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话西游记(西游记中江苏淮安方言辨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老少咸宜,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特别是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热播,使之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然而,长久以来,因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西游记》刻本并未属上吴承恩的姓名,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成为一桩历史悬案,直到近代鲁迅和胡适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论证得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才算为此悬案做了一个了结,自此,《西游记》的作者被官方认定为吴承恩。

清代乾隆进士阮葵生为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其《茶余客话》中描述《西游记》“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说明《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2020年初,得余闲整理案牍,乃重新精读《西游记》,整理其中淮安方言。由于我在淮安长大,母亲一脉来自淮安河下古镇,与吴承恩故居不远,因此对淮安地区方言,包括淮阴方言(今淮安市清江浦区)和淮安方言(今淮安市淮安区,古称山阳县、楚州、淮安县等)有一定的了解。现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第五次印刷《西游记·无障碍阅读典藏版》为依据,参考目前最早《西游记》刻本,明代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台湾台北天一出版社印行,进行辨析。

扬州话西游记(西游记中江苏淮安方言辨析)(1)

1. ”(方言发guān音),动词。

原文: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滴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

“掼”在淮安方言中是至今常用的动词,意思为使劲的往下面扔。目前,数年前发明于淮安,风靡全国的扑克类游戏“掼蛋”中的“掼”字也是这个意思。该字在《西游记》中出现频率也很高,P36,115,161,186,195,196,208,255,263,267,310,391,397,441,462,500,504,541等页中皆有出现。

2. ”(方言发zuó音),动词

原文: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他(猪八戒)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耙就

“筑”在淮安方言中意思为抡起钉耙或者锄头去挖地的动作。小时候,在家里院子中劳动的时候还常常用到这个词语。该字因《西游记》中猪八戒使用的是九齿钉耙,所以随着猪八戒的动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书中P46,105,116,127,140,154,159,224,241,308,312,313,347,351,356,386,399,422,423,440,455,456,457,464,466,482,499,500,505,536,538,540,544,574等页中均有出现。

3. ”(方言发huó音),动词

原文: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把一个长老,几乎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

“唬”在淮安方言中意思为惊吓。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该字更多是淮安区方言,至今仍常用,而25里外的清江浦地区则用“吓”(发hà音),差异明显,更加有力的证明了《西游记》的作者应为山阳人(今淮安市淮安区)。该字在《西游记》也是高频字,特别是唐僧每受惊吓,基本上都是用此字描绘,贯穿全文,例如P48,59,80,81,83,84,86,87,88,…,378,…,571等页均有出现。

4. 告诵”(方言发音gào,sòng)”,动词

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却说大圣到了瓶中,被那宝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变化,蹲在当中。半晌,倒还荫凉,忽失声笑道:“这妖精外有虚名,内无实事。怎么告诵人说这瓶装了人,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若似这般凉快,就住上七八年也无事!”

“告诵”在淮安方言中即是告诉的意思,淮安方言中一直用“告诵”,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不过,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普及,使用“告诉”已经更加普遍了。“告诵”在《西游记》中使用也比较频繁,第23回P145页(世德堂本为“诵”),第31回P192页,第32回P201页,第34回P218页,第37回P234、235页,第38回P241页,第75回P472页,均有出现。

5. 一壁厢(方言发yī,biān,sāng音)”,或者“一壁厢…,一壁厢…”,或者“这壁厢…,那壁厢…”等等,副词

原文: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把那国王即命换了字号,悬上新匾,乃是“敕建护国伏龙寺”。一壁厢安排御宴,一壁厢召丹青写下四众生形,五凤楼注了名号。

“一壁厢”在淮安方言中意思为一边;“这壁厢”为这边;“那壁厢”为那边。这些副词在非常地道的淮安方言中经常用到,小时候还经常使用。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些土语已经极少用到了。虽然“壁厢”在其他古文献中也有用到,但是都不像《西游记》这般密集使用。《西游记》中P22,24,27,31,37,61,67,69,86,99,112,133,143,147,164,177,224,251,309,325,328,331,335,337,344,347,371,379,382,387,400,434,435,484,542,556,570,576,579,580,600,610等页皆有使用。

6. 漷漷索索(方言发huǒ, huǒ, sū,sū音)”,形容词

原文: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那山上都是些洼踏不平之路,况他又是个圈盘腿,拐呀拐的走着,摇的那葫芦里漷漷索索,响声不绝。

“漷漷索索”在淮安方言中的意思为上上下下的颠簸,经常用于描述心情。时至今日,我母亲形容心里忐忑不安,也常说“心里漷漷索索的”。

7. 逍逍停停”,“消消停停”(方言发xiāo,xiāo,tíng,tíng音)”,形容词

原文: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众老少无不欢喜。整顿斋饭,调开桌凳,唐僧们吃了斋。消消停停,将息了一宿。

原文: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

大圣望空称谢了,却入洞中,先解玉华王,次解唐三藏,次又解了八戒、沙僧并三王子,共搜他洞里物件,逍逍停停,将众领出门外。

“消消停停”和“逍逍停停”在淮安方言中的为不慌不忙,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的意思。即便在今日,也是非常常用的淮安方言。此外,《西游记》中还有类似AABB结构的形容词如“唧唧哝哝”(P295),“啯啯哝哝”(P284),“懵懵懂懂”(P179),疑为方言俚语,但我已没有印象。

8. 雷堆”(方言发音léi, dēi)”,形容词

原文: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雷堆”是淮安方言中比较独特的形容词,意为比较差劲,不怎么样。现在淮安的老一辈人还常常用这个词,例如“做事真雷堆”(做事真差劲),“长得雷堆的很”(长相很不好)等等。

9. 肉[月它]子”(方言发音ròu,tuó,zi)”,或“肉陀”名词

原文: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八戒道:“这两个孩子,被你抓来,已此唬破胆了,这一会声都哭哑,再一会必死无疑。我们拿他往下一掼,掼做个肉[月它]子,那怪赶上肯放?定要我两个偿命。”

原文: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行者闻言,心中大怒道:“这泼魔十分无礼!我保唐僧成正果,他怎么算计要吃我的人!”恨一声,咬响钢牙,掣出铁棒,跳下高峰,把棍子往小妖头上砑了一砑,可怜,就砑得象一个肉陀

“肉[月它]子”是淮安方言中肉丸子的意思,其中间字是由“月”和“它”复合而成,念tuó。该方言至今在淮安本地依然应用的很普遍,一般本地人都懂。

10. 羊儿风”(方言发音yáng,ér,fēng)”,名词

原文: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输,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原文: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即捻一个诀,念一个咒,拘得个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土地婆儿道:“老儿,你转怎的?好道是羊儿风发了!”

“羊儿风”在淮安方言中目前常以“发羊儿风”为习惯用语,意为发疯了。比较常见,一般淮安本土人都能明白。

11. 卷子”(方言发音juǎn, zi)”,名词

原文: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行者道:“酒店、米铺、磨坊,并绫罗杂货不消说,着然又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与那异品的糖糕、蒸酥、点心、卷子、油食、蜜食,无数好东西,我去买些儿请你如何?”

原文: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那妇人越发欢喜,跑下去教:“莫宰!莫宰!取些木耳、闽笋、豆腐、面筋,园里拔些青菜,做粉汤,发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饭,烧香茶。”

“卷子”在淮安方言中是馒头的意思。小的时候,外婆说地道的淮安方言,一直称馒头是卷子。当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已经很少这么叫了,基本上都是称为馒头。

12. 买一个又饶一个”,常用短语

原文: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虎怪道:“你师父是我拿了,要与我大王做顿下饭。你识起倒回去罢!不然,拿住你一齐凑吃,却不是买一个又饶一个?”

“买一个又饶一个”应是比较有特色的淮安方言,意为“买一个又搭一个”或“买一赠一”。如今,偶尔还可以听到地道的淮安口音的人冒出这一句。

以上12条为迄今还流传的比较典型的淮安方言,书中还有很多方言,如“活活的羞杀人”(P22,97)、“害酒”(P196),“活达”(P382)等等,我感觉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认。还有诸如“不当人子”(P152,156,206,302,507),“捆风”(P151),“拿班儿”(P146)等等已经全然不识。或是自16世纪到今天已经近500多年,淮安方言也在演化,有一些乡音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通过对《西游记》中淮安方言的辨析,能够论证《西游记》的作者来自于淮安市淮安区(明朝时期成为山阳县),对证明吴承恩正是《西游记》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0年2月22日

梵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