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西域36国名单(西域三十六国前世今生之前世)

一般的说法是:新疆古称西域这不完全对,汉代的西域和今天的新疆大部分地方是重合的,但也还有一些出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西域36国名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西域36国名单(西域三十六国前世今生之前世)

古西域36国名单

一般的说法是:新疆古称西域。这不完全对,汉代的西域和今天的新疆大部分地方是重合的,但也还有一些出入。

在汉代,西域的概念包括民间和官方两种含义。民间的西域概念从司马迁的《史记》就开始提出来了,他用西域来作为玉门关、阳关以西的总称。那时候仅仅知道阳关、玉门关以西还有人活动、出产和田玉而已,但具体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国家,则并不是非常明了的。中原和西域的来往绝大多数是民间的,官方几乎没什么联系。

在汉武帝时代,因为战争的原因,张骞出使西域,见到了一片他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这大概是西汉政府和西域的第一次官方接触,不过主要接触目标是大月氏。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官方目的就更加明显了,他带去了十多个副使,到达乌孙之后,他的这些副使就分别去了其他国家,传达西汉政府和各国之间的信号。这些副使回到长安的时候,很多都带回来了所去国的使者,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关系。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弄清楚了西域的形势,知道了在西汉以西的广阔地方还有很多未知的国家和种族,包括身毒、大夏这些地方都不属于汉朝的管辖范围。这一发现,加上之前的与并不从属于汉朝的匈奴等国的纷争,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在一个更大的眼界内认识自己。不过,出使西域的后果之一是西域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拜,第一次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现象,以至于中国在很长时间以内都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其他都非蛮即夷,舍不得放下架子向别人学习。

张骞出使西域,引起了西域政局的巨变。西域本身是由匈奴统治的,匈奴在西域片区内设置了僮仆都尉,汉朝为了战胜匈奴,和匈奴开展了争夺西域诸国的斗争,最终汉朝取得了胜利,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从此,官方第一次把这片地方成为西域,具体含义是西部的疆土。

这里所说的“国家”,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也有本质区别。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具有完整行政体系和独立主权的,而西域三十六国的国家形式特点有两点。第一,一部分国家具有比较完整的行政体系,比如有国王、宰相、将军、翻译、军队等,但有一些实在太小,无法形成完备体系,最多只能算一个小小的部落,一顶比其他稍大一些的帐篷,就是王庭。别说三十六国时代了,就是一千多年之后的喀喇汗王朝,他们留传下来的旧址,也还所有房屋都差不多,没有明显豪华的,以至于没人知道到底其中哪些建筑属于王宫。西域各国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胜兵,也就是年轻力壮能够打仗的人,他们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打仗的时候开赴前线,相当于预备役部队。第二,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没有绝对主权,在匈奴统治的时候要向匈奴缴纳税赋,从属于汉朝政府的时候要进行朝拜,有的还要派出王族近亲作为人质送到汉朝或者匈奴都城,必要的时候还要派出兵力帮助打仗。第三,其中部分国家是单一种族建立的。综上所述,所谓西域各国的“国”地位相当于中原的诸侯国。汉朝的诸侯国独立于郡制,大小一般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或者一个乡镇。

还有一点,西域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过三十六国,《汉书》说的是:“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西域共有三十六国,不久之后就分为五十来个国家了,但是我们一般喜欢说“西域三十六国”,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是历史上西域各国第一次出现的确定的的数量,其他都是约数,第二个是因为三十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特殊数字,它是六的平方,六代表顺利。西域三十六国具体都是哪些国家,也并无定论,本书是依据前人整理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统计出的三十六个国家名单。

西域各国的数量是经常变化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国之间互相吞并,造成了国家的合并和分裂,比如于阗王国就先后吞并了渠勒、精绝等国,另一方面是外来势力的介入,主要指匈奴和汉朝的势力,促进西域各国的政局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