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

甲午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多久,狼子野心的日寇就再次来犯神州大地,四处烧杀劫掠,向无辜的中国百姓挥起屠刀。为了将这些丧心病狂的侵略者赶出国门,千千万万的热血志士挺身而出,在前线和后方英勇反击,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你知道吗,其实日军最开始设想的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是在1956年,卢沟桥事变对他们来说就是个顺势而为的突发情况。有这样一个被自己国家民众视为“异类”的日本人,他向日本军方提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抗日战争历史,甚至改变整个二战局势的提议:中国必须侵略,但日本后继无力,因此一定要徐徐图之,最好是先将伪满政权掌握在手中,然后一步步向中国的内陆深处蚕食。但是日方领导为什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个日本人的设想是天马行空还是“头脑清醒”?如果日本真的将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更改为1956年,那历史的走向会是什么样子?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1)

卢沟桥事变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石原莞尔的设想有多可怕?一手策划侵略方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石原莞尔

战争的硝烟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消散许久,但中国人民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那些牺牲在战火中、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英雄烈士,他们的名字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被所有中国人口耳传颂。但与之相对的,一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累累罪行、臭名昭著的日本侵略者,也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接受唾骂,比如战争后期侵华日军的最高指挥长官冈村宁次,再比如策划偷袭活动炸死“东北王”张作霖的土肥原贤二。不过在当时的日本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怪胎”,他凭借远超常人的心计和谋略在日军部队中闯出名声,牵头策划九一八事变,还提出细思极恐的“石原构想”,最后却被自己的上级和同事剥夺军事决定权,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两个月因病去世。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2)

石原莞尔

这个日本人名叫石原莞尔,有人说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个看清日本真实情况,并根据问题提出合理计划的“头脑清醒”之人;也有人说他思绪天马行空,不合群;更有人说不要对他有一丝一毫的正面看法,他就是个狂热信奉武士道精神的好战分子,在侵华战争中做下了不计其数的坏事。

石原莞尔生于1889年,这一年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新的法律条例颁布,日本天皇的权利进一步加强,武士道精神逐渐蔓延传播开,所有的一切都为之后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扩张行动奠定基础。动荡纷乱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石原莞尔爱思考的性格,他在青年时期就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读书,成绩相当不错,但因为个性孤僻的问题,他并不招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从大学毕业的石原莞尔继续踏上了求学之路,最开始去了德国了解军事历史,他对德国很有好感,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纳粹德军作为自己行动标杆的日本军队一样。从德国回来后的石原莞尔来到了中国,因为他得知这里有太多他们国家想要、需要却没有的东西。石原莞尔一直在中国四处游历,考察中华大地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及民国首都南京、摩登城市上海以及再往南走的湖南、四川等各个重镇要地,他在这些地方考察地形,像海绵吸水一样了解有关中国的情报,暗地里打探中国军队的军备资料。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3)

少年时期的石原莞尔

1928年10月,石原莞尔被补充到日本关东军的队伍中,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中开启军事生活,因为他头脑灵活想法多,很快成为部队的干事。多年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石原莞尔有所感悟,他在东北的时候就提出了震惊世人的“石原构想”。

“石原构想”

在石原莞尔的想法中,有意义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国家和文明的最终走向都是合为一体。石原莞尔在某些时候见解相当有意思,他认为世界文明是在中亚地区起源的,然后在斗转星移中分裂成东西两支,这两只文明隔着太平洋形成对峙姿态,总有一天会爆发战争,一方干掉另外一方。其实石原莞尔跟二战时期的所有日本人都一样,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欧洲国家的内部纷争,算不上真正国际范围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会来临,这次的争霸双方就是美国和日本,他们就是东西文明的典型代表。日本已经踏上对外扩展的道路,并且拿下了朝鲜半岛,正在一步步为之后的战争蓄力,东方各国将会在日本的率领下和美国开展战斗,最终成为世界霸主。这可能也是日本为什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出一步“昏招”,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深层次原因吧。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4)

日军偷袭珍珠港

这些想法和当时日本军方鼓吹的称霸世界的“雄伟目标”不谋而合,所以石原莞尔也因此得到了日本高层领导的赏识,被当时日本关东军的最高负责人板垣征四郎青眼相待,很快就升职加薪。这两人的狼狈为奸使得中国民众身上的苦难更加深重,因为正是他们两个,在1931年9月秘密策划了一连串的军事行动,让曾将充满欢声笑语的东三省,刹那间就完全性地沦为战乱之地。

不过只看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和其他日本军官比起来,石原莞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狂热的好战分子,想法不切实际。但实际上,石原莞尔在执着于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理智,真正看清了日本的实际情况。他的这份“清醒”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心在美国和日本,但美国是在叱咤风云的大哥大,日本是一个疆域面积狭小的弹丸小国,双方的实力天差地别,想要在战争中占据更多的有利条件,日本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从朝鲜半岛掠夺来的资源还远远不够,日本必须继续扩张自己的殖民地,最好的下手目标就是和日本一水相隔的中国,这里地方大不说,物资种类也多,对于日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5)

侵华日军

其二就是石原莞尔缓作战,不急攻的计划。石原莞尔认为,中国的东三省就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作战突破口,东北地区有大量的工业资源和后勤物资,可以解决日军供给不足的燃眉之急。像上海、南京或者广州那样的沿海城市,经济虽然发达,却没有太多的可利用资源,即便成功占领也是荣誉象征大过实际利益。而且这些城市都有西方列强的公共租界,要是西方人的地盘在战争中受到波及,那些利益大过天的人肯定会心生不满,要是他们对日本发难,形势将会变得不利。

不过石原认为,贸然发动侵华战争是不可取的,很容易被拖进泥潭不可自拔,必须采取徐徐图之的战略方针,先在满洲和蒙古占据一席之地,然后再向内陆地区挺进,这样既能将东北的战略物资彻底转化,也能切断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抛开国家情怀单独来看,石原莞尔这个人确实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他的理论是切合日本的实际国情的,毕竟即便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开办各式各样的轻重工业,征兵扩展军事实力,但国土面积狭小、底蕴不足的先天条件是改变不了的,这也使得日本每次发动侵略战争都是举全国之力,且持续时间不能太长。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6)

侵华日军

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持续这么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占领区,从中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后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落败,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他们野心太大,没有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就贸然铺开两个战场,结果亚洲这边被中国缠住脚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将中国人民的抗争之心打倒,想要北上去远东地区寻找石油、天然气或者矿产资源,也被苏联红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迎头痛击。好不容易决定南下去东南亚地区搞点东西,又胆大妄为地挑战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结果被美军狠狠教训,海上运输线路被拦截,制空权也受到影响,买不到石油和钢铁,空有工厂却没有制造武器装备的原料,最终一步步走上衰亡之路。

这也证明石原莞尔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再大的蟒蛇都不可能一口吞下整个大象,日本没有开展大规模战役的条件和实力,就不能急于开展全面侵华战争,应该一步一个脚印,首先在中国东三省站稳脚跟,等待下一次军事行动的时机成熟。石原莞尔的战略部署计划一直做到了1956年,他认为那时候日本的军队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战无不胜,部队的后勤物资也跟得上。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7)

太平洋战争

提前20年的石原莞尔构想

但是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和必然,并不会被任何人的思想所摆布,虽然石原莞尔将自己的构想呈交给了日本军方,但当时的日方领导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1937年7月7日,一伙日军来到被称为北平城南部门户的宛平县城,声称己方有一名士兵失踪,想要进城搜查,中国军队和他们进行交涉,日军却反手就调遣大批部队向宛平县城发动进攻。宛平县城就在卢沟桥东边,所以卢沟桥就成了中日双方进行激烈交战的主要阵地。虽然日方坚持说七七事变的发生就是个意外,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攻打了一个县城,就掀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真相谁知道呢?反正卢沟桥上残留的弹孔不是凭空出现的。

至于日军为什么这样心急地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我想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点是石原莞尔的理论和当时日本军队的战斗宗旨格格不入。日本士兵长期长期受武士道精神熏染,狂热好战,将对外扩张这种非正义的举动视作是为国争光,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作战意志更加高涨,不少人将理性彻底抛之脑后,只想一鼓作气将中国这块肥肉吃进嘴里,根本看不上石原莞尔的这样慢吞吞的行事方式。戏剧性的一幕是,石原莞尔因为筹划实施九一八事变被日本军方授予中将军衔,下边的士兵也想像他一样一飞冲天,才效仿他策划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开始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突破口四处点火,竭尽所能地圈地,扩展战线。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8)

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

第二点就是中国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给日军增加了作战信心。石原莞尔对关外的辽阔土地和丰饶产物垂涎已久,早早就开始进行战略部署,打算将东三省完全掌握在手中。但日本军方的高层领导并不赞同他两的计划,因此一直压着他们不让动手。不过这两个人可不是什么听话的主,不仅一直屯兵训练,安排敲定战斗细节,还和驻扎在中朝边境上的日本部队取得了联系,让他们在后续的战事中给关东军提供帮助。

心头火起的日军领导找了个日本军官,让他前去中国东北制止两人的行动。不过日方领导也是不讲究,选人的时候不做调查,正好挑到了石原莞尔的朋友建川美次。建川美次接到调令就开始写信,还刻意选择了复杂的出行方式拖延时间,先坐船去中国,再转火车去东北,想尽办法给石原莞尔拖延时间。石原莞尔收到朋友的来信后立刻就开始调整计划,他原先预定的动手时间是9月28日,但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就算建川美次走得再慢,9月20日左右也到了。于是石原莞尔等人将实施计划的时间提前到了9月18日,打算直接将生米煮成熟饭,让上级领导无话可说。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9)

九一八事变

其实九一八事变当天的石原莞尔也是相当紧张的,因为身为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比如说苏联方面会不会进行干涉,比如南京的国民党领导会作何反应,会不会给东北军加派人手?当然最让石原莞尔揪心的,还是自己派出的队伍能不能打赢东北军。毕竟按照交战双方的实力来说,东北军的总兵力有8000多人,部队的装备也不算太差,还配备有火炮武器,但日军这次派出的不过区区700人,胜利的天平到底会倾向哪一边真的不可知。但让石原莞尔没有想到的是,和日本人有血海深仇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竟然下令让部队不做抵抗,直接带着人马撤离到关内,将整个东三省拱手让出。

石原莞尔才不管这个“不抵抗”命令到底是张学良自己下达的,还是国民党领导秘密传递的,他只知道,中国军队的表现打消了他之前的种种顾虑。至此之后日本人就对中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产生了错误认知,觉得只要他们正式展开进攻,就一定可以很快将中华大地拿下,这也是为什么日方领导能在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大言不惭地表示,中国不堪一击,三个月就能到手。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10)

张学良

第三点就是东北的战略物资使得日军有了扩大战场的底气。一方面是日军自觉作战实力远超对手,士气大振;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之前提到过的,东北的战略物资。东北的白山黑水到底藏了多少好东西没有人说得清,只看这里绵延不断的山林和土地,以及琳琅满目的矿产资源,就能明白东三省为什么被称为“福天宝地”,日本在1937年造的武器,有一半都是用东北的钢铁资源造的。有了东北这个宝藏一般的后勤基地,国内资源不足的日军终于得到得以飞速运转,野心和胃口也进一步膨胀起来。不过这可不是石原莞尔原来的意思了,他希望日军拿下东北,之后能在彻底消化完东北的资源后再展开全面侵华战争,也就是先打到地基和装备再冲击后续的难关。不过这个时候的日方领导已经完全听不进他的话了,他们觉得既然能这样轻轻松松就拿下东北,那为什么不进攻华北,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向中原展开进攻。狂热的战斗热情弥漫全军,那一点儿属于石原莞尔的理性早就被埋没地无影无踪了。

就这样,野心占据上风,在石原莞尔设想中1956年才会开展的全面侵华战争在1937年就正式上演。

如果不提前

但是如果日方领导听从了石原莞尔的提议,真的选择沉下心来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苦心经营,那历史的发展轨迹会变成什么样,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11)

侵华战争

因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就是和我国以及美国作战,所以无外乎就是两种看法,一种是对我国和美国都不利。首先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大家都是清楚的,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致使近代中国工业水平落后,经济不发达,是列强和侵略者用飞机大炮轰开了我国的国门,沉睡的东方雄狮才从梦魇中缓缓醒来。挫折和苦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正是这些接二连三的战争,才使得不计其数的能人志士挺身而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奔走呼号,为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挥洒血汗。如果没有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抗争之路可能需要走更长时间,到时候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得更大,日军为了扩张大力征兵炼器,中国却还在旧社会里挣扎,军队实力弱不堪言。而且日军采取逐步蚕食的作战计划后,进攻方式也就不会像抗战时期那样激进,和东北挨得最近的内蒙、华北以及陕晋等地都很危险。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日本没有在中国战场上消耗太多的战争资源,那他和美军开战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最后能不能取胜不知道,但坚持的时间肯定是更长了。

另一种看法就是日军推迟展开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有利,因为到1956年的时候欧洲战场上的形势应该已经明了,纳粹德军失败以后,苏联和美国肯定不会想看到国际社会上再出现一个和德国如出一辙的野心家,也就会对日本采取手段,日本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上肯定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中国也就可以趁此机会躲过一劫。

石原莞尔长沙会战(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12)

苏联红军

但实际上,即使没有日本的威胁,中国也很难在1956年做到独善其身,因为一旦美苏在欧洲战场上分出胜负,就一定会将下一个对峙的阵地确定到亚洲,美苏不会让日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耀武扬威,但也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实力一步步发展壮大,他们能在清朝末年发动侵华战争,一样也能在1956年到中国瓜分利益。毕竟就算是新中国成立了,苏联不还是一言不合就生气断交,甚至苏联还一度想要对我国实施核打击,英国不是还对我国的西藏地区蠢蠢欲动。

不过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过去发生的种种都告诉如今的中国人一个道理:只要国家强盛,那无论是谁都不敢随意来进犯我们,不论当初的日军怎么选择,国难当头的中华儿女都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退缩之心,都会顽强地尽自己所能去反抗、去拨开新的历史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