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中祭灵(须生泰斗刘毓中)

刘毓中(1896-1982),字秀山,陕西 临潼 人,著名 秦腔 表演艺术家、秦腔“刘派”老生创始人。他从小受随父亲 刘立杰 (艺名木匠红)学戏,16岁入易俗社学须生。经勤学苦练,技艺大进。一次剧社演出《 宁武关 》,主角因故误场,他自告奋勇化妆救场,一鸣惊人,并逐步成为 易俗社 的台柱。代表剧目有《 卖画劈门 》、《走雪》、《 大报仇 》、《烙碗计》、《 三回头 》、《 三滴血 》、《 春秋笔 》、《 游龟山 》、《 火焰驹 》等。

刘毓中祭灵(须生泰斗刘毓中)(1)

戏曲人生

刘毓中,于1928年脱离易俗社担任秦钟社社长兼主演。1932年,秦钟社解体后,另建新声社。1946年在三意、尚友等社搭班演出。1950年重返易俗社。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扮演《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游龟山》中的胡彦,获演员一等奖。生前历任全国文联委员,西安文联副主席。

代表作

他嗓音宽洪深厚,酣畅淋漓,善于用大段唱腔反映人物的内心矛盾;做派大方,身段讲究,文武兼备,尤善衰派老生。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称赞他是“衰派老生中的一绝”。

代表剧目:《卖画劈门》、《走雪》、《大报仇》、《烙碗计》、《三回头》、《三滴血》、《周文送女》、《游龟山》、《火焰驹》等。

个人贡献

详细资料 [1] : 中共党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分会顾问、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易俗社艺术顾问。刘毓中同志是秦腔界德高望重、造诣深厚、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七十年来,他在秦腔艺术实践中汲汲以求,法师诸家,博采众长,融为一炉,为秦腔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年逾八旬,仍在为发展秦腔艺术不懈战斗,不愧为秦腔艺苑里一棵不老松。

刘毓中祭灵(须生泰斗刘毓中)(2)

个人经历

刘毓中,字秀山,1896年(清光绪22年)10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区雨金街道粉刘村,自幼务农,十四岁曾在临潼雨金镇杂货铺当学徒。受其父亲刘立杰(艺名木匠红,著名须生)的艺术熏陶,酷爱戏剧,1912年冬,十六岁时考入陕西易俗伶学社学艺,为该社第二期学生。由于他勤学苦练,锲而不舍,很快成为秦腔须生中文武兼备、黑白不挡的著名演员。刘毓中被誉为秦腔须生“泰斗”。

个人创作

他曾演出本戏一百多出,为观众所称道的拿手戏不下二十多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老生戏有《烙碗计》之刘子明,《卖画劈门》之白茂林,《走雪》之老曹福,《大报仇》之刘备,《八义图》之程婴,《三滴血》之周仁瑞;正生戏有《春秋笔》之吴承恩,《出汤邑》之伍子胥,《串龙珠》之徐达;还有小生戏《周仁回府》之周仁(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易平先生表示刘毓中《周仁回府》中的一出戏,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易俗社编写的历史剧《韩宝英》之石达开,在“兵败大渡河”一场中他继承了秦腔传统靠甲戏的技巧,又吸收了京剧武打的套路,融为一体,为秦腔须生的武打技巧创出了新路。在《殷桃娘》中扮演楚霸王项羽时,他运用红生行当的特点,吸收花脸的唱念及工架,化妆、髯口、服装都作了较大的改革创新,誉满西安,曾有“活霸王”之称。由于他几十年来不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但发展了秦腔表演艺术,而且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赞赏。我国的许多艺术大师对他的表演给予很高的评价。梅兰芳为他题词,欧阳予倩为他题诗,荀慧生为他两次作画,马连良称他为“衰派老生中一绝”。他的表演风格极大的影响了同行后辈。在秦腔艺术领域里,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七十年。

坎坷之路

历来的艺术家总是经历过许多不平坦的道路,总是付出超人的心血和汗水而取得成就的。刘老初学戏,年岁大,筋骨硬,嗓子差,论条件并不算上乘,连他父亲也认为他不是块好料,因而不被人重视,开始多是演院公、衙役等配角。但他有一颗酷爱艺术之心,并未因条件差而灰心丧气,他刻苦磨练,以勤补拙,攀登艺术之山峰。

人物介绍

当时易俗社的课程安排非常繁重,每天黎明即起,练功、排戏,九时早饭上文化课,中午饭后上文化课,中午演日场戏,四时下午饭后再练功,晚上演出,学生自己是没有自由活动时间的。就在这样紧张安排下,刘老在课堂上勤劳苦练,一刻不停,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磨练基本功,从不放松自己。腿是基本功的基本,腿功不好,是不能练好其它基本功的。特别对他这个十六岁学戏者来说,更是非常困难,他常以“人以十回,已以百回”来告诫自己。他带给自己出难题、过不去,老师说他身架不好看,夜静更深,他在月亮下练,审查自己的身架,是否合乎老师的要求。台步缺功力,他出外演出,跟着牛车练台步,跑圆场。眼睛无神、呆板,晚上点着香头练,中午对着太阳练。靶子功、耍花枪、舞大刀,身上打得青一块、红一块,从不停歇。他学《上煤山》为了练发、摆胡子、舞剑穗和跪步,整整一个冬天,天不亮就在院子里跪步甩发走圆场,膝盖被磨得几次脱皮,仍不间断。非凡的毅力,挥洒的汗水,终于使他在基本功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他后来成为文武不挡的演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毓中祭灵(须生泰斗刘毓中)(3)

《卖画劈门》剧照

虽然基本功取得了成绩,但仍未引起老师的重视,仍在“竹根”之列,排演不上重要角色。他不怨天尤人,暗下决心,精心学艺。老师排戏时,他从不离排练场,老师的心传口授,他牢记心头,抽空就练。他的父亲到易俗社任教,给同学傅醒民排《卖画劈门》,他在一旁偷经学艺,傅未学会,他却会了,连他父亲都未料到,还叫他给傅说戏。当时名须生李云亭在易俗社主要教须生,重点是左醒民、杨启华、阎振国、田养民等,李的拿手戏《拆书》、《逃国》、《杀驿》、《宁武关》、《探监》都分别教给了这几个人,轮不到他。但他却暗地里把这戏都学会了,不断勤修深钻,终于提高了演技。一九一五年,李桐轩新编南宋爱国剧《英雄泪》由李云亭排演,主角县官魏侠少由阎振国扮演。刘老很喜爱这个角色,排练中他悉心观看,从旁看会了。阎演出后,他仍在边看边揣摸这个角色。有一次,阎因故不能演出,他就自告奋勇代阎演出,老师、同学都抱着怀凝的心情,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出众所料,获得极大的成功,得到各方面的好评。有一次,左醒民的《宁武关》因故误了场,刘老立即化妆上场,虽未排演过,但早已偷学到手,心中有数,上场后,不慌不乱,熟练自如。教练长陈雨农当时在台下大为惊奇,亲自喝彩,并送他一个“胆大红”的绰号。李云亭更是赞许,遗憾自己以前没有发现这个人才,立即把他列为重点,很快给他传授了《霍光回府》一剧,接着又与陈雨农一起给他传授了李、陈据碗碗腔移植创作的拿手戏《周仁回府》,经李云亭等的亲自教习,刘老技艺突飞猛进,使人刮目相待。编剧、导演纷纷要他担任主角,像高培支先生新编《儿女英雄》安学海,《夺锦楼》的徐翰珊,范紫东编的《软玉屏》的代殷,李桐轩《一字狱》的郑全贞等等,主角接踵而来,从“竹根”一跃为台柱。特别是《韩宝英》之石达开,《大孝传》的虞舜,《殷桃娘》之项羽,《双竺帕》之李白,深受群众欢迎。一九二一年赴汉口演出,曾得到欧阳予倩先生的好评。一九二四年鲁迅来西安讲学,曾几次观看他演出,对他的演技表示满意,称赞他“有前途,有前途。”

成就

刘老不仅是秦腔表演艺术家,还是秦腔艺术教育事业中辛勤的园丁。他早年未离开易俗社时,就开始了培养学生的工作。比他班次晚的须生大部分都得到他教诲和影响,如孟光华、徐正国、高希中、赵柱国、耿善民。雒秉华的《周仁回府》、《斩经堂》、姜能易的《祭灵》、《二启箭》都受过刘老的具体指导。

荣誉

在他领导秦钟社、新声社时期,先后培养了两班学生,约一百多人,秦钟社如刘裕秦(即刘易平)、姜望秦、王斌秦、张振秦、姜瑶钟、李琼钟、崔晓钟等,新声社如张新华、张新康、党新国等。后又曾在陕西省戏曲专修班、晓钟剧社任教,任哲中、栗怀印、栗成印、王定乾、刘亘天等,还有阎更平、乔新贤、焦晓春等都曾得到刘老的具体指导。刘易平的《逃国》、《燕子笺》,任哲中的《周仁回府》,阎更平的《打李撅》,焦晓春的《祭灵》都是刘老在解放前亲授的。

解放后,刘老担任易俗社社长和许多社会职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教学工作,易俗社的杨天易、张建、王保易、郭保华、刘伟民、惠焜华、高信民、桑梓,西安市秦一团王君秋,秦二团的刘养民,秦三团的廖胜利、马桂英、孙东纪、李玉琴等都曾得到他的培养。他在艺术上从不保守,总是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传授给学生。

创作

一九二八年刘老来到他父亲创办的秦钟社,担任了社长兼主演。他效法易俗社,对剧社的管理制度、艺术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排演易俗社的优秀剧本,如《软玉屏》、《燕子笺》、《双诗帕》、《夺锦楼》、《三滴血》、《韩宝英》、《一字狱》、《三回头》、《柜中缘》等。聘请一些知识分子吕赞襄、淡栖山等编演新戏如《红楼梦》。为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病,还演了社会戏,如《捕蛇者》、《英石峰》、《一袋米》等。他亲自担任导演,按照易俗社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唐虎臣等老师的排戏方法、创作要求,讲究戏情戏理,红花绿叶,阵容整齐,使剧社在艺术实践中,他深深感到易俗社的老先生非常重视演员的文化知识,这对艺术创作是十分必要的,他力排众议,为演员请了文化教员,杨雪崖、刘尚达、李瑞阳、吕赞襄等都曾应聘给剧社演员上课。演员有了文化,艺术上进行了改革,剧社面目一新,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许,对其它戏班起了良好的影响。

一九四六年刘老回到阔别十多年的西安,景物依旧,他却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先在三意、尚友、明正等社搭班演折子戏。一九四七年到陕西省戏曲专修班(即旧戏曲学校)与晓钟、上林学社任教,不料这三个团体都相继解散。正在这时,刘老的唯一爱子,不幸患了骨结核,职业无定,生计艰难,孩子的病屡医无效,刘老陷入了十分艰苦的境地。他咬紧牙关,奔波于泾阳、三原、渭南一带的村镇,临时搭班演天天戏,混碗饭吃。若遇天阴下雨不能演出,只好投亲靠友,借贷度日。

一九四九年,西安解放,刘老被选为西安人民代表,一九五O年西北文代会他是特邀代表,接着,对他的生活、工作作了周到的安排。又回到了易俗社,为刘老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精神振奋,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他对自己演出的剧目从剧本到表演作了净化、修改工作。如《卖画劈门》“劈门”一段重场戏,原来演出许多“亮相”动作都离不开椅子,他为了净化舞台,合乎剧情,毅然取掉椅子,重新创造了“亮相”动作,既合情合理,又加强了戏的节奏气氛。《烙碗计》最后收场,有见到刘子忠阴魂一段戏,非常感人,但有迷信色彩,他毫不犹豫地删去。

他积极参加排演工作。解放初期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江汉渔歌》、《廉颇蔺相如》、《新讨渔税》等,后来改编整理的传统剧目如《三滴血》、《火焰驹》、《徐州革命》、《游龟山》、《空城计》、《八义图》、《一字狱》等,在这些戏里他担任导演、主演。他和同志们按照“推陈出新”的精神,共同研究讨论,不断探索、实践,使这些剧目得到了提高。对所担任的角色总是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如《三滴血》,他从民国初年就开始演出,解放后,从老本到新本,从舞台到电影,音乐唱腔、台词表演,反复修改,不厌其烦,使该剧更加完美。他扮演的周仁瑞,演技高超,形象逼真,以情动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党号召大演现代戏,他以古稀之年,不甘落后,积极演出现代戏,认真学、刻苦练。一九六三年他在《红梅岭》中扮演冷大爷,曾获西安市会演演员奖。一九**年陕西省会演,他在《山村新风》中扮演常老汉,由于时间紧迫,他和青年一样经常排戏到深更半夜,从不叫苦喊累。有些现代戏,没有适合他的角色,让他休息,但他却不答应,那怕是群众角色,他也要参加,令人崇敬。

解放后,易俗社上山下乡演出,他从不倚卖老、以名角自居,三十多年来,无论是到本省的地方市县和公社的生产队,或远至西北边疆、东南沿海的农村、工矿、部队,他都从不计较条件优劣,总是积极参加。

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又一次向党组织写了申请书,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多年的夙愿。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经党组织讨论批准,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他激动地表示:生我者父母;知我、教我者是党。愿以有生之年为秦腔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毓中祭灵(须生泰斗刘毓中)(4)

存世音像

录像资料:

(1)《祭灵》(全折)(1982年录像,伍敏中合演)

(2)《卖画劈门》(片段)(1982年录像,樊新民等合演)

(3)《韩宝英》(片段)(1982录像,肖若兰合演)

(4)《三滴血》(全本)(1960年易俗社演出电影版)

(5)《火焰驹》(全本)(1958年易俗社、三意社演出电影版)

录音资料:

(1)《八义图-挂画》(全折)(孟小云、赵桂兰合演录音)

(2)《祭灵》(全折)(李可易合演录音)

(3)《烙碗计》(孟小云、樊新民等合演录音)

(4)《卖画劈门》(全折)(雷震中等合演录音)

(5)《游龟山-回船》(全折)(肖若兰合演录音)

(6)《回荆州》(全本)(何振中、张建民、姚裕国等合演录音)

(7)《黄鹤楼》(全折)(沈和中、王秉中合演录音)

(8)《放饭》(全折)(高符中合演录音)

(9)《杀驿》(全折)(孟小云合演录音)

(10)《三回头》(孟遏云、苏育民合演录音)

(11)《五典坡-赶坡》(李正敏合演录音)

(12)《打金枝-背舌》(肖若兰、张隆华合演录音)

(13)《春秋笔-释放》(李正华、杨金声合演录音)

(15)《八义图-挂画》(全折)(吴西民、赵桂兰合演录音)

(15)《空城计》(选段)

(16)《周仁回府-悔路》(选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