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

龙岩轨道交通规划

龙岩轨道交通是服务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包括7条轨道线路,总长度539.7公里,形成的“网格式”轨道交通网将覆盖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等。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

《龙岩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年限分为远期2030年和远景2050年,规划范围为龙岩市行政辖区(包括2区1市4县),总面积1905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包括新罗区所有街道,红坊、江山、大池、小池、雁石、苏坂六个乡镇的全部用地和白沙、万安两个镇的部分用地;永定区的高陂、坎市和培丰三个镇的全部用地;上杭县的古田、蛟洋两个镇的全部用地和步云、溪口两个乡部分用地。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4)

规划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线3条,长238.2km,市区线4条,长63.2km,线网总长301.5km。市区线M1线 (规划高铁站至会展中心)、M2线(奇迈小镇至龙州工业园至园田塘)、M3线 (下洋站至龙岩卷烟厂)、M4线(红炭山站至铁三洋溪西),线路长度短,站间距小,速度目标值定位80km/h,采用单轨系统,拟选用跨座式单轨;S1线(连接土楼、古田、冠豸山等旅游景点与龙岩主城区、车站及机场等)、S2线、S3线为市域线,线路长、站间距大,对时间目标要求高,适宜采用120km/h及以上速度的系统制式。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5)

该规划的建设时序分三个阶段:2025年前,开工建设S1号线首期工程、M1、M2、M3、M4全线,总计135.6km;2025-2030年,开工建设S2全线和S3全线,总计94.8km;2030-2050年,开工建设S1线二期工程、S1线支线和M1、M2、M3二期工程,总计127.2km。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6)

轨道交通地位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7)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8)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应把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为伸开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状城市发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9)

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由于轨道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很少乘私人车辆,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时。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0)

规划范围

1.市域:范围为龙岩市行政辖区(包括2区1市4县),总面积19050平方公里。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1)

2.城市规划区:包括新罗区所有街道,红坊、江山、大池、小池、雁石、苏坂六个乡镇的全部用地和白沙、万安两个镇的部分用地;永定区的高陂、坎市和培丰三个镇的全部用地;上杭县的古田、蛟洋两个镇的全部用地和步云、溪口两个乡部分用地,总面积约2545平方公里。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2)

龙岩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线3条,长238.2km,市区线4条,长63.2km,线网总长301.5km。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3)

1.市域线

S1线:为东南向西北走向的都市快线,结合龙岩市主体发展方向“向西南、东北和西北方向发展为主”,将土楼、古田、冠豸山等旅游景点与龙岩主城区、车站及机场等联系起来,更有利于龙岩地区的旅游发展。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4)

S2线:是将永定区、坎市等城镇与龙岩市区连接起来的一条线路,该方案从永定区政府前九一中路设站引出,沿九一街跨永定河,经永定火车站,后基本与龙梅铁路共通道,经西坑、黄土灌、湖雷镇,后沿坎雷线,后经莲塘、溪口、隔口、过莆永高速,坎雷线向东北方向,过乌鸦排、刘屋、至坎市火车站,出站后跨坎雷线,拐向东北,沿莆永高速拐向西北至红坊镇,跨厦蓉高速扩容工程,与规划的龙岩高铁站并站。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5)

S3线:是将雁石、白沙等城镇联系起来,同时满足龙岩市总体规划为“向西南、东北和西北方向发展为主” 的一条线路,该线路从红炭山跨厦蓉高速、赣龙铁路,在龙门镇西侧向北,至青云路后沿青云路向东,经园田塘站引出后,穿蜈蚣山后沿东兴路至铁山镇,经隔口村,津头、过莆永高速,过后洋、东南村、至雁石镇,经苏坂,沿雁苏线向北,经南华、北辰、大坑洋、南卓至白沙镇设终点站。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6)

2.市区线

M1线:该线路南起规划高铁站、沿S203 省道至龙岩三中、后沿东肖北路至曹溪,沿金鸡路向东至莲庄北路,后沿莲庄北路至溪南路,沿溪南路向西北,过街心广场,沿解放南路、解放中路、解放北路向北至会展中心。M1沿线待开发与高强度开发土地混合,对城市发展有较强推动作用。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7)

M2线:该线路南起奇迈小镇,经后田、联邦后沿龙腾南路向北,跨厦蓉高速后沿龙腾路向北,跨龙厦铁路后沿龙腾北路至双洋路拐向西,后向南至火车站北广场,沿罗龙西路至工业西路拐向东北,经第二医院、理想城、龙州工业园至园田塘。M2线连接高铁站、成熟居住区、商务区以及外围组团,沿线多为大型住宅及公建设施,有较好的客流吸引作用。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8)

M3线:该线路从下洋站引出,后拐向东,经植物园,跨厦蓉高速,沿犀牛南路向北至莲西路拐向东,至西安南路向南至曹溪北路,沿莲南路后向东至妇幼保健院站,经美仑生态城、东山湿地公园至龙岩卷烟厂,联系了商务商业中心、重要居住区等,为城市东西向联系通道。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19)

M4线:该线路从红炭山站引出,跨厦蓉高速,后沿人民西路向东,至龙岩大道拐向北,后沿北环西路向东至北环路,沿东兴路至铁三洋溪西,联系了铁路枢纽、老城居住区、学校等,为城市东西向联系通道。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0)

轨道交通在城市公交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轨道交通在城市公交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从系统的层次性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三者之间是递阶包涵的关系。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2)

1——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2——城市综合交通系统;3——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

首先,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从某种意义讲,其本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城市必须保持充分的活力和相当的发展空间。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3)

实践证明,一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作支撑。这是因为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提出相应的交通需求,需要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引导城市形态向一定方向演化。因此,城市要科学合理的发展、演化,除了要做好城市总体综合规划之外,还应该规划好城市交通子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4)

其次,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各种交流活动频繁的特定空间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交通需求集中、定时、密度大,同时还要求快速、高效、安全、方便、舒适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高效、优质的服务和节省资源、轻度污染的特性恰好满足上述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因而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相应地,其它交通方式(如常规公交汽、电车,出租车,小汽车,自行车等)则起到补充、配合的辅助作用。因此,一个好的城市交通系统首先要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其核心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5)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核心,起到客流组织的骨干作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第一层次(高架或地下全隔离系统)——轨道交通、快速干道(汽车交通);第二层次(地面部分隔离)——轨道交通或公交干线、城市干道(汽车交通);第三层次(延伸至居民区及其它功能区)——公交线路、城市道路(汽车交通)。显然,第一层次是骨架与主干(大动脉),第二层次是辅助与补充(一般血管),第三层次是集疏与延伸(毛细血管)。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6)

(2) 它是城市发展与演化的必要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满足大运量、长距离的快速客运要求,因而可解决城市面积拓展与空间合理开发运用的客运通道问题。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7)

(3) 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空气质量、景观质量、客运质量等主要交通、环境指标方面,轨道交通可达到最优水平。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8)

龙岩轨道交通制式选择

市区线M1线、M2线、M3线、M4线,线路长度短,站间距小,速度目标值定位80km/h,采用单轨系统,拟选用跨座式单轨。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29)

市域线S1线、S2线、S3线为市域线,线路长、站间距大,对时间目标要求高,适宜采用120km/h及以上速度的系统制式,采用市域动车组。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0)

龙岩轨道交通建设时序

第一阶段:2025 年以前,龙岩市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步阶段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1)

2025 年前,开工建设S1号线首期工程(古田-永定土楼)、M1(园田塘站-高铁西站)、M2(园田塘站-动漫城站)、M3(水韵华都站-卷烟厂站)、M4全线,总计135.6km。其中,S1线一期工程自古田站至永定土楼站,线路全长80.9km;M1线一期工程自园田塘站至高铁西站,线路全长18.1km;M2线一期工程自园田塘站至动漫城站,线路全长17.8km;M3线一期工程自水韵华都站至卷烟厂站,线路全长7.6km;M4线全线自下洋站至溪西站,线路全长11.2km。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2)

第二阶段:2025-2030 年,龙岩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2025-2030年,开工建设S2全线和S3全线,总计94.8km。其中,S2 线自高铁站至永定区政府站,线路全长48.0km;S3线自红炭山站至白沙镇站,线路全长46.8km。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3)

第三阶段:2030-2050 年,龙岩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和展望阶段

2030-2050 年,开工建设S1 线二期工程、S1线支线和M1、M2、M3二期工程,总计127.2km。其中,S1线二期工程自古田站至连城站,线路全长62.6km;M1线二期工程自园田塘站至会展中心站,线路全长1.0km;M2线二期工程自动漫城站至奇迈小镇站,线路全长3.9km;M3线二期工程自水韵华都站至下洋站,线路全长3.6km。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4)

龙岩(福建省地级市)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5)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6)

龙岩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于1997年5月撤地设市 。位于福建省西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通称闽西。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 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 。也是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是海西品牌最多的旅游区。 龙岩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72万人。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7)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8)

龙岩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全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 ,是全国赢得“红旗不倒”光荣赞誉仅有的两个地方之一 ,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 。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 。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39)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40)

龙岩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 。龙岩有75%以上人口是客家人。龙岩是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龙岩人热情好客、勤劳开拓的品质 。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41)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42)

龙岩市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正在创建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地;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逐步把龙岩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西部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客家文化生态城市。 2020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

23项轨道交通规划图(沿海一城市规划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4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