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

从《幸运52》到《非常6 1》,从《梦想中国》到《咏乐汇》,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欢乐的回忆。

从顽童出世到不羁少年,从一个不甘认命的热血青年到维系四年的初恋,到十七年后仍然完美的婚姻,李咏在自传《咏远有李》里写下的,不仅有父母之恩、为子之孝,爱情之美,还有对女儿的舐犊情深。

他是一个好老师、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爸爸。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他在自传开篇就写《法图麦·李》,他说我生怕我女儿“赢在起跑线上”,“和孩子交流,一定说通说透”,“孩子多学东西不是为了让孩子靠这些技能吃饭,而是提高修为”,“希望孩子怎么做,父母就得先怎么做”,“爱是极其自私的,所以我怕有天成了姥爷”……

“佛山大课堂”选取李咏自传关于孩子部分的内容,与各位家长们共勉!

孩子是社会人,不是我们俩的私有财产

一日,在北京羊坊店派出所,我给我女儿办户口。她出生之前我们商量过,一脱离母体,就是个社会人,不是我们俩的私有财产,我们当父母的,只不过是帮社会抚养她。

很长时间以来,我认为孩子就是“第三者”,坚决不能要。结婚以后,我和哈文恣意享受着二人世界。

宿舍里从不开伙。白天在外面,下馆子,哪儿好吃奔哪儿去,为餐饮业做了不少贡献。

我们的生活,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老觉着没玩儿够,共同抵制“第三者”,一抵制就是10年。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1)

直到有一天,哈文特认真地跟我说:“你不觉得屋里挺冷清吗?”

“嗯?怎么冷清了?不是玩儿挺好吗?”我警惕地盯着她。“要不,咱要个孩子?”

“哦……要孩子啊?”我挠挠头,沉思半晌,最后横下一条心。“行,零件齐备,咱现在就搭流水线,制造开始!”直到那一天,哈文说:“好像真的有了。”

2001年11月10日午夜,怀着说不清楚的心情——惶恐,期待,忏悔,都有点儿,我写下了第一篇“宝宝日记”。

一开始写,就停不下来了,期待是一天一天紧跟着脚儿的。

坚持写“宝宝日记”

每天,无论我在北京,在外地,睡觉前,还是路途中,我都会和小宝宝絮叨几句。文章开头千篇一律:“亲爱的小宝贝,你好吗?”

最初,多是抒发初为人父的焦虑、惶然,为自己这么多年抵制“它”的到来而忏悔,就怕将来有一天他妈把不住嘴说出来,后来便成了流水账。

大到中东战事,巴以纷争,小到和哈文的一次口角,或春节前的家庭大扫除。甚至工作中的不顺心也要讲一讲,譬如对长官有啥意见,有啥看法,今天谁欺负我了,替你老爸记着他!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2)

宝宝的日记本是好友杨惠珊送的。杨惠珊曾是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20年前和丈夫共同建立“琉璃工坊”,投入中国现代琉璃艺术,日记本里印着很多琉璃工坊的工艺品照片。

本来我就习惯竖排字,繁体,写的时候还要特别小心绕开这些花儿。哈文一看就起急:“你费劲不费劲啊?”我笑眯眯地告诉她:“我不费劲。我幸福。”那一年5月21日出生的孩子就是双子座了。不都说双子花心吗?我家闺女宁可像我,轴点儿,也别花!于是手术日期定在5月20日,当天打早头一例。

我屏气凝神,在心中数秒。祈求各路神仙菩萨,都来保佑她们母女平安。15分钟以后,突然听见“哇”的一声哭,尖尖的,细细的。老天爷,我闺女出来啦!嗓门儿够亮的啊!

“女孩儿,6斤8两!”一个小护士脆生生的声音。

“砰!”门关上了。

我保持立正姿势,回味着,陶醉着。多么激动人心啊!我当爸爸了!

法图麦降生以后,我的“宝宝日记”就写不下去了。原因只有一个,我见到她了,了却了“期待”,另一种全新的爱在心中蔓延开来。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3)

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是谁总结的啊?太精辟了。我对她是看不够,想不够,疼不够,爱不够。她身上的味儿啊,比什么香水都好闻,都亲切。

对我来说,从她在妈妈肚子里落脚,慢慢长大,到出生,成为我的亲人,这个过程,仿佛与我和她妈妈从相识相知到执手偕老,如出一辙,没有任何改变。我心里只有深深的幸福,深深的感恩。

我对她没太高要求,就六个字:健康、阳光、快乐

“法图麦太幸福了。从她出生到现在,7年来,我们拍摄了无数盘录像带,记录她成长的美好瞬间。

每一盘带子上都有标签,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按顺序整整齐齐排着。我们一家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围在露台上看录像,看到滑稽处,她也“咯咯”乐个不停。”每年的周岁生日,我们都带她去拍照,每一次季节交替,我们也带她去拍照。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洲、北欧、马尔代夫……我就是她忠诚的御用摄影师,一路跑跑颠颠跟在她屁股后头,生怕漏下每一个可爱的小动作和生动的表情。

她的书架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录像带、相册、相框、卡片。

哈文看着直犯愁:“要不以后少照点儿?一年一次?”“不行!”我当即否决,“必须照!咱那书房不还空一半呢?”

所以法图麦应该幸福,这是一个家族几代人的积淀。

就像我的童年也远远强过我的父辈、祖父辈。套句特俗的话,这就叫时代的车轮在前进。您羡慕也赶不上,后悔也来不及。

我对她没太高要求,就六个字:健康、阳光、快乐。别人都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我生怕我女儿“赢在起跑线上”。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4)

我们这代人少年时承受的压力够大了,天天被催着赶着:“考不上大学,死路一条,知道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全是这。

新疆相比内地,地缘上偏远些,相对闭塞些。但这些内地流行的口号,不出五年,就到新疆了。那玩意儿,要命啊!为了大学,我嘴唇上还落了个疤,永远掉不了。法图麦的童年跟我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学校里她叫Helen Lee。Helen是个挺平常的英文名,她自己起的,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

四岁参加学前班考试,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回答Yes or No,正确率50%以上方可入学。在会议室里,老师每提一问,没等我反应过来,Helen同学的答案就已经脱口而出。

小样儿,还挺自信!这要是在《幸运52》打擂台,我基本上只有歇菜的份儿。

说英文我肯定远不如她了。

和孩子交流,一定说通说透,别说得她似懂非懂

法图麦6岁的时候我教育她:“大姑娘了,以后打嗝放屁要打报告!’她很不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特别是家里有客人的时候。你报告你爹,爹告诉你应该去哪里。当着客人面发出这种声音,不是丢我人吗?”

照章执行了一段时间,有天晚上我们正吃饭,她突然举手:“爸爸,我打个小报告!”

嘿,怎么成小报告了?这事儿咱得说道说道。

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给她解释“报告”和“小报告”的区别。好不容易解释明白了,她问我:“爸爸,我们班谁谁说谁谁不好,算不算打小报告?”

“不算!”我又用了大约10分钟,告诉她“小报告”和“背后说人坏话”的不同。

在这点上,我和哈文高度一致。和孩子交流,一定说通说透,别说得她似懂非懂,增加执行难度。今天说不清楚,咱宁可不睡觉。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5)

哈文断言法图麦和我一样,A型血。舍不得让她扎针,我们没验过。法图麦的一些做派, 跟我极像,比如慢性子。

一天早上送她上学,马上就迟到了。好在家高学校近,一街之隔,走路两分钟。

紧催啊:“法图麦,快点儿!”

人家法图麦可不急,对着镜子正描唇彩呢,描得可仔细了。她们学校这点儿挺好,张扬个性,任由发挥,随便你打扮得多么奇形怪状,老师律报以真诚热情的赞美:"Chamming!”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6)

哈文是典型的急性子,嫌我和法图麦太慢,关键时刻掉链子,经常生气说:“我是光有一闺女吗?我这是一儿一女啊!”

法图麦的学校注重规矩培养。她在家里,那可是一个“窝里横”啊,到了学校,立马儿规规矩矩的。

首先,用过的东西物归原处。第二,做事要有章法,讲究规划顺序,甚至近乎“死板”。

那天开家长会,法图麦要去找她的班主任,班主任正和助教站在楼梯的说话。

法图麦刚要上去,停住了,乖乖等着。班主任说完话,看了法图麦一服,示意她“好了”,她才走上去。人家老师还真有办法,不服不行,小丫头给调理得服服帖帖的。

当然也不是老这么拘着,也有自由散漫的时候,上课就是。

法图麦左手写字,也就是“左撇子”,随她娘。

她娘小时候用左手写字,写得挺好,后来愣被老师“矫正”成右手了,瞎了。到现在都不好意思写很长的东西,字不好看,还不如闺女。

法图麦的老师对她很宽容,左手就左手,天性使然。左手写字唯一的不好就是纸要斜着放,而且手会被蹭黑。无所谓,洗手就好了嘛。

我也这么说,别纠正,谁纠正我跟谁急!人嘛,就这么几十年,爱怎么着怎么着。

尽量多地学东西,喜欢不喜欢都必须试一试

我最幸福的一天,是法图麦参加学校里一年一度的钢琴演奏会,表演明琴独奏《童年的回忆》,6分钟,我闭目聆听,如临梦境。

后来,她被评运为“钢琴公主”,奖品是一顶金灿灿的“王冠”,还有一根“仙女棒‘路是她在幼儿园就无比向往的。那时她还小,参加比赛不够格,哭着喊着非要人家那个公主的“翅膀”和“仙女棒”。

急得我,特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哪儿有的卖。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7)

我们的理念是让法图麦尽量多地学东西,喜欢不喜欢都必须了解,必须试一试。芭蕾、游泳、花样滑冰、国际象棋、网球、钢琴、美术……

他现在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我不指望她将来靠这些技能吃饭,但可以提高自身修为。

她一天到晚挺辛苦,也是一肚子不情愿。

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会所健身,我和哈文打网球,法图麦游泳。

打一会儿球,哈文过去监督法图麦的进展。法图麦听见她娘驾到,如遇救星,头钻出水面:“妈妈,我累死啦!”

哪想她娘十分无情,“没事儿,再坚持会儿!”又转头叮嘱教练,“您对她严格要求!”哈文刚扭头往回走,就听法图麦在水里冲教练嚷嚷:“您听她这话,像我亲妈说的吗?”

法图麦在家很怕她娘。

因为她娘比她爹眼睛大,每每一瞪, “法图麦,现在该干吗了?”她马上乖乖地该干吗干吗。她偷偷跟我说:“妈妈有一双熊猫眼。 同样的话让她爹说一遍,那就是不但没作用,还起反作用。

“法图麦,现在该干吗了?”好不容易我也严肃一回。“找抽啊你?”她声音比我还高半调儿。无法无天!

不过我也有一套对付她的办法。逗贫逗不过她,我跟她斗智斗勇。

一天,她不想练琴, 我就把她的一个小朋友接到家里来。 小朋友比她大两岁,和她一样,钢琴刚过五级。

我对小朋友用很夸张的语气说:“法图麦眼睛刚刚散完瞳,看不清琴谱,可是她不看谱也能弹,你信不信?

小朋友被我唬住了,很崇拜地说:“没谱的话,我可弹不了。“你看,我们家法图麦就可以!

紧接着,我做了个“有请”的手势。再看法图麦,往琴凳上一坐,挺胸抬头,一双小手在琴键上上下翻飞,别提多来劲儿了。

大人和孩子之间,不能论岁数,论岁数叫倚老卖老

我觉得,大人和孩子之间,不能论岁数,论岁数您那叫倚老卖老。也不能比聪明,有本事您回到她那个年龄再比。一切都像是玩游戏,谁赢谁输,很难预料。所以才有意思。老你赢不就没意思了吗?

在我们家,最爱看我节目的是我爹,首播看,重播还看,都拿红笔在电视报上勾出来,期期不落。

跟他相反,法图麦最不爱看的就是我的节目,老爹在电视里怎么那么颂人啊!

比如一些女观众老特激动,上来就跟我拥抱,让法图麦看见,二一话不说,关!我爸爸凭什么让你们抱?

又有些时候,选手拿我开玩笑,说我脸长啊,腿短啊,法图麦也很不高兴。

“他们跟你爹开玩笑呢。”我嘴上这么说,心里特解气,还是我闺女向着我!

“哪有这么开玩笑的!”

讨厌,换台!

最近法图麦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爸,你的节目能不能别老请女嘉宾?

“女嘉宾咋啦?”我问。

“万一,你跟她搞外遇,怎么办?”她娘在旁边都听傻了。

李咏双胞胎演讲(李咏我生怕我女儿)(8)

我的工作与电视有关,在家里我却不让闺女看电视。我教她读书。至于怎么教,郑渊洁先生教给我一个以身作则的方式。于是我们家经常上演这样一幕:

我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法图麦跑过来,兴高采烈地问:“爸爸,你干吗呢?

“去去去,你爹看书呢,你自己玩儿去。”

“这书好看吗?我看看!”她赖在我身上,吊着我脖子。“好看啊,好看极了。

你看你自己的书,爹这书你看不懂。听我这么说,法图麦很是不服气,不理我走开了。

我假装不理会,继续“聚精会神”,还拿枝笔点点画画,假模假事儿,注个眉批什么的,意思是看书得讲究重点。

没过多会儿,我发现法图麦也拿本书看上了,看得挺认真。

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孩子的话语形态和行为模式跟大人不同步,光唠叨没用,你希望她怎么做,自己就得先怎么做。

我怕当姥爷。什么意思?就是我怕我闺女给别人生孩子!

以本人的生活品质,审美诉求,什么样的女婿才够得上格?这真是个问题。

我跟哈文说:“以后挑姑爷,咱可要好好考虑。至少,得超过我100倍!

“超不过怎样?”哈文笑眯眯地问。

“超不过,哼哼,我宁可和我闺女白头到老!”说完才想起来,这事儿我说了算吗?

通过自传《咏远有李》,我们发现李咏不仅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名主持,他在育儿方面也非常有见解。身为人父的李咏,无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陪伴教育、尊重孩子、鼓励个性化发展、鼓励和包容孩子等教育理念。

如果说父母真的是“孩子前半生最重要的观众”,那就请父母们也像李咏老师一样,做一个不缺席的、负责任的“观众”。

【撰文】王雅铄 邓红英

【作者】 王雅铄 邓红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佛山市~佛山大课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