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考点(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昆虫记教学解读)(5)

一、内容概述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一部科普作品,共十卷,每一卷十至二十五个不等的章节。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以人性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敬和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与讴歌。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普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书。

二、阅读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安排的是《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科普作品的阅读与其他以动物为对象的文学作品如猫、狼、动物笑谈等文的阅读在方法上是有区别的。后者多是形象感性的,前者多是抽象理性的。因此,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普文阅读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阅读方法的获得首先源自课内,本篇名著导读安排在第五单元后,本单元收录典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散文化说明文《苏州园林》、文艺说明文《禅》《梦回繁华》。自读课文禅的学习是建立在全面学习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时,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结构等知识有一定程度掌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蝉》又作为《昆虫记》的一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掌握阅读《昆虫记》以及这一类科普作品的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统编教材语文教学的热点,如何进行阅读的有效指导是语文教师的难题。科普类名著多有专业的科学知识,如何让学生读好此类作品,如何引导学生将整本书读得更深入、更透彻?我们可以抓住名著导读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重难点突破。法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让罗斯丹曾这样评价法布尔创作的《昆虫记》:“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文学、哲学三个层面对昆虫系进行深入阅读。我们具体给出如下策略建议:跟着法布尔学观察——美术家一般的看;跟着法布尔学写作——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跟着法布尔学探究——哲学家一般的思考。

1.跟着法布尔学观察——美术家一般的看。科普名著的科学指的是作者向读者普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在发现这些科学知识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是阅读科普类名著的基本目标。《昆虫记》是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通过独特的研究方式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绘出来。我们在阅读中应跟随法布尔的研究足迹,模仿他的观察角度,跟着法布尔学观察。

2.跟法布尔学写作——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科普类名著大体上可以分为文艺类和非文艺类。统编教材推荐的科普类名著以文艺类为主。这类科普文的作者通常具有较深厚的文学素养,其语言特色显著,人文关怀浓厚。因此,让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人文关怀,理应成为科普类名著阅读的重要目标。法布尔的《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我们在了解了昆虫的习性和规律后,应细细品读文中的句子,并与百度百科或字典中对于同类昆虫介绍的语句作比较,便能清晰明了的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另一个特征,文学性。

3.跟着法布尔学探究——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科普类名著往往将科学与哲学有机融合。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哲学在思想上是同源的。例如,古希腊的许多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同时也是科学思想家,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中,老子、孔子、庄子皆对天、地、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法布尔在荒石园三十五年如一日,坚守宁愿终身与昆虫作伴的研究理念,秉持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民间猜测和传说的质疑精神,对生命尊重、对自然敬畏的温情的人们态度,都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探知,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阅读方法

在阅读昆虫记时,可以采用以下阅读方法:

1.速读掌握知识性——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阅读前可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例如有些版本的《昆虫记》在序言和附录中就有对该书大致内容、历来评价以及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让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和阅读期待,已决定如何去读,重点读哪些部分。法布尔的《昆虫记》作为一部自然科学的著作,其特点之一就是不仅仅记录了他的观察结果及科学的结论,更展示了他观察的过程和观察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他的观察角度、过程和科学结论同等重要。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如下专题研究:

一是建立昆虫档案。《昆虫记》中介绍的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详细介绍的昆虫具有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同时作者又对每种昆虫的研究过程,观察结果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记述。学生根据昆虫的种类进行分类阅读,给昆虫建档的形式梳理该种昆虫的主要信息,从而了解与之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此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还能够培养学生速读、勾画、筛选信息、梳理知识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昆虫记。

二是设计思维导图。科学研究中,与科学结论同等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探寻真理的科学研究过程。阅读科普作品,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辨析真伪、探究真理的过程,是阅读科普作品的重要目标。法布尔曾说:“观察提出问题,实验解决问题。就算实验无法给我们带来大晴天,它也能让光亮从重重的乌云外延透现过来。”作为科普类的经典名著,《昆虫记》中准确而严谨的昆虫知识是法布尔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艰苦的实验推理而来的。法布尔极其推崇实证过程,因此设计研究过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解读、厘清作品中庞大的昆虫体系,研究近似生物的异同,例如多情的大孔雀蝶和不幸的小阔条纹蝶,还能让学生梳理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更能体会法布尔的科学实证精神。

三是演绎论证实验。借助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通过观察实验筛选记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初步概念,还可以促进学生集中阅读,通过自己的观察笔记和原文相关内容的关照,进一步了解昆虫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作者的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可以更加夯实课标题及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2.精读品味文学性——体味语言特色,感受人文底蕴。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它的种类很多,如解说科学原理、探讨科学问题、介绍科学应用、展望科学前沿、回顾科学历史等,可谓洋洋大观。科普作品的写作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力求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复杂抽象的事例,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因此,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在阅读中,我们既可以获得真知,也可以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昆虫记》既是赋予科学性的昆虫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法布尔极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生活。可以说,他老年时代的伴侣主要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阅读时要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体会其文字之美,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在语文学习方面也吸收到了诸多营养。我们可以这样来读《昆虫记》:

一是对比阅读。昆虫记的语言风格除了科普作品具有的科学严谨外,还具有文学的细腻和生动。曾有人称赞法布尔用学术报告写出语言艺术境界。如何感受法布尔的语言艺术境界?我们可以将内容相同、出处不同的两段文字进行精读、摘录、对比阅读,从而感受每位科普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我们不妨这样对比:同样是写螳螂外形,相较于辞海的语言简洁,昆虫记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螳螂的外形更易于被读者想象。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对科普作品细致生动、语言特色的感知不再停留在浅表的、概念化的层面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深入的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二是拓展连读。指导科普作品阅读时,可以对评价作者作品的语句及作品中引用的文学典故、历史故事进行适当的拓展,并与整本书中具体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昆虫记》中有大量的西方文化的典故引用,,引导学生弄清楚典故内涵,并与文中相关的内容连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又能使其深刻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及人文情怀。

三是模拟写作。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喜欢的动物,选取昆虫记中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训练。

3.思辨体悟哲学性——扩展思维广度,深化思辨深度。科普作家写作科普作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更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优秀的科普类名著是作者哲学思想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来了解《昆虫记》这类科普作品的真实创作动机。

一是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阅读《昆虫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观察中的发现这个主题,懂得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作者长期认真地观察,进而让学生懂得去观察生活,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阅读《昆虫记》我们就可以多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会其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探究过程中,如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引导学生如何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如果学生对某些科学问题感兴趣,想做进一步的探索,可以组织相关的专题探讨,或推荐更多的相关科普读物。纸上得来终觉浅。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组织与自然科学主题相关的参观或游学,利用真实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尝试与探索,并引导他们收集整理相关自然科学读物,多维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是开启不盲从、善反思的质疑精神。《昆虫记》的法文题目是《昆虫学回忆录》,周作人最早把这本书译作《昆虫记》,而后一直被异界沿用至今。法布尔之前的昆虫学家只做昆虫的搜集分类工作,他们手持放大镜解剖昆虫尸体,仔细地查看昆虫的触角、大颚、翅膀和足,却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对昆虫的判断力、本能和生活习性研究甚少。专家们根据昆虫的外形给其命名,把身体构造相同的昆虫归入以内。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这样做法并不合理。因此,他给《昆虫记》取了一个副标题——“对昆虫本能及习性的研究”,并提出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研究他们在活的时候的活动,他们的本能和习性,他们的才能和感情。法布尔的研究以直观观察为依据,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止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例如,他质疑并通过观察推翻了著名昆虫学家迪夫尔关于吉丁虫作为沙蜂幼虫食物为什么经久不腐的理论。他还替被人讥讽为不务正业的歌唱家蝉正名,他还解开了萤火虫纯洁的面具。他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观察昆虫的劳作,以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描绘昆虫的生活,使得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我们在阅读科普作品时,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比如读昆虫记时,可以思考法布尔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够准确的,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去记录呢?三是树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思想。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走进文本,体会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理解作者在探究生命、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如果不是法布尔对渺小生命所怀有的尊敬与热爱,不是他细心观察,详细描述,也许虫儿的这些故事还不为人所知。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昆虫那妙不可言的灵性。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种昆虫,他就像一位为儿孙讲述故事的老人,把昆虫世界的趣事向读者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阅读昆虫记,我们还不难发现,法布尔研究昆虫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境界及昆虫的境界。精神集中到一个焦点,如入无人之境。他只同他所研究的对象昆虫交流信息,用昆虫的眼睛看世界。他一方面用人性关照崇性,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利用崇性反观人类生活,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等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我们在阅读此类科普作品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学习作者在文本中倾注的人文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