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危害和克服(防止孤独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愿意独处、有人被迫独处。当大家都渴望情感上的联系,但却未能建立令自己满意的关系时,被迫独处的人就会更加容易感到孤独。
孤独常常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例如低自尊、情绪调节困难、对外界环境过度敏感等。
近期,一项研究指出,生活中有目标的人群通常不会感到孤独。因此,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目标感可以防止孤独感蔓延。但需要区分的是,生活目的与意义是两个相似但却截然不同的概念。
目的感是指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有方向和目标的;但是生活的意义除了使命感之外,通常还包括了一个连贯的、长期的概念,比如对生命的认识等。
此项研究主要是为了发现生活目的感与孤独的关系。实验样本总共包括36组来自北美、南美、欧洲等地区人群随访,针对目标感、孤独感和心理困扰状态进行评估。
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生活目标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关系,即在生活中给有更多目标感的人感觉没有那么孤独。
那么为什么有目标的人孤独感更少呢?
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于有目标的人对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丰富性是不同的。首先,大多有意义的活动类型本质上都偏属于社会性质,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等,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自身与社会的融合度,提高自我归属感。
其次,尽管可能是独自参与活动,但“参与”本身就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程度的价值感。尤其在参与的活动时也是愉快且满意的情况下,就会加倍体验这些积极的心理感受。
最后,有目标的群体普遍身体和心理都更加健康,这些也有助于自身开展社交活动,从而降低孤独感。
▲ 当大家都渴望情感上的联系,但却未能建立令自己满意的关系时,被迫独处的人就会更加容易感到孤独。
研究结果还表明,目标感和孤独感之间的相关性也会影响心理困扰对个体的侵蚀。简单理解为,目标感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资源,对于正在遭受痛苦的个体中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报告的最后一项分析指出,目标感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发展。在疫情的大范围影响下,目标感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在此期间的孤独感。
但是,当一个人的生活缺乏目标和意义,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其实,生活意义的来源有很多,比如人生追求、宝贵的社会经验,发展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等等。可以尝试将自身的性格优势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中,勇于尝试新的方式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能够帮助自己找到生活的目标与意义。
需要记住的是,有时问题不在于缺乏意义和方向,而是由于孤独感从而逐渐失去了对目标的追逐。
对此,尝试自我反思,以好奇心为前提,对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家将注意力从社会排斥或失败转移到探索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内部来源中,从而防止丧失生活意义和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