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的变化(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古代官职的变化(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

(十三)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于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古代官职的变化(古代官职变动用词)(2)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宣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免官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官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此文版权为朱炳国、岳祖瑞所有,未经作者同意,切勿转载!文章配图,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扬州家谱网今日头条号(主编:微尘,编辑:李格格,审核:欧阳晓曦) 原创美文征集:欢迎投稿1027632695@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