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

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

刘力/文

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1)

我至今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钻出来一连串的所谓“屎尿诗”,霎时间让好多原本对老贾也变得恶狠狠起来。

说实在话,在大学期间,跟着我的恩师红柯先生学写作那会儿因为受到他的影响,我其实并不完全感冒老贾的小说,总觉得他的小说太过于阴柔,女里女气的,完全没有红柯老师那种男子汉雄风。然而对于这位老乡作家,我依然佩服他的艺术天分,那是一种原本经历了长期刻苦练习之后的文艺能力,被人称为老贾跟班的孙见喜先生《鬼才贾平凹》已有结论,在此已无需赘言。

然而对于他女儿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次网络盛传,作为普通读者或者一个算得上长期赋闲写作的人来讲,我还真不知道这回事。

于是我还得冒昧揣测,希望千万不要被看作鲁迅先生所说的“恶意”才好,里面恐怕还真的是有人为黑而黑,否则为何突然之间网络大爆发,就流出来那么三四首看起来很是搞怪且“污了人眼”的诗歌呢?

连着好几天,在网络上不断看到很多批评的文字,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吵个不亦乐乎,甚至到最后终于有了更多的官方媒体也跟风开始评论,就连一向不嫌事大的老胡也跟着加入进来,直接利用自己的“胡侃”平台对此事做了三点强调,并且大有网络约谈对簿公堂的意思。

网络可真有意思,当你把他当游戏的时候,他显得太过于一本正经,当你一本正经进行严肃而认真地评判的时候,一些网络喷子们却全然不顾其他,也许流量为王的时代,谁也只想着跟风潮流,却完全不愿意去听你哪怕一句的善意话语。

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2)

从网络上连续几天来的评价来看主要有三类,一类全然不顾事实直接只是劈头盖脸地狠批,甚至没素质的也直接磨拳擦掌,有一种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味道;一类则力挺,认为那几首诗歌不能代表贾浅浅的真实水平,完全不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有一类则比较理性,只是论及现象,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明文坛乱象,希望能够得到整治。

同时,我也注意到最近几天,慢慢的,似乎因为老贾父女一直默不作声,使得有些人已经完全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落寞,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干脆喊出了“老贾下台”的内容,更有甚者,还有人直接拉出更多清单,搬出贾浅浅的履历,指出老贾一手炮制女儿从业的所谓黑幕,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然而就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先后出面回应称贾浅浅所有晋升以及入职等问题完全合乎学术规范,但却依然难堵悠悠之口。

对于贾浅浅的诗歌,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个多元化文化的时代里,没有那个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仅从其诗歌出发去判断好坏就好,完全没有必要谈及那些空穴来风子虚乌有的事情,徒增笑料且出手也没人回应的无聊更加让人无趣。

可不是吗?直到今天,我依然不得不说,摈弃了一些情色内容的《废都》,绝然是当代文学中无法绕过的文学现象,那个时代的盗版书横行也绝不仅仅只因为里面的方框,那里面对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初期文化界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始终认为老贾80年代的《浮躁》和90年代的《废都》这两部作品绝对算得上是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尽管到现在依然让很多人看了感觉不舒服。

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3)

从贾平凹《给女儿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贾并不主张女儿混迹于诗歌界,但女儿既然从事了,老贾也只能鼓励,却也许并不曾料到自己的几句鼓励之语最终也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攻讦。

我依然清晰记得老贾的《父亲和酒》中写到自己原本遭遇《废都》风云时的一些过往,那种痛苦的情形恐怕历经一生都难以忘怀,痛彻心扉的教训让他越发沉默,以至于连自己经常根本从来不愿意拿出来炫耀的写字也在很多的追捧中成了“书法”,他无奈之中只好明码标价,却也让很多人认为他追求利益,真是不知道该怎么为好。他写的那篇《名人》中就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阐解。兹录部分如下:

世事真闹不明白,你忽然浪成了一个名人。

起初间是你无意做了一件事,或偶然说了一席话,你的三朋和四友对某一位人说了,正投合某人的情怀,他又说给另一位人,也恰投合,再说给别人去,中国的长舌妇和长舌男并不仅仅热心身边的私事,他们在厕所里也常常争论联合国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大楼,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以自己的情怀加工修改,众口由此成碑。

再循环过来,传到你的三朋和四友耳中,他们似乎觉得这出源于他们之口,但又不全是出源于他们,不信便觉得这么多人都信那就有信的道理,遂也就信......

可现在,你用不着请客送礼,用不着卧薪尝胆,也用不着脱光衣服跑上大街或拿一颗炸弹当众爆炸,你就出名了。

你成了名人,你的一切令人们都刮目相看,你本来是很丑的,但总有人在你的丑貌里寻出美的部分。

比如你的眼睛没有双眼皮,缺乏光彩,总是灰浊,而“单眼皮是人类进化的特征呀”,灰浊是你熬夜的结果呀!

那些风流女子的眼睛漂亮吗?

那么把它剜下来放在桌上谁还能分得清是人目还是猪眼?

于是你又有了通宵工作的佳话,甚至还会有那长河中的轮船以你那长夜不熄的窗灯作航示灯的故事。

你实在是邋遢,头发乱如茅草,胡子不刮,衣服发皱,但现在你是名人,名人的不修边幅是别一种的潇洒呀!

最遗憾的是你个子太矮,若是别人,任何征婚启事都永远没有你二等残废的应征可能,但因为你是名人,相书上不是有破相者大相之说法吗?

总之,名人怎么能用一般人的标准去套用呢?

你丑而大象无形,你口拙而大象希声,你吝啬而大盈若盅。

你不喜食肉,自称“草食动物”,因而素食营养最高的理论产生致使许多人形如饿鬼,你在闷热的夏夜卷席到街道去睡,四周高楼的居民纷纷离楼,传出“要地震”的噩讯。

你的成名为你增加了灵光,且越来越发挥了社会的作用。.....

你已经有了许多头衔,尤其是名目繁多的学会的顾问,什么会也请你,在主持人提高了声调介绍后的一片掌声里你得慌乱地讲几句话。

所以你的好友和你开玩笑,一页的来信里总要半页写满你的头衔,称作“名人先生”。更多的是有人生了儿子要你起名,有人丧父,要你题碑文,你的案头上得永远放一本《新华字典》。

你的字恶劣不堪,但你的字被裱糊了高悬相当多的人家的正堂上。

你根本不会写文章,却有写书的人求你作序(其实你常常只在写书人自写的序文后写上你的大名就罢了),远在千里的你的家乡人,闻讯而来缠你办事,大到来告状来买汽车来调动工作来要超生指标,小到来治鸡眼来要去结识某人来看戏来住旅社来配眼镜,以为你什么人都认识,你一句话值千金,顶一张公文,顶一枚政府图章,你说你不认识这些部门,“可你说出你的名来,天下谁人不识君呢?”

在多少多少人的眼里,你活得多荣光自在,有多少女子恨不能在你未结婚前结识你而长生相伴,也有多少女子希望能得到你婚后的一份青睐而终身不嫁相思到老。

但是,你跟我说,你活得太累,你已经是名第一,人第二。.....

外边开始在议论你的私事了,包括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身体状况饮食嗜好作息时间,如此发展,就说到你有了情人,有了除现妻之外的前妻和预备的将来的后妻,这竟使十几年未见面的一位朋友来见到你的妻子说起你有多少风流韵事时,诚恳地安慰道:“其实这有什么呢,你不必伤心,名人都是这样嘛!”

使你的妻子哭不得笑不得,无法对他说话。闲话让他说去吧。

可闲话一多就成了事实,你托人去街道办事处为孩子办独生子女证,办事员看见了你的大名,为难了,说:“哦,是咱们名人的孩子,这孩子长得一定漂亮了!

我个人是完全愿意为名人办事的,但计划生育是国策,他和前妻有过孩子,这个虽是续妻生的,却不能算独生子女啊!”

你天大的冤枉,只好让单位出证明,说你是名人,可还没有那么快就换了班子呀!

唉,你就这么受名人的荣誉,也就这么受名人的苦处。

可是,又该怎么说呢,你不顾别人以名人对待你,你又毕竟意识到自己是名人而又处处以名人来限制自己。

在公众场合,你不敢顺口开河,在拥挤的小饭馆里,你不敢端了一碗面条蹴在墙角吃。

你不能在买菜时与小贩高一声低一声地讨价还价,你不能在街上看见秀色可餐的女子骑车经过时而斜看一眼。

社会要的是你的名,你也在为名活着!当你来到有人举办的关于搜集了你的签名和书法的展览馆门口而掏出和别人一样的价钱买门票时,我突然想象到如果有哪一天,有人写了你的传记电影在挑选演员,你如果也去应选,结果会怎样呢?或许导演会看中你的相貌与名人×××相似而选中,可一定会因你演不好名人×××而被导演臭骂一顿轰出摄影棚。

你说,你简直受不了了,“我不要这个名,我要活人!”

你甚至想象到有一天你在人头攒涌的场合走着走着,突然身子发生质变,变成泥塑木雕,永远停在那里供人去观赏和礼拜,而你的真人逃走多好!

或者更简单,你获得了一件古代传说中的隐身衣……但这毕竟是想象呀,你只有不断地向前来使你不能安静的人说:“别把我当名人,我其实一文不值!”

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4)

刘力代购(没有当事人回应的网络真热闹)(5)

这恐怕是老贾对于自身处境最为真实但却颇为荒凉而惶恐的自白。他其实过得很累,我也总觉得他真累。

其实从《秦腔》一书获得茅盾文学奖开始,我就始终认为他的文字尤其是小说根本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一部《山本》也总让人感觉没能把秦岭的魂魄写出来,而后来的《带灯》《老生》《暂坐》等似乎总试图去抓住社会现实的内核,却其实早已经没有了个性的棱角。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追问,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散去,我总觉得我已经对此太过于疲倦,而完全没有了欣赏过去那些文本时候的情绪。这未免是一种悲哀。

也许更因为这样,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老贾父女三缄其口是明智的,也更能够平心静气来面对所遇到的一切。对于贾浅浅来讲,作为老师的更大特性更在于教书育人,毕竟网上已经有她的学生站出来证实贾浅浅的学术造诣匪浅,授课完全可以称职,并不像某些人所传言的不堪。这是让人最为宽慰于心的事情。

文坛追捧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已属常态,并不让人惊讶和奇怪。所以那些上纲上线的网络喷子们与其把目光投身到西北大学甚至陕西文坛乃或中国文坛,倒不如去好好反思下,这样的文学市场是怎么形成的,没有审美的生死场,又怎会产生各种文坛的怪现象,这也绝不会是一个贾浅浅所能左右甚至祸祸的。

但所有的批评都得有个度,绝不能因为臆测或者想当然的跟风,就完全否定了文学的真谛,真善美的传达需要更多的人接力。但前提必须自己心存善念。

我是陕西丹凤人,至今也算得上混迹文坛数载,没有太大成就,但也却总能够得着某种圈子,对于网络上所传言的商洛某人打招呼让大家不要发声这样的事情,我更是嗤之以鼻。我绝不相信会有人擦地上赶着去跪舔某种规则,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会是一个总结,更像是一个昭示,期待这件事能够很快平息。

大家还是各回各家,带着所有的怨念,过好特殊的年,道声祝福吧!

——2021.2.3夜于家中匆草

摘选自:力荐,原创作品,禁止随意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