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百强县(广东省百强区县)

广东唯一百强县(广东省百强区县)(1)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将进一步促进新会区高质量发展。图为东甲立交。 通讯员供图

广东唯一百强县(广东省百强区县)(2)

江门双碳实验室坐落于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的新会“创新走廊”。通讯员 张奕维 摄

新会

近日,2022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广东分论坛举行。活动发布了《2022广东省区县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榜单中,新会区排名第22位,在江门市内位列第一。同时,新会区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经济发展榜前50强”中排名第19位,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科技创新榜前50强”中排名第29位。

12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

《报告》以广东省内各地级市(不含东莞、中山两市)辖区、县、县级市,共12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65个市辖区、34个县、3个自治县、20个县级市。《报告》在客观分析广东省区县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各区县发展水平,并深度挖掘典型地区成功经验与特色模式。

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上,《报告》立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遵循科学、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10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70余个参考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新会成功跻身三大榜单

翻看《报告》,新会区表现亮眼。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榜单中,新会区排名第22位,在江门市内位列第一。同时,新会区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经济发展榜前50强”中排名第19位,在“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科技创新榜前50强”中排名第29位。

其中,在经济发展维度,主要考量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固投增速、产业集群情况等经济规模、经济质量、经济潜力方面的指标;在科技创新维度,主要考量R&D投入、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创新体系建设、新增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效方面的指标。

亮点

A

1-7月经济稳步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超200亿元

年交易额500亿元的华津金属交易中心动工建设,成为全市首家对接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的企业;双水发电厂“上大压小”热电联供项目并网发电;亚太森博三期年产45万吨文化纸项目投产……今年以来,新会区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1 1 9”工作部署和市委“1 6 3”工作安排,聚焦“首善之区”,加快建设“一园三中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工业经济加快恢复。今年1-7月,新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4.05亿元,增长3.9%,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4%。新会在产的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4.4%,均高于全区平均增速。

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1-7月,全区14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3.8%,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全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2.2%,大幅高于全区平均增速8.3个百分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61.0%。

大型企业稳步发展。1-7月,全区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对全区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15.7%,较上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前200强企业合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消费商贸持续回暖,1-7月,新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4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方面,限上法人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5%;餐饮业方面,限上法人餐饮企业营业额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下一步,新会区将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中创新航建设提速,全面启动21个总投资额超百亿元“工改工”项目,以点带面盘活存量土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加快银洲湖高速、国道G240和江门大道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新会区将加快出台《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组织架构,探索“管委会 国资公司”的管理模式,实行“园镇一体、统分结合、共建共享”的运行模式,推进三大组团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B

高企数量达470家 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近年来,新会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落实“科技引领”工程上持续发力,奋力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

目前,新会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470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8家,数量居江门市第一;无限极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其中广东凯特和润宇传感器入选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江门地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连续七年成功举办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超500家企业参赛,获奖项目达90个,累计发放扶持资金超1900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过10亿元;今年新增认定高层次人才402人,新增省级博士工作站2家,新引入博硕人才114人。

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今年初,新会区印发实施《新会区落实“科技引领”工程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今年6月,新会区出台实施“科创十条”,加快构建一体化、链条式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9月,新会区出台“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重点奖补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同时,新会区还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更大自主权,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当前,新会区正以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南湖科创走廊和圭峰创新谷两个科创片区,依托七大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塑造“1 2 6”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强链”工程,引导各类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系统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