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懒的书房(书房的情怀)
来源:【人民网】近日,如果你走近故宫午门,会看到这样一张巨幅海报:静静的夜空中,悬挂着一弯“明月”凝神细看,却是一支毛笔的笔毫,那弓起的身姿,仿佛飞龙走笔、力透纸背,毫光如月,照亮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慵懒的书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慵懒的书房
来源:【人民网】
近日,如果你走近故宫午门,会看到这样一张巨幅海报:静静的夜空中,悬挂着一弯“明月”。凝神细看,却是一支毛笔的笔毫,那弓起的身姿,仿佛飞龙走笔、力透纸背,毫光如月,照亮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郭熙、米芾、米友仁、文天祥、杨维桢、倪瓒、沈周、唐寅、文徵明、徐渭等名家的书画,与典籍、文房四宝、家具等多种类别的文物,系统性呈现了中国书房的样貌。
展览的三个单元各有深意。
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出自陶渊明的诗句。“琴”与“书”是中国古代书房的常见陈设。展厅入口处,一幅星图隔着一道夹墙,与一桌、一屏和题着“五经萃室”的一匾相对。古人认为壁星是天上的图书馆。这道夹墙象征着鲁壁,即孔子故宅藏有古书的那面墙。五经萃室位于故宫昭仁殿后西小间,收藏相传是岳飞之孙岳珂校刻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展览将它“搬”了过来。“从天上到人间,从孔子的时代到清代,意在拓展人们对书房空间的想象,表现文脉的传承。”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展览策展人王子林介绍。
书房里不仅有经史子集、文房四宝,也有琴棋书画、茶具香具、古器珍玩。周代的素面玉琮、商代的青铜鼎、南宋的古琴、五大名窑的瓷器……琳琅满目的陈设,展示传统书房的丰富。最有趣的要数一件清代紫檀木旅行文具箱,翻过来就可以变成一张小书桌,堪称“移动的书房”。
一幅文徵明行书《陋室铭》轴显出深长意味。悬琴挂剑、四库充栋的书楼高阁固然可喜,苔痕遍布、只可容膝的低仄草堂同样易安。
第二单元的展品几乎全是书画。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第二单元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部分。倪瓒的《淡室诗》,寄托淡泊心境;唐寅的《双鉴行窝图》,将屋边两个水池喻为两面镜子,鉴心自省;徐渭的《昼锦堂记》,称颂勤政爱民;文天祥的《上宏斋帖》,表达爱国忠忱……
这个单元的最后,3件“重磅”展品各据一整面墙壁,分别是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郭熙的《窠石平远图》和原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潇湘奇观图》里的江南烟雨,云气变幻,缥缈若仙境,后世称为“米氏云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画的是北方山水,仔细看,山上还能看到长城。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巨匠,其重要著作是《林泉高致》。他总结出山水画取景构图“高远、深远、平远”三法则。郭熙存世作品不多,这幅署有年款的《窠石平远图》,是理解其美术理论的佳作。
第三单元颇具“当代气质”。裸眼3D技术“还原”了紫禁城中的一处特殊书房——“香雪”。明明是室内,却用白石依墙堆砌出山景,营造出“仰观香雪海,坐觉太虚宽”的意趣。绕过以松竹梅三友为主题的屏风,只见展柜的摆放蜿蜒若溪,柜中陈列着耳杯等物,一派“曲水流觞”。用以表明,文人墨客也常以天为庐,以草木山川为室,抒怀咏志,诗文唱和,走进大自然这座“书房”。
书房,是文明精华的集中收藏所,也是读书人的心灵栖息地。当代书房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作为阅读和思考空间的功能并没有变。小书房里有大情怀,我们从展览中看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也看到当代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7日 08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