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方案(南京33个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本报讯(记者马金)昨天,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村民黄德英,拎着一桶刚刚采摘的蚕豆来到村垃圾分类环保屋,称重、攒积分而这些农渔副产品,将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城市居民最新鲜的积分兑换品目前,全市已有33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其中部分村结合村情实际,用各自不同的创新模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方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方案(南京33个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方案

本报讯(记者马金)昨天,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村民黄德英,拎着一桶刚刚采摘的蚕豆来到村垃圾分类环保屋,称重、攒积分。而这些农渔副产品,将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城市居民最新鲜的积分兑换品。目前,全市已有33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其中部分村结合村情实际,用各自不同的创新模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3月初星甸街道在后圩村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村里共分布了3处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都设有绿色、灰色两个大垃圾桶,绿桶投放厨余垃圾,灰桶投放其他垃圾。“每天早上7点到8点、晚上6点到7点,村民可以来投放垃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称重、刷卡,帮他们记积分。”该村垃圾分类运营企业、南京志达环保公司总经理朱星龙说,废纸板、旧报纸、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平时由村民暂存家中,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日下午2点到4点集中开展积分兑换。“正确投放一次厨余垃圾获1个绿积分,正确分类可回收垃圾并送到指定地点,可以获得相应的蓝积分。”朱星龙说。

每天,志达环保公司工作人员集中收运厨余垃圾,运至沤肥池进行发酵,产生的肥水免费提供给村民灌溉田地。环保屋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大米、食用油、食用盐、抽纸、洗衣粉、保鲜袋、围裙等生活日用品,1个蓝积分可兑换0.1元等值商品。例如,260个蓝积分可兑换5公斤大米,11个蓝积分可兑换250克食用盐。绿积分只能兑日用品,蓝积分不仅可以兑日用品,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申请后提取现金。

后圩村养殖鱼虾、螃蟹是一大特色。“根据后圩村的产业实际,我们创新模式,探索将垃圾分类与推动农渔副产品销售相结合。”星甸街道办事处主任郭玉臣告诉记者,村民通过预约,可以将自产的时令蔬菜、鱼虾蟹送到垃圾分类环保屋,由志达环保公司按市场价收购,折算成积分给村民。企业收购的这些农渔副产品,将送往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用于积分兑换,一举两得。

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今年开展垃圾分类的行政村要达50%。市城管局环卫处龙瑞介绍,目前全市有33个村已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有机垃圾处理点10个、垃圾分类收集分拣站2个。不少地区因地制宜推出了创新手段。江宁区谷里街道新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分拣站和餐厨垃圾处理站。浦口区永宁街道将垃圾分类纳入网格管理,设置“红黑榜”。六合区程桥街道探索厨余垃圾“三个一点”模式,即通过饲养牲畜、入沼气池转化“消化一点”,向封闭式垃圾桶“投放一点”,对于行动不便、留守弱势群体上门“回收一点”。“市城管局下一步将组织宣讲团进村开展培训和宣讲,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建立健全逐级检查考核制度。”龙瑞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