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笔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导语 现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越来越难了,我们知道想要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小技巧,那么更有利于我们通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笔试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笔试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笔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笔试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导语

现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越来越难了,我们知道想要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小技巧,那么更有利于我们通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从历年考题,我们可以知道综合素质在考试时候会有两道材料分析题,一题是职业理念,一题是职业道德。每题14分,一共28分。想要拿到高分,除了牢固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意外,准确而快速的分析,合理的作答格式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作答材料分析题,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审题

在做材料分析题时候,第一步就是审题。一定要读懂题干,找准答题的角度。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审题:第一是找理论,看要求是使用哪一个理论来进行作答,是学生观还是教师观还是教育观,或者是教师职业道德;第二是找主体,一定看清楚材料要求分析的主体是谁;第三是找要求,看是要求评论还是评析,或者是分析。比如:2017年下半年中学一道材料分析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在读这道题我们首先需要迅速圈出“学生观”三个字来明确答题范围。其次,我们还要注意题干中出现了“评析”两个字,这就要求我们作答时既要评价该老师的行为又要理论分析材料。

二、分析材料

审完题干之后,带着题干获得的信息去分析材料,得到关键信息。在分析材料时候,首先找到教师的行为,然后将教师的行为和学习的理论一一对应。一般来讲,一篇材料建议大家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通读材料,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而不是断章取义。大家在阅读材料时候,切勿“丢三落四”。第二遍再对材料进行分析,分析要深刻而不是“浮光掠影”。首先,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既有主要的,又有次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擦亮双眼,挑出主要信息,把握关键细节非常重要。其次,材料中往往或隐或现地传达着命题者的意图,所以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材料挖掘出其体现的教育理论。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等。

三、组织答案

最后分析得出理论之后,进行组织答案,书写好答案。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是题量小(一个问题),分值高,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取得高分,这具体还需要我们学会谋篇布局。在综合素质的判卷中,我们发现总-分-总的答题结构是最受判卷老师欢迎的最后总的进行总结,简单联系现实即可。

《综合素质》文学知识大集合

戏剧类

【中国主要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秦腔。

【四大名剧】《西厢记》(王实甫,崔莺莺与张生)、《牡丹亭》(汤显祖,柳梦梅与杜丽娘)、《长生殿》(洪升,唐明皇与杨贵妃)、《桃花扇》(孔尚任,侯方域和李香君)。

【十大戏剧家】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被后人称为“曲圣”,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

王实甫:元代戏剧家,代表作品是《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纪君祥:元代戏剧家,代表作是《赵氏孤儿》。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元代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白朴:元代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其中,《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高则诚:元末剧作家,被誉为“南曲之祖”,代表作《琵琶记》。

汤显祖:明代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

孔尚任:清代戏剧家,代表作是《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与孔尚任写的《桃花扇》堪称双璧。

书法类

【王羲之】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著有《兰亭集序》。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成就以楷书为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颜真卿】其书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张旭】唐代书法家,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碑刻有《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

【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出名。存世作品有《自序帖》《苦笋帖》等帖。

音乐类

【中国民族乐器】我国民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四类。

【吹奏乐器】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弹拨乐器】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打击乐器】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拉弦乐器】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聂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歌曲及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冼星海】现代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作品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歌曲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

【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九大交响曲中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等交响曲,和《热情》《悲怆》《暴风雨》等钢琴奏鸣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

美术类

【郑燮】号板桥,有“狂”“怪”之誉,画中以兰竹之作最负盛名。其作品有《兰竹荆石图》等。

【齐白石】擅绘画、篆刻和书法,也工诗词,绘画以花鸟见长。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张大千】法号大千,在技法上以泼彩、泼墨相结合的手段,为中国画的用色、用墨开辟了新途径。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有《振衣千仞冈》《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等。

【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有《八骏图》《愚公移山》等。

【达·芬奇】被称为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大卫》《彼耶达》《创世纪》及《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古典主义者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一.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2.参商:常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自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10.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11.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12.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经常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二.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三.中国古代山水地理常识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7.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又称"天下"。

8.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10.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1.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12.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13.州:参见"郡"条。

14.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5.古称别称:南京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广陵、维扬,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