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粤菜的理解(粤菜为何更受外国人青睐)
3月14日,米其林在中国台湾发布了《米其林·台湾指南》,令人颇为惊讶的是在《米其林·台湾指南》中唯一的三星餐厅又是一家粤菜餐厅——位于台北市大同区的颐宫。熟悉《米其林指南》的人都知道,米其林在前年进入中国内地,首先发布了《米其林·上海指南》,
无论是2017年版还是2018年版的《米其林·上海指南》中,摘得三星的餐厅都是粤菜餐厅(2018版有两家,一家是粤菜,一家不是,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二星升三星)),如果是在广东,大家可能不会觉得奇怪,但是就是在异乡,粤菜打败了上海本帮菜,两次夺魁。今年粤菜又在中国的台湾省再次夺魁,究竟粤菜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让外国人对它如此青睐?
要知道我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知名的菜系就有八个之多。而在这八大菜系中,为什么唯独“粤菜能广泛得到外国人的认可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粤菜自身的成熟发展
首先这与粤菜自身的发展是离不开关系的。汉代时,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纷纷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起来。发展至唐代,在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下,粤菜烹饪对火候和调料的运用已相当讲究。唐朝刘恂的《岭表录巽》记载粤菜的制作方法:“交趾之人……羹以羊鹿猪鸡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今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贮以盆器,置于盘中”。从唐代开始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宋、元之后,广州发展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
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今广州)有关。明清两代是粤菜的黄金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正时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衢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后到了民国逐渐有“食在广东”之说。后来西餐进入中国后,面对西餐的冲击,粤菜积极吸收外国一些新的烹饪方法,创造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新菜式。如二战后出现的“新派粤菜”,就是在继承传统粤菜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运用了世界各国的食物原料、调味料及烹调技艺。
二、广东移民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清代道光年间到广州旗昌洋行任职的美国人威廉·亨特在他所著的《广州番鬼录》中介绍,当时广州拥有世界一流的厨师,列举了广州各式珍馐佳肴。
但是真正让世界了解粤菜,让粤菜传播到国外,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传播粤菜的这个历史过程中,华侨华人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广东是中国人出国最早、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16世纪在海禁和反海禁的斗争中形成了南洋移民潮,大量的广东移民进入了南洋各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的马六甲是18世纪东南亚最繁荣的国际市场,华人在这里开设各类商店,其中餐饮行业居多,并且多以粤菜为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根据数据表明,现在各国华人街的中餐厅,粤菜餐厅占到75%左右,在美国纽约就有“福满楼”、“潮江春”等十多家高档豪华的粤菜酒楼,连一些较小的国家如摩洛哥如今也都有粤菜菜馆。
三、粤菜的饮食观念
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它的这种饮食观念和西方讲究用料、食材的形、色方面的搭配倒是不谋而和,但是粤菜还有一个中国饮食中的观念,那就是注重“味”,在这种又讲究又美味的饮食理念下发展的粤菜,率先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