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篡宋(萧道成平叛有功)

萧道成篡宋(萧道成平叛有功)(1)

张敬儿砍下刘休范的人头后跑回新亭交给萧道成,萧道成派队主陈灵宝将刘休范的人头送回宫城。途中,陈灵宝遇到了刘休范的军队,一时紧急,把刘休范的人头扔到路边的水沟里才得以脱身。

陈灵宝抵达宫城后,大声高喊:“乱事已平!”可是没有刘休范的人头作为凭证,大家谁都不相信。刘休范的将士也不知道主帅已死,将领杜黑骡持续对新亭发动攻击,越攻越猛。

萧道成当时正在射堂,叛军司空主簿萧惠朗率领敢死队数十人,突破东门,直逼射堂。萧道成上马率部下奋战,萧惠朗这次退走,萧道成得以再次保住新亭城池。

萧惠朗是萧惠开的弟弟,他的姐姐是刘休范的妃子,萧惠朗的哥哥萧惠明此时担任萧道成的军副,驻防在城中,萧道成对他没有一点怀疑。

萧道成与杜黑骡继续激战,双方自午后一直战到次日天明,流箭飞石始终不停。当天夜晚,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战鼓和呐喊声音都听不到了,将领士卒们整天整夜不吃不睡,军中战马深夜惊叫,在城内乱走,这种情形前后发生了数次。萧道成秉烛正坐,不断地厉声呵斥维持秩序。

袁粲对各位将领慷慨激昂地说:“现在,贼寇已经逼近到眼前,而人心离散,我受先帝托孤,不能安定国家,只有跟各位一道为国家效死。”说罢,穿上铠甲,跨上战马,准备冲出,陈显达等人率军协同出战,与叛军展开激战,在杜姥宅大破杜黑骡,但陈显达也被流箭射中了眼睛。

张敬儿又在宣阳门大破叛军,杀了杜黑骡和丁文豪,乘胜攻克东府,叛党余孽全部平定,萧道成整顿大军,返回建康。百姓夹道观看,都说:“保全国家的就是这位将军啊!”

萧道成与袁粲、褚渊、刘秉都上表引咎辞职,没有批准,随后朝廷宣布解除戒严,大赦天下,擢升萧道成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守京师建康,并与袁粲、褚渊、刘秉轮流进宫值班,当时称四人为“四贵”。

刘休范刚发动政变时,让道士陈公昭撰写《天公书》,上题“沈丞相”,送交荆州刺史沈攸之的看门人。沈攸之没有打开看,就搜捕送书人,穷追深查,最后抓到陈公昭,把他送到朝廷。

等到刘休范谋反,沈攸之对他的同僚门客说:“刘休范一定会声称我响应他的行动,如果不起兵勤王,必定会增加朝野对我的误会。”于是同南徐州刺史刘景素、郢州刺史刘燮(xie)、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张兴世共同举兵,讨伐刘休范。

刘休范留下毛惠连守卫寻阳,刘燮派冯景祖袭击毛惠连,毛惠连开门投降,冯景祖诛杀了刘休范的两个儿子,各州才把军队撤回去。

朝廷加授沈攸之为开府仪同三司,沈攸之坚决辞让。朝廷执政官员又打算征召沈攸之回到京师,却不敢发布调令,于是以皇太后的名义派宦官前去对沈攸之说:“你长久在外辛劳,应该返回京师了。你的职责还是很重要,并没有减轻之意,所以,进退与否,由你自己决定。”

沈攸之说:“我这个人,不是国家栋梁之才,供职京师,实在不是我能力所及。可是,如果让我去讨伐蛮族,平定江汉一带的叛乱,我就不敢推辞了。这虽然是我自己提出的请求,但去留全由朝廷决定。”这项调动最后只得作罢。

褚渊任命他的哥哥褚澄为吴郡太守,萧惠明在朝廷公开反对说:“褚澄大开城门,招引叛贼,现在却又主管重要的大郡,王蕴奋身力战,几乎送命,却被抛之脑后,没人理他,赏罚这样颠倒,何愁天下不乱!”褚渊大为惭愧,于是任命王蕴为湘州刺史。

萧道成认为襄阳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张敬儿地位低微,又没有威望,不打算让他据守襄阳,但张敬儿不断请求,并对萧道成说:“沈攸之在荆州,您也清楚他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不让我去建立内外夹攻的局势,恐怕对您并没有益处。”

萧道成会心微笑,不再言语,几天后,朝廷任命骁骑将军张敬儿为统领雍、梁二州诸军事,兼雍州刺史。

沈攸之听到张敬儿西上的消息,害怕他来袭击,暗中戒备。张敬儿到任之后,对沈攸之十分亲切尊敬,几乎一举一动都向沈攸之请示,书信和礼物络绎不绝。沈攸之认为张敬儿果真一片真心,回报也十分丰厚。

沈攸之几次建议,两人一块出城打猎,在两州疆界上会晤,张敬儿回信说:“只要心在一起,形迹最好不要过于亲近。”沈攸之对张敬儿越发信任,而张敬儿得到沈攸之的隐秘行动,全都暗中报告萧道成。

萧道成故意写信给沈攸之,问:“张敬儿调职的时候,你看由谁来接替合适?”沈攸之就把信件让张敬儿过目,以为可以离间张敬儿与萧道成之间的关系。

萧道成篡宋(萧道成平叛有功)(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