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生命中三个女人:徐志摩及其与三个女人的抑郁纠缠

韩国年轻女星雪莉因抑郁自杀香消玉殒,让人再次想到因抑郁而死的多位明星。相比常人,明星除了要对付可能的原生家庭问题,更要对付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就产生抑郁,走向自我灭亡。

其实,只要是公众人物,就必顶着非同寻常的社会压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曾经的大公众人物徐志摩与他的三个女人及其所表现的抑郁。

抑郁的主要表现

心理学上,抑郁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感到无助与精神疲惫;自我否定常想轻生等。其病理标准是严重时足以影响正常的心理机能,或社会功能。轻度的抑郁无碍生活,有时候还能激励人振奋起来。如对于张幼仪,对于徐志摩的前大半生。

有很多时候,抑郁症状以其相反的方式表现,这是抑郁症患者在掩饰真相或在做抗争,如林徽因太太的客厅,陆小曼的热衷于社交不甘于平静。也就是说,有些人会对他人或社交产生狂热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假相。越狂热说明人内心越是无助,急切想抓住外面的某根救命稻草。

1897年,徐志摩出生于江南水乡浙江海宁硖石首富之家。抓周那天,一位法号志恢的僧人飘然而至,在他头上来回抚摸,并留下一句“此子日后必成大器”的话,便离去了。“志摩”一名由此而来。

徐志摩从小聪慧,考试总是拔得头筹。他喜欢交友,而且只交社会名流,有为人士。他紧随新兴潮流,以开拓视野丰富心灵,发展自己的新思想。因此,他是向往高大上的,他理想的爱,必是新式的,入潮流的。这种不接地气的理想,遇到现实,必定产生重创。可以说,一生好强阳光积极乐观的徐志摩最终是抑郁而去的。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无疑是陆小曼、林徽因、张幼仪。她们的相同点,除了都是大家门户的小姐之外,还有就是她们都是抑郁症患者,轻重程度不一样而已。处理方式不一样,加上自身内在力量强度不同,带来她们生命截然不同的结局。

徐志摩死于1931年那场空难,在他逃也似的离开妻子陆小曼,前往初恋情人林徽因的建筑专题演讲的路上。陆与林是他爱得欲生欲死的两个女人,而两位皆为当时耀眼明珠般的人物。还有一位哑光女人,一直默默无声,却更紧密地关联着他。他严重欠缺对她的爱,而她,却是最爱他,并唯一为他留下爱种的女人---张幼仪。

徐志摩的抑郁

徐志摩前大半生,几度以勇敢的心战胜低落的情绪。但是托陆小曼的福,他最终抑郁而去。

他的第一次情绪低落,应该出现在18岁那年,正在北大读预科的徐志摩被家里召回,奉父母之命成婚。这种旧式的,被安排的婚姻在他看来,只是一座围城。从未尝过恋爱滋味的志摩完全不甘心接受。他将心事写在《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一首诗里。原配张幼仪不仅这一次成了他感到尴尬的旧式的让他冰冷对待的妻子,在以后很长时间,她都是以“土包子”形象受到嫌弃。

而他第二次情绪低落,应该是对林徽因展开追求攻势,对方却被父亲林觉民带回国时。这时候在英国的徐志摩,面对面与张幼仪,同时顶着大不孝的骂名,正式与张签订了离婚条约。可是,空窗期却没有人补空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林觉民是徐志摩的好友,两个婚姻都不幸的人还曾玩起“情侣游戏”。可是, 林觉民深知徐志摩不宜做自己的女婿。

可是徐志摩不轻言放弃,他暂别康桥,追随爱人的足迹。来到北京,却只闻所爱之人已经成为恩师的准儿媳。妥妥的,没有了你的份。这并不致命,因为还可以将这份爱恋埋在心里,正如对方可能也是这样。不期还有种心遥相呼应之感呢。由此,还可以写出美妙的诗篇,如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

第三次,徐志摩就在劫难逃了。陆小曼为北唐南陆的社交名媛之一。胡适说陆小曼是“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届时已经嫁人为妻。只是不满生活,寻求出路。她曼妙柔姿,多情有才的形象也符合徐志摩爱的理想之化身。

于是,他不惜挖王庚的墙角,历经千辛万苦抱得美人。没想到,这却是引火上身。

首先,徐家始终不愿意承认这个儿媳,尤其当双亲见到小曼要志摩抱她上楼,并让他吃她的剩饭的时候。老俩口选择去北京与前儿媳张幼仪同住(张离婚后,徐家认她做干女儿,保留给她徐家的一席之地)。

在徐志摩建筑的爱巢里,小曼鸟儿从未消停。她慵懒任性,热爱社交,生活奢靡,挥金如土。对爱人则冷若冰霜,对家里人不闻不问。为了填补她物质需求造成的空缺,徐志摩到处挣钱。他在内心指望她的变化,也在言语中苦口婆心,施以爱之关怀。可是,完全没有用。她变本加厉,更是吸食起鸦片,打起牌来,简直无恶不作。同时,她还与倾慕者翁瑞午一唱一和,眉来眼去。却不让徐志摩与女学生接近,还吃林徽因的醋。

徐志摩忍受不了这种状况,他再次前往国外。旅途中,他仍不忘写信表达爱意,并告诫小曼,养好身体,做积极的事情,成就些事业,也让父母刮目相看。然而,他写的一百多封信,她只保留了7封。回来看到这幅光景,加上小曼死不悔改,反而无限制地继续堕落。徐志摩这时候仍然选择爱她,并北上挣钱,养家糊老虎口。

可是,几经邀请,小曼不愿意前往有她尴尬史的北平。最后,在所有好友的建议下,徐志摩准备再回家一趟。这一次,可以看出他的抑郁。他似乎对自己的死亡有所预料,回上海之前,邀请了几乎所有好朋友。

回到上海,见到的仍然是没有起色的境况。为了挣钱,他太累了。可是这种累有什么意义吗?他的舍命换来的只能是塞牙缝的收入。更要命的,是他的付出与爱完全不能获得回报。再有浪漫情怀的人,此时浪漫羽翼也被现实掼在了地上,碎成薄片难以复原。

他最后是蹭机前往林徽因的讲座。有人说他对林念念不忘,而我看到的是他行尸走肉地做着该做的事情而已。令人痛不欲生的人这么近有这么远,爱是他的劫,他逃也逃不掉。

林徽因的抑郁

徐志摩生命中三个女人:徐志摩及其与三个女人的抑郁纠缠(1)

世人最不能相信的,就是林徽因的抑郁了。几乎所有照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笑靥如花的阳光美人。记得有人说过,一直笑着的人,内心往往很可怕。林徽因与陆小曼一样,深得异性喜爱,同时身子柔弱,病怏怏。她们同样都是心气过高之人。只是林徽因有着向上的想往与行动力而已。

林徽因的性情缺陷来自于原生家庭她母亲的影响。这是一位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依附女儿并充满负能量的母亲。正是这位母亲,让林徽因从小在优越的自身条件下能够具有危机意识,并保持理性,在择偶的时候,选择了最适合自己过日子的男人。但是,也是因为这位母亲,林的家庭生活充满杂乱,让林对丈夫总是暴躁不近人情。

就是徐志摩,就北京拜访梁思成夫妇写信给陆小曼时,也提到了对梁的同情。她对爱人,远没有了可以贴近消融的“柔波似的心胸”。虽然这并未减弱徐对于林的爱慕之心。

婚姻生活,阻碍了林徽因女神光环的放射,她很快爆发原生家庭带来的暴躁脾气,变成了枯瘦削肉的人。虽然在面对外界的时候,她表现的阳光美好,让君子甘愿为其守身一生。其实,谁娶了她都会跟梁思成一样可怜。在梁思成备受争议的再婚生活中,梁曾表示,原来婚姻生活可以这样轻松。这一刻,梁是感激林洙的。因此,林母是林徽因的劫,她一辈子逃不掉。

林徽因让人不敢恭维的性情,与她在世人面前保持的阳光开朗,这种两面性模糊了她生存的真实感。我觉得,她骨子里应该有着对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抑郁,促成了她的短寿。徐志摩逃过她这一劫,却没能逃过陆小曼的魔爪。

未完待续。纯属扯,不喜就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