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好还是蒙大拿好(星空夜话满心倾注战鹰)
这里有打动人心的正能量文章,不论是强军故事、军旅感悟,还是军人情感、老兵心声⋯⋯我们都期待与您倾听。
《星空夜话》栏目向亲们长期征集好文章、好声音,记得给我们发邮件哟。
(邮件标题请注明“空军记者之声”)
▼ 倾听 | 满心倾注战鹰 ▼
文章作者:林志凯
文章编辑:冯永辉
图片来源:基层政工读物
今晚主播:陈佳成
音频采制:陈佳成
今日配乐:《渴望光荣》
盛夏的机场上,骄阳似火,空气里弥漫着枯草的味道。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飞行训练紧张有序,战鹰起起落落。
“38,38,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突然,一架刚刚起飞的战鹰通信失联,指挥塔台上霎时变得氛围凝重、针落可闻。机场的官兵们通过对讲机得知情况后,心弦一下子紧绷了起来。而机务官兵更是第一时间对战机失联故障进行预测会诊。“我认为是收发信机出现了故障。”“不对,应该是天线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是飞行员误操作导致的?”正当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时,机务二中队机载技师郑生满说:“我觉得最大可能是机通控制盒出了故障。”
5 分钟后飞机紧急迫降,安全返场,所有人的心终于落地。而机务的同志们迅速投入排故,发现故障原因与郑生满的猜测完全一致,大家都啧啧称奇。
郑生满皮肤黝黑,身材精瘦,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入伍 20年,已经是一名机务老兵,大家都喊他“老郑”。
郑生满这双识别故障的“火眼金睛”,靠的是多年技术经验的积累和心细如发的品质共同练就的。一次换季工作中,特设主任交代按下除雾按钮后,除了听声音有无异常外,还要用手摸一下对应的电动机构。很多人都纳闷,这项检查平时都是听声音,从来没听说过用手摸哪里啊?“我知道在哪!”只见人群中一个声音传来。大家一看,郑生满已经熟练地打开了一个口盖,一群人一下子围了上来。“小吕你去座舱操作按钮,小赵你来摸一下低压转子传感器后面。”他边说边指着口盖内部。“真的可以摸到!”小赵很惊叹。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去摸,心里都佩服郑生满。事后,小赵向他请教,他只说了一句,“没啥窍门,平时工作细心一点就行啦”。
“老郑心特别细,跟他一起干活让人心里特别有底。”同一机组的机械技师刘家付提到他就竖大拇指,“比方说,他把拆下的螺钉和垫片用保险丝缠绕固定起来以防丢失,换作别人可能用小袋子一包就完事了。”郑生满这种心细如发的品质,已经内化为性格并且养成了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有一次,他在包扎起落架外部指示灯时,远看像是在做针线活,一名飞行员打趣地说:“你一个大男人,干起活来比女人还细心哩!”
作为一名机务兵,郑生满深知对飞机了如指掌是做好维护工作的前提。自2006 年开始维护该型号飞机以来,他每天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飞机。正是凭着这股执着劲儿,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愣是把业务学得明明白白。由于心细和勤奋,他很快就对该型飞机大大小小的机载设备烂熟于心,俨然是行走的“活字典” “活教材”。
“你看到的是什么?”他指着一架飞机问徒弟。
“不就是飞机吗?”徒弟反问道。
“你的眼前应该是飞机的各个机件、设备和电路,‘目无全牛’,闭上眼都知道它们在哪才行。”他对徒弟说道。
“不干就不干,要干就把它干好!”郑生满始终秉持着这个信念。他入伍 20年来深深扎根飞行保障一线,多年如一日的钻研沉淀下来的是一身的本事。现在他是机务大队公认的机载“大拿”,队里经常把维护老旧飞机等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他,他却丝毫没有懈怠过。嘴上常说,“领导这么信任我,可得干好喽”。
也有人跟他说,“老郑,凭你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是机械专业的话肯定早拿一堆荣誉了。”他却淡淡一笑:“作为一名机务兵,看见自己维护的飞机安全升空,能让飞行员放心,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现在,郑生满依然每天在尽心尽力维护自己的战鹰,正是他和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机务官兵们,一起托举起强大的人民空军。
今晚主播 陈佳成
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排长,2018年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2015年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参加央视七套《军旅文化大视野—强军故事会》节目录制。
策划:余红春
实习编辑:胡延辉 向 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