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法和因果分析法(TOC理论中果因果分析法与5Why法的区别和联系)
真因和根因的区别“果-因-果”方法,本质上属于溯因推理法“果-因-果”的循环就相当于溯因法中的“结果-规则-情况”的循环,从一个非期望的结果出发,根据已知的规则和原理,推测可能的原因,然后根据推测因的现实情况(另一个果)判断这个推测因为真因(证实)或假因(证伪)原因证伪只需要得到一个与推测因不符的现实情况(另一个果)就够了,而原因证实则需要多个实证推测因可证实的实例越多,则推测因作为真因成立的概率就越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分层法和因果分析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层法和因果分析法
真因和根因的区别
“果-因-果”方法,本质上属于溯因推理法。“果-因-果”的循环就相当于溯因法中的“结果-规则-情况”的循环,从一个非期望的结果出发,根据已知的规则和原理,推测可能的原因,然后根据推测因的现实情况(另一个果)判断这个推测因为真因(证实)或假因(证伪)。原因证伪只需要得到一个与推测因不符的现实情况(另一个果)就够了,而原因证实则需要多个实证。推测因可证实的实例越多,则推测因作为真因成立的概率就越高。
与深层次挖掘根因的5Why法不同,果因果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上寻找真因。
真因不等于根因,真因之下另有根因。找到真因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方法;而寻找根因是为了从根源上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是一种预防问题的方法。
实务上,我们可以先应用果因果方法,从水平方向找到真因,再应用5Why法向纵深方向挖掘根因。真因找错了,是挖不到根因的。根因挖掘得越深,则对策的有效性就越高。
那么,寻找根因要挖到多深才可以停止呢?一般情况下,需要向下挖3~5层。没有绝对的根因,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经济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在质量管理中应用上述方法?
问题或非期望的结果有的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有的是由复合原因引起的,也就是多因一果。
如果判断是单一原因引起的问题,应用上述线性的果因果分析法和5Why法即可,对于复合原因或复杂原因引起的问题,则简单的果因果和5Why法就不够了。
在质量管理中,单一的5Why法横向扩展出一个3x5Why法或Nx5Why法。所谓的三,是指从制造、设计、质保三个方面分别问五次为什么。
例如:
为什么制造部门会制造出此种不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设计部门没有从设计源头上防止此种不良的产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质保部门没有从体系流程上此类防止不良的产生和流出?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推而广之,对于多因一果,可以从多个方向上应用5Why法,然而,前提是,这多个方向上的因已经都被证实为真因,而证实真因的方法就可以采用“果-因-果”方法。
存在多个真因该怎么办?
假如存在多个真因,那么,就会引出一系列问题——每个真因对问题或不良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吗?多个真因对结果的影响是彼此独立的还是存在相互作用?
比如说,是否存在“与(and)、或(or)”的逻辑关系。
高德拉特博士发展出的问题现况树方法,可以清晰地描述复杂问题背后的多层次的原因关联。这种现况图,从图的形式上看,就是在QC新7种工具中关联图的基础上增加逻辑符号的表达。这种现况图就是一个复杂的逻辑树图。我们在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的时候,用到故障树分析方法(FTA,Falure Tree Analysis)就包含了逻辑符号的表达。
高德拉特博士讲到,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具有固有的简单性,也就越可以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个结论的假设前提是,大多数复杂的问题都是由少数的根源性问题引起的,找到这个根源性问题并以其为核心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此即TOC方法论的核心概念。
由是可见,纵使我们找出多个真因,则这多个真因之间,或互为上下层的因果,或只有极少数的底层真因。现实的经验是这样子的,帕累托原理也是这样总结的。甚至超出了帕累托的80/20法则,而更像是99/1法则。
高德拉特博士曾经指出,帕累托法则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多个因素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只有这样,才具备20%的少数因素起着80%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科学或技术性问题上,存在少数的因子对结果的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所以有借助数理统计方法,以每个关键因子的P值、R值等来判断其对结果影响的显著度,有应用DOE等方法建立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
然而,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中,我们所在的系统和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循环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法不能简单机械地使用自然科学的分解还原方法论,而应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所谓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能割裂开来,先研究每个局部,再把局部整合起来。TOC方法是系统论的方法,而非还原论的方法。
综上,简单的问题要用简单的方法,复杂的问题也要用简单的方法。找到这个简单方法的关键就是找到影响系统或影响不良结果的极少数真因或极少数的根源性问题。
幸运的是,根源性问题往往就在眼前,只是囿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一旦它出现,你会拍案惊奇,恍然大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