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贤臣纳谏的例子(一代名臣直言进谏)

我们都知道魏征是唐代著名的人物,他因为向唐太宗直言进谏而著称。他的不少进谏名言流传至今,成为得民心者得天下,重视民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魏征的这些名言大多出自他给唐太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到底写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古代贤臣纳谏的例子(一代名臣直言进谏)(1)

魏征是巨鹿人,隋末大乱,他原本参加瓦岗起义军,他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手下。

玄武门兵变后,李建成败死,李世民将李建成东宫太子一党消灭殆尽,但是对魏征他却网开一面,将其收罗到自己麾下。

据说魏征答应投降李世民的条件之一,就是以后自己可以直言进谏。

《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就是魏征上书给李世民的代表作品。

古代贤臣纳谏的例子(一代名臣直言进谏)(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清晰的调理和铿锵的语调向李世民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所谓“居安思危”“载舟覆舟”,魏征以隋朝灭亡为前车之鉴,列举了十条理由。

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与前代的政论文章并无本质区别,从脉络上看,他继承了汉代贾谊《过秦论》和西晋陆机《辩亡论》等文章的风骨。

但是这篇文章也有明显的魏征本人的特点。

古代贤臣纳谏的例子(一代名臣直言进谏)(3)

魏征针贬时弊,毫不避讳,堪称直言进谏的典范。

李世民在取得帝位后,曾一度有放纵自己的倾向,大兴土木,到处巡游,魏征颇为忧虑,于是就有了这道进谏奏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明君,他没有像隋炀帝杨广那样狂妄自大,而是广开言路。

李世民看到魏征的奏疏,立刻警醒了,他对于魏征的进谏十分重视和认可。

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以说,正是有了李世民这样善于纳谏的明君,才成就了魏征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一君一臣,相得益彰彼此呼应,流传为一段佳话。

古代贤臣纳谏的例子(一代名臣直言进谏)(4)

隋末大乱,中国人口锐减,唐朝建立之初,全国人口不过矮个一千万,相比隋朝巅峰时人口减少达80%,这是自汉末三国以及永嘉之乱以后又一次华夏大地的浩劫。

李世民接手的唐朝是一个满目疮夷,残破不堪的国家,但是李世民那一代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得华夏大地重新复苏,不仅焕发了昔日的荣光,还迈向了新的辉煌,创造了大唐盛世。

在这个过程中,魏征等人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谏太宗十思疏》这类文章则是其代表,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直言进谏的魏征,与大唐盛世一起成为我们历史中的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