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

同为“汉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一度入狱但仍善终,张良明哲保身尽享荣华,三人结局大不相同。

俗话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三人结局与三人自身有很大关系,说白了,三人的结局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一、韩信真的造反了

刘邦建立汉朝后,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刚到楚国时,到封国各地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 公元前201年,有人据此举报韩信谋反。

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1)

影视形象-韩信

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假装出游,命各诸侯到指定地方相会,韩信到后即被抓捕,后经审讯,韩信并无谋反实证,遂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由楚王被贬淮阴侯后,心生不满,日益怨恨,自己竟然和曾经的手下周勃、灌婴等同处列候,这让韩信深感耻辱。

1.韩信计划和陈豨造反

韩信与陈豨关系很好,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时,韩信与其约定,陈豨先造反,刘邦必会亲率大军围剿,到时韩信在首都起事响应。

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2)

影视形象-韩信

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韩信计划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企图聚集起来去袭击皇宫,响应陈豨。

由于谋事不周,计划泄露,皇后吕雉利用萧何的谋划,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将韩信杀死,并诛其三族。

2.韩信的一些行为曾激怒过皇家

韩信带兵平定了齐国后,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为了稳定局势,请求封我为齐国的假王。”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看了韩信的上书后勃然大怒,大骂道:“老子被困在这儿,日夜盼着你来解救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提醒其利害关系,刘邦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假王呢?”就派人正式册立韩信为齐王。

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3)

陈平

韩信的行为是赤裸裸的讹诈,有求于韩信的刘邦不得不做顺水人情,封韩信为王,但这件事肯定在帝王刘邦的心里埋下了阴影。

后来,刘邦与韩信约定在某地一起进攻项羽,但韩信失约未至,导致刘邦反而被项羽困住,刘邦后来只得采用张良的计谋,许诺分封给韩信更多领地,韩信才率兵前来会师。

韩信的两次行为在政治上极不成熟,让皇家对自己产生了猜忌和不信任,更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二、萧何懂得与刘邦利益捆绑,让刘邦相信自己

1.萧何派家族支持刘邦打天下。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萧何把自己家族中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使刘邦十分信任自己。

2.萧何献出家产当作刘邦军费。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担任丞相,刘邦离开朝廷征讨造反的诸侯时,萧何推辞掉刘邦的封赏,并把自己的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让刘邦消除了戒心,非常高兴。

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4)

影视形象-萧何

3.萧何力保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获得了吕后的信任。刘邦宠爱戚夫人,一度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萧何坚决反对,极力劝说刘邦,最终刘盈太子之位保住,吕后对萧何十分感激

4.萧何曾一度入狱,但在吕后的劝说游说下,刘邦释放了萧何,免除其罪,萧何善终。

三、张良看淡名利,懂得明哲保身

1.张良并未有过军权,对皇帝的威胁很小。张良一直体弱多病,并未亲身统帅过军队,没有掌握过实权,他更多是以谋士的身份为刘邦出谋划策。

2.张良看淡名利,封侯之后,张良崇信黄老之学,自请隐退,专心修道养精,对他人威胁不大。

韩信萧何张良谁先死(同为汉初三杰韩信死)(5)

影视形象-张良

3.张良出计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没有加害他的理由。刘邦一度要改立太子,张良向吕后建议,请来了“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而“商山四皓”是刘邦也没有请到的隐士,见到他们四人辅佐太子,刘邦大吃一惊,认为太子羽翼已全,放弃了改立太子的计划,吕后所以对张良十分敬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