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

随着自行车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山地车手开始关注公路车领域,或者山地公路“双修”。但是公路车在近年来的许多变化和创新可能与很多新手对公路车的固有老印象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我将以公路车新手的角度,希望能让刚开始关注公路车的骑友们更好地入门进阶。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2)

现在不少车友选择山地公路“双修”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3)

笔者的两台战车献丑了

轻量化

轻量化无论是在山地车还是公路车的领域都是永不过时的话题,这直接影响车手的发挥。在山地领域除了竞赛XC会过度追求轻量化以外,林道、AM、Enduro、DH玩家大多会更追求零部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4)

轻量化改件的不断堆砌可以达到惊人的重量

而在公路车领域,轻量化带来的显著提升使其成为首要的关注点。大到车架轮组,小到螺丝线管,公路车车主们对更低重量的追求从未停止过,有些地方的轻量化改在或许是山地车手未曾考虑留意过。如非上赛场,离开UCI限重规则,“爆改狂魔”会把一辆公路车改装到不可思议的重量。

套件

不少新手发现更轻量化的车架轮组可能还是达不到理想的重量,那可能就需要更换跟轻量化的套件了。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5)

禧玛诺Shimano R7000圈刹套件

典型例子就是禧玛诺的R7000(俗称“105”)套件和R8000(俗称“UT”)套件。两款套件在功能和机械结构上几乎完全一样,但价格上却相差近千元,除了更高逼格的“ULTEGRA”字样和更强的刚性之外,重量是车主愿意投入更多资金选择UT套件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套105套件大套重量约2383克,而一套UT套件大套却只有约2012克,这三百多克的差别可能不大,但是这对于一台公路车减重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预算充足的话,还有SRAM和Campagnolo 的碳纤维套件可选。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6)

禧玛诺Shimano R8000圈刹套件

碳坐垫

在对碳纤维的传统认知上,易损的印象可能是很多山地车友不选装碳纤维坐垫的原因,但到了公路车上可以放心选用,当然,是在选用可靠的、有保障的产品的前提下。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7)

以ASTUTE Skyline系列坐垫为例

这里说的碳纤维坐垫是指包含碳纤维底板以及碳纤维导轨的坐垫,不推荐新手使用无填充无支撑的“纯碳板”坐垫。

心情件

更轻的垫圈、碗组、线管等,这些又被称为“心情件”,可以使车主得到更多的快乐。垫圈是山地车和公路车基本上都通用的配件,但相比于换更轻的垫圈,截短头管更加直接,但截之前需三思而后行,这种操作是不可逆的,后期想出二手的建议谨慎操作。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8)

“心情件”可以让骑行更加愉悦

有些新手可能参考过一些比较极端的轻量化案例,其中很多都把头管吊芯去掉来减轻重量,但我并不推荐这种做法,这会降低车头稳定性,增加把立受力,造成安全隐患。有关线管,有名的就是鱼骨线管等。

另外还有轻量化的镂空链条、快拆杆、水壶架、钛螺丝等可供追求轻量化的车主选择,这些改装可能对整车性能没有太多作用,但却可以让整车更接近理想的重量。当然,重量和价格并不成正比。

整合设计/气动设计

公路车给很多人留下外观设计简洁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公路车的整合设计,这种设计源于追求更低空气阻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若非经常混迹于赛场,这种设计的最大作用是提升颜值和逼格。

整合式车把,公路车的一体式车把已流行多年,技术和设计都在不断成熟,在山地车上经常因为车把安装不居中、角度不对所困扰的车友终于可以在公路车换上一体把来解烦忧啦。但是近年来,山地车的一体式车把也有流行的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COTT旗下Syncors的山地车把了。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9)

Scott的Syncros一体式山地车把

整合式头管,这是当今公路车设计中最热的潮流,典型代表有Trek的Madone系列和Specialized的Venge系列等。

曾经复杂错乱地交汇着线管的车头位置,现在被一个巨大的整流罩遮盖住,甚至不少厂家直接把线管埋进把立和头管内部,这种设计直接大幅提升车身整洁度和逼格。但是这种设计是典型的“技师杀手”之一,它的拆卸、维修和保养的难度相比于传统的走线设计要大,后期成本可能会更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阻碍公路车整合式头管的不断推广和受欢迎程度。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0)

Specialized Venge的整合式头管设计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1)

Trek Madone 9.9的整合式车头设计,连螺丝都看不到了

碟刹固定座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2)

传统山地车前刹车,图为lefty前叉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3)

碟刹公路车前刹车

现在公路车的碟刹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在刹车夹器固定座这个小细节上有所不同。山地车刹车与前叉之间往往需要另外购买转换座相连,因为山地车前叉的碟刹预留螺丝口通常采用侧锁式(IS)设计,而公路车前叉大多采用直锁式(PM)的碟刹螺丝口设计,碟刹夹器厂家通常都会给前夹器预装一个非常扁平的转换座,可以说夹器几乎可以直接与前叉相连。这样的设计也可以视为一种整合式的设计,提升车身整洁度也减轻了重量。

座管夹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4)

Ultimate车架的座管夹结构非常猎奇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5)

新款Wilier Zero SLR的座管锁止装置

很多山地车手在此次接触公路车调整座高时发现,这并不如山地车的那么操作简便。越来越多的公路车采用隐藏式座管夹设计,如Canyon Ultimate CF SLX的和新款Wilier Zero SLR的隐藏式座管夹设计。但是随着公路车的fitting和山地车的升降座管的普及,需要调整座管夹的操作已越来越少了。

公路山地互通有无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6)

大导轮设计,很多老车友可能都对禧玛诺的山地车ALTUS和Acera后拨上的大导轮有深刻印象,但现在山地车后拨的大导轮似乎已不见踪迹,反而给公路车换上大导轮却越来越多,对性能的提升有多少不清楚,但是逼格却提升不少,典型代表有CeramicSpeed的OSPW“大鸡腿”等。

导链器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7)

公路车导链器

随着公路车单盘和椭圆盘的推广,掉链的几率可能会增加,山地公路都存在这个问题。在大环赛赛场上不少车队给战车安装上导链器,只不过公路车的导链器比山地车的体积要更小。当然,现在套件厂商的正负齿设计大幅地减少了掉链的几率。

超短行程避震系统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8)

Pinarello Dogma K8s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19)

Specialized Roubaix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20)

Trek Supercaliber

这项技术可以说是来源于公路车,又反哺于山地车。杰出代表就是Trek 最新发布的XC竞赛利器Supercaliber山地车,搭配有与上管融为一体的 IsoStrut后避震系统。其实早在20年前TREK就进行过类似尝试,而在几十年前早期的巴黎鲁贝赛事中,加装短行程避震的公路车也给参赛车手带来了明显的增益效果,曾经轰动一时的Pinarello Dogma K8s和现在当红的Specialized Roubaix这样拥有超短行程避震系统的公路车型依然在延续更新。

希望以上介绍可以帮到作为公路车新手的你,作为一名山地公路“双修”的车友,我对近年来山地公路技术的发展深有体会,大家还知道什么山地公路之间的事呢?欢迎留言评论!

山地车入门调节知识(山地车手看不懂公路车上的N种设定)(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