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校园犹如一幅水墨画般的静谧(雨中行雨中情)

雨中校园犹如一幅水墨画般的静谧(雨中行雨中情)(1)

这是一张照片,镜头记下了那天的湿润和真诚。

那是一个雨天,我和文友摆渡人、菊农在叶楠白桦文学馆参加一个文学沙龙,这是文学馆首届文学沙龙,大家都很兴奋,围绕着如何读写郝堂山水,进行一番海阔天空的恣意畅谈。雅集之后,意犹未尽,我们一起相约去看珍珠堰。

出文学馆向南,沿着山路,依着小溪,我们持伞沐雨,蜿蜒而上。

四月的微雨,缱绻如诗,空气清新而湿润。烟雨漂洗的郝堂,宛如绝代名姝洗尽铅华,一脸的清新淡雅。路旁,大朵大朵的槐花怒放着,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荷塘还是一片寂廖,烟雾笼罩的池塘里,有几支枯荷兀自独立,丝丝细雨轻洒在枯叶上,发出一阵阵错落有致的声响,如一首淡淡忧伤的乐曲,在空旷的乡野里,轻轻鸣响。震雷山上烟雾氤氲,云气从山坳里一缕缕缓缓冒出,顿时有了一种桃花源似的心境。

石子铺就的山路上,行人稀少,偶尔,不经意间也会邂逅三三两两的郝堂村民,他们目光澄澈,一脸质朴,带着斗笠,荷锄赤脚地走向田野,七龙溪映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也映着他们平凡朴素的生活。

不知是谁提议,如此诗情画意,何不雨中放歌,尽诉情怀?真是个好主意!菊农是姐姐,她当然要带头啊。于是,她满怀深情地唱了一首《桃花红杏花白》,这是菊农最衷爱的歌儿,郝堂村首届村晚,她唱的就是这首。

摆渡人显然被感染了,菊农的声音刚落,她就开了口: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陕北民歌《兰花花》,如泣如诉的歌声,唱得树上的鸟儿都驻足聆听。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民孕育一方文化。陕北过去很穷,所以陕北民歌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这与它几年的文化积淀有关。如果你细细地品,就可以感受到那凄婉、悲凉的歌声中,有对苦难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众多璀灿如星辰的民歌里,我独爱陕北民歌。没想到摆渡人也是如此衷爱,而且演绎得如此之好。

我久久地沉浸在这凄美的歌声中,摆渡人歌声落下许久,我仍走不出陕北那黄土高原。于是,我清了清嗓子,情不自禁地唱了另一首陕北民歌《叫声哥哥你快回来》,电影《人生》主题曲,我青春的记忆。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

没有商量,无需预约,唱的全是情歌。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片萤火之森,那里住着一个少年” 这句话在这里得到印证。一个念头突然跳了出来:要是能在这条路上邂逅一段恋情,该多浪漫啊,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手里牵着一个白色的小狗,她被这优美的歌声吸引,驻足倾听,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条小狗叫小白,我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菊农边说,边拿出了自己的新作《小白》。

摆渡人顺手接了过来,认真地读起来。摆渡人是位诵读高手,看那神情,她要为我们表演绝活了。果然,看过之后,她酝酿了一下情感,在这个乡间的小路上,华丽登场了。

大地是舞台,青山是背景,潺潺的流水就是音乐伴奏。只见她步履款款、衣袂飘飘深情吟诵道:

“在门槛左边/它把嘴搁在台阶沿儿上/前爪挂成台阶的形状/黄色的耳朵/也垂成困倦的花瓣儿/婴儿一样无邪……”

那富有磁性的,湿润而柔软的声音缓缓飘散开来,随着春雨,洒进山村的乡野里,也洒进我的心里。

对文学的爱,由来已久,我曾一度生活在文学的世界里,在现实中千次万次寻觅周国平笔下那种“彼此欣赏,令人愉快”的氛围,此刻就在眼前。

雨越下越大,三颗心越靠越近,一个暮春的雨天,三个惺惺相惜的女人,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往前走着,走着。

珍珠堰就在前面,那里有一个古老而凄美的爱的传说,我们一起去赴那个千年之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