想起一年前,自己生了个女儿,生孩子后她无力而痛苦地躺在床上,脐带和胎盘还在身边,可就在这时,凶狠的丈夫提着一桶沸水走进来,把女儿扔进了水桶。

她的心在滴血,可她连挣扎起来阻拦的力气都没有。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毫无人性的黄胖,就像屠户捧杀小羊一样,亲手扼杀了自己的孩子。

也许在黄胖心里,女人除了能生孩子和干活外,就一无是处。女儿的命对他来说一钱不值,反而要吃饭养活,是个累赘。有这种可怕的思想,他的日子能好起来才怪!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5)

春宝娘尽管不愿去为另一个男人生孩子,但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她反抗不了。春宝还在傻傻地问娘要到哪里去,他也要跟着去,不然和爸爸在一起,爸爸又要打他。

春宝娘心如刀绞,临行的前一晚,为孩子把破旧的衣服都补好了,甚至连冬天要穿的破烂棉袄也拿出来,给丈夫一一交代了。

典她的李秀才家,是个有钱的大户人家,一大早就派了一顶轿子来抬她,可她到底舍不得春宝,又哭了一阵。

轿夫嘲笑她:又不是新娘子哭什么?沈媒婆也把春宝从她怀里夺去,说去李秀才家是享富贵,过去生了孩子还不是一样的疼!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6)

就这样,她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去到另一家面对未知的命运,完成自己传宗接代的使命。

贫穷使人落后,这句话看来不假。在贫穷面前,金钱扭曲了人性,人们的思想变得麻木贫瘠,为了活着,可以放弃尊严,出卖灵魂,但这样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典妻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毒瘤,是传宗接代思想种出的恶果,尽管羞于启齿,但在没有生活保障的底层人和思想守旧的富人之间,却形成了一种默契。

黄胖和秀才的狼狈为奸,扼杀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7)

无力自救和抗争,为孩子做的牺牲值得吗

在秀才家里的生活,对春宝娘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煎熬,虽然生活条件好多了,但她依然没啥地位。

秀才的正妻不算是一个毒辣的女人,她和秀才一起生活了三十年,中间生过一个男孩,可惜十个月时患天花死了,此后一直没再生养。丈夫本来想娶一房妾,可她又嫉妒心强,所以最后只得典来一个临时的妻。

秀才对春宝娘倒也温和,毕竟是读书人,比黄胖对她要好得多,但她仍时时挂念旧的家和春宝,梦里也总是梦见春宝。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旧的家和春宝在她脑子里渐渐远了,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在秀才的家里,她要干的活很多,而且一天比一天繁多,她就像一个佣人和苦力一样。秀才的正妻也时常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生怕她把秀才的魂勾引了去,有时还指桑骂槐地骂佣人。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8)

好在,春宝娘到秀才家没两年,就怀孕了。

这可乐坏了秀才,对春宝娘也变得好起来,不仅亲自上街去买金桔给她吃,还让她少干活,而且给她念起“关关雎鸠”的诗来。

但秀才对春宝娘的好,却招来了正妻的嫉恨,不仅骂春宝娘娇贵,还恶意地嘲讽,说她以前在自己家里,“恐怕竟和街头的母狗一样,肚子里有着一肚皮的小狗,临产了,还要到处地奔求着食物。”

听到这样的冷嘲热讽,春宝娘委屈地哭了,幸好有秀才来安慰她,还送了她一个青玉戒指。

怀胎十月,春宝娘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可乐坏了秀才,他翻遍《易经》《书经》,想取一个好名字,表示他老来得子的喜悦,可竟然很难找到合适的。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9)

这时,一旁的春宝娘想起了自己的春宝,于是说:“他不是生在秋天吗?秋天的宝贝——还是叫他‘秋宝’罢。”

秀才很高兴,他自己解释说,他已到了人生的秋期,秋天又是万物成熟的季节,而且《书经》里也有“乃亦有秋”的话,真是一个好名字!

可是,谁又知道春宝娘、也是现在秋宝娘的心酸,就为了要给富贵人家生一个继承家业的孩子,她就要被迫离开自己无依无靠的孩子,这是多么没人性的事啊。

秋宝一天天长大起来,一刻也离不开母亲,对秀才和他的正妻,倒是不怎么亲热。

秀才想再花一些钱,把秋宝娘永远地买下来,可是正妻却不答应,她只许秋宝喊自己叫娘,对亲生母亲,要喊“婶婶”。

当母亲的,心里矛盾极了:三年期限快到了,一边是春宝,一边是秋宝,都是她的孩子,她哪一个都不忍心舍下。在秀才家,她像佣人一样为正妻所不容,可是回旧的丈夫那儿去,就又要和秋宝永远地分开,并且要忍受黄胖的粗暴对待。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0)

春宝娘也试图反抗命运,她知道黄胖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怕是过不了几年就要死去。她想把春宝也接到秀才家里来,这样两个孩子就都团聚在她身边了。

可是,秀才的正妻却死活不同意,就连秀才续典三年的请求,都不答应,她才不管秋宝不到两岁就离开亲娘呢,她自己可以照看。

秋宝一岁时,秀才家摆了一桌酒席,过周岁。这天,不料已经人不人鬼不鬼的黄胖,也来了,他偷偷地找到春宝娘,说春宝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已经瘦得不成样子,再不管就死了,他来借钱。

春宝娘当然没钱,她心急如焚,把秀才送她的青玉戒指给了黄胖,让他赶快回去给孩子治病。

这事被秀才知道了,他很生气,叹息道:

总是前夫和前儿好,无论我对你怎么样!本来我很想再留你两年的,现在,你还是到明春就走罢!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1)

春宝娘一日日憔悴下去,眼睛里也没有了神采,她时常惦记着春宝的病。典期到了,她和秋宝永远别离的命运也早已决定了,没有了利用价值的她,被弃如草芥。

没有轿子抬,她走了三十多里路,回到了旧的家。春宝虽然还活着,但衣衫褴褛,头发蓬乱,八岁的个子和三年前一样高,也仅仅是活着而已。

而且,春宝对她变得很陌生,晚上枯瘦的她和同样干瘪的春宝躺在窄窄的板床上,无比凄凉,她往后的日子和命运,就像寒冷而死寂的漫漫长夜一样,看不到曙光。

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做母亲的,却失去了一个儿子,多了一份诛心的牵挂。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2)

结语:母爱的光辉超越了人性

《为奴隶的母亲》写于1930年,民国时期,典妻现象虽然有所衰减,但依然很严重,直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才消失。

2003年,导演闫建钢将柔石的这篇小说改拍成了电影,就讲了浙东落后地区的一个母亲,被丈夫典当,满怀屈辱与不舍而去,三年后,又痛苦而彷徨地回来,影片的灰色调充满了压抑。

典妻在浙江等地比较盛行,当地民俗“尚有一种卖妻之恶风。男子家贫,嫁卖妻子以自活,女家概不干涉。”

在旧社会,女性是男人的附属物,没有社会和政治地位,出嫁以后,夫荣妻荣,夫损妻损,在生存的苟且面前,毫无尊严和人性可言。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3)

但是,作为母亲,却有和孩子无法割舍的感情。《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作为一个妻子,她无法反抗丈夫的胡作非为,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所有的痛苦,哪怕是女儿被扼杀,又逼她离开儿子。

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允许她抗争,她只能用哭声和眼泪来擦洗命运的伤口,她不怕过苦日子,不怕被不同的男人羞辱,就怕割断她和孩子的感情。

春宝娘的觉醒,也许倒是在秀才家,她第一次感觉到女人也可以被疼爱,被当人看待,尽管是佣人,那也比生育工具和买卖的商品好。但她不贪恋秀才家的荣华和安乐,她心里只有孩子,这是她的伟大之处。

黄胖可以抛弃她,但她不能抛弃春宝,秀才和正妻可以不把她当家人看,但她永远是秋宝的娘。只不过现实是残忍的,她不得不被迫做出选择。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4)

作为母亲,她选择了更弱、更需要她关怀和照顾的春宝,如果她泯灭了人性,她完全可以讨好秀才,嫁给她为妾,这样生活保障也有了,也还有一个秋宝,但她的母爱和良心,让她不能那么做。

秋宝生在富贵之家,离开母亲虽然也会哭会闹,但毕竟还有秀才夫妇关照,所以他注定是富家少爷,不会过得差,有没有亲娘都一样。

但对春宝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爹的黄胖自然是靠不住,他只有一个母亲可以爱他。如果母亲再不回来,那他的命运注定会无比悲惨,活不活到成年都未可知。

牺牲了自我,离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秀才家,她回到春宝身边,便已是人性的胜利了,牺牲也有了价值。

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但总有一个底线,守住底线,也就兜住了人性的曙光。

清朝拐卖妇女实例(旧社会的代孕典妻)(15)

你如何看待典妻现象以及秋宝娘的命运?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