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

科 普

春季赏花秋季赏叶是人们年复一年约定俗成的休闲方式,但是你知道吗,园林植物不仅可以赏花赏叶,按照其观赏部位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和观干植物。

在万木萧条的冬季,大多数植物叶落归根,观干植物就成了主要观赏对象。然而观干植物也可以细分为观枝干颜色植物和观枝干形态植物。像红瑞木、棣棠、梧桐、白皮松、白桦、血皮槭等枝干颜色突出的植物就属于观枝干颜色植物,而有些植物的枝干具有奇特的纹理或长出形态各异的刺,这就属于观枝干形态植物。在北京园林中长刺的植物有很多,但刺具有观赏价值的却屈指可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可以观赏刺的植物吧。

观刺植物

#1

掌刺小檗.Berberis koreana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1)

掌刺小檗(Berberis koreana)是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实际上小檗属的植物枝在节部普遍都有针刺,像我们常见的小檗(日本小檗)以及它的栽培变种紫叶小檗,但它们的主要观赏价值在于叶色,而非刺。顾名思义,掌刺小檗强壮的小枝上刺呈明显的掌状,这既是其区别于小檗属其它种的特点,也是其观赏价值所在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2)

掌刺小檗成熟枝暗红褐色,有纵槽;叶长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圆,缘有刺齿;花黄色,呈下垂的短总状花序,5月开花;果亮红色或橘红色,经冬不落。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3)

掌刺小檗又名朝鲜小檗,原产于朝鲜及我国东北、华北地区。20世纪初被引种到世界各国栽培,以其观花、观果、秋季红叶及十分耐寒等特性而广受欢迎。园林中常作为刺篱使用,在北京香山公园内就有种植。

#2

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4)

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是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枸橘又名枳,“枸”在这里音ɡōu,枳音zhǐ。提到枳,相比大家都会想起《晏子春秋》中的名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实际上枸橘和柑橘是芸香科的两个不同的树种,同一树种并不会因为环境发生改变而改变其树种的特征。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5)

枸橘枝绿色,略扭扁,有枝刺;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有翅,小叶无柄,叶缘有波状浅齿。花两性,白色,单生,春天叶前开花;果球形,黄绿色,密生绒毛,有香气。其果味与柠檬相似,但酸涩更甚。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6)

枸橘原产于淮河流域,现各地多栽培。喜光,耐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土壤,有一定的耐寒性,在北京可露地栽培;耐修剪。枸橘的白花、黄果、绿枝均可观赏,常栽作绿篱材料,并兼有刺篱、花篱的效果。枸橘虽然与柑橘是不同的两个树种,但可以作为柑橘类的砧木。另外枸橘的果实枳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枳性温,味苦,辛,无毒。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毒、过敏性及药物中毒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3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7)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是苏木科(云实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根据植物分类系统的不同,一些资料也把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作为豆科的三个亚科。皂荚又名皂角,因其荚果煎汁可代肥皂作洗涤用而得名。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8)

皂荚树干或大枝具分枝圆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状椭圆形,先端钝,缘有细钝齿;花小,杂性,总状花序;荚果带状,直而扁平,较为肥厚。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9)

皂荚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各地,多生长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在北京也能正常生长。喜光,较耐寒,喜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在石灰岩山地、石灰质土、微酸性及轻盐碱土上都能正常生长,抗污染;深根性,寿命长。树冠广阔,树形优美,叶密荫浓,是良好的庭荫树及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绿化树种。皂荚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其木材坚硬,是车辆和家具的用材树种;其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其嫩芽可用油盐调食,其子煮熟糖渍可食。荚、子、刺均可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利尿、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棘刺解析(科普形态各异的刺)(10)

作者、摄影:陈宇峰

编辑、校对:魏 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