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1)

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以“非谓语动词复习”为例

李映迪

摘要: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并将语法知识应用到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中,教师可以采取语法情境教学策略,即设置围绕一个特定主题的语篇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归纳及总结,合作学习在语篇中掌握和领悟语法规则,并最终将语法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以非谓语动词复习课为例,阐述了语法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并就如何将语法情境教学应用于平时英语教学活动中提出一些建议。语法情境教学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学校可组织编写校本教程,以推广语法情境教学。

关键词:语法情境教学;非谓语动词;情感教育;校本课程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一定要打好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而语言的输出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要正确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十分重要。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先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操练、套用规则以达到巩固目的。这对学生来说,属于接受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较易感到枯燥乏味。而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掌握规则,而是要将语言知识运用到表达当中,做到正确有效的输出。如何让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

笔者受“基于真实的语境进行语法教学”(李吉林,2008)以及“英语教学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2012)理念的启发,利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教材进行了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探索,从而解决以上问题。

二、语法情境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按照McKay(1987,转引自肖礼全,2006:58)的说法,有关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有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语法教学意味着对语法规则的解释。第二种观点认为,语法教学主要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在类推过程中,而不是在解释的过程中,获得驾驭语法结构的能力。第三种观点认为,语法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在各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环境下应用目的语的机会。

这三种基本观点分别反映了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交际法三大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侧重于前两种方法,固然有效,但脱离了真实语境的语法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研究表明,凡是带有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比非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更有效(见表2.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2)

因此,为了进行高效率的语法教学,使学生在有交际性的,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领悟语法的情境教学法是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李吉林,2008)。语法英语情境教学是以情境教学法理论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将语法学习融入语言情境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语言规律,使语法教学形象化、实践化,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语法规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语法规则应用到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在发现语法规则,巩固规则和运用规则的过程中,形成自然的英语思维模式。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3)

三、语法情境教学的实施流程

(一)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每个模块都是相互衔接的,如模块五主要讲非谓语动词三种形式的不同用法,而模块六则针对非谓语动词的功能进行巩固复习。教师逐一分析各个单元有关 “非谓语动词”的内容,将各个单元置于这个完整语法模块的大背景之下,分析其与整个语法模块的关系,重要性,以及与其他单元语法知识点的关系等,从而确定要讲的语法知识点,且要保证其具有代表性。

(二)围绕语法知识编写材料

要进行语法情境教学,必须要创设具体的语境。教师可以选定一个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选取相关语篇材料。所选材料可以来自于网络,报纸等,但必须是生动的、新鲜的、具有时代性的英文材料,并根据所要讲的语法知识进行调整和改编,以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并能使语法知识贯穿始终的要求。另外,材料的设置应该由易到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主题和语法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三)结合语法知识设计任务

教师在呈现语篇材料的同时,应将语法知识巧妙融入,并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篇进行语法归纳,或者根据已学过的语法知识改编或完成语篇填空。通过这些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在真实的语境中领悟,归纳并运用语法。

(四)激发兴趣,运用语法知识写作

如果说之前的根据语法知识归纳总结和完形填空等任务是在浅层次上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的话,那么让学生将学会的语法规则应用到基于课堂主题的写作上来,则是深层次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来运用语法,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表达和交际。写作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4)

四、语法情境教学的教学案例

下面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2 Grammar and Usage “Overview of non-finite verbs”(何锋、王守仁,2010)的教学为例,说明语法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教材可知,这个单元以复习非谓语动词为主,侧重于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复习。学生对于非谓语动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语法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尽量简洁,减少冗余的语法讲解。而如何区分三种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形式、功能和语法特点是非谓语动词教学中的重难点。另外,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情况在语篇中出现较多,因此不管是对于选取材料还是写作的设置,都是比较容易的。这也是笔者选取这个单元教学的原因。

为了创设语境,首先应该确定一个贯穿于整节课的主题。笔者选取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这个主题,这也是第五模块第三单元的主题,相对来说学生比较熟悉。另外,笔者认为该主题也是现在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并且希望通过这个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确定主题后,笔者将整节课分成了“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科技给我们带来了问题”以及“科技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三个模块,最后提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观点,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笔者让学生课前阅读一篇关于“3-D打印机”的文章,文中非谓语动词被加粗。学生能领略到“3-D打印机”的神奇之处。文后设计几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加粗的短语被称为什么?”“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能做什么成分?”(例文略)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科技产生一种好奇感,感受科技发展的神奇,并引出非谓语动词这个课题。

(二)练中归纳

笔者先通过表格让学生复习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再通过一篇有关iphone 6的文章,让学生运用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填空,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形式的语法特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在这个部分,笔者在语篇中融入了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即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以及它们的各种时态的变形,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的用法和语法功能,并对这些用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正确选择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是非谓语动词学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有效复习所学知识,掌握重难点,并为接下来的环节起到铺垫作用,有高屋建瓴的效果。笔者发现非谓语动词的语态和时态选择具有一定规律性,在文后的总结中,没有将非谓语动词进行语法成分的具体划分,而是侧重于让学生发现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在作不同成分时都具有的普遍的规律。传统语法一般先给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再做练习巩固,语法规则抽象而冗杂,学生很难记住。通过语篇情境让学生自主归纳语法规律,体会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及其用法,能让学生对语法知识形成更加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

(三)实际操练—通过电影学语法

第一个部分的两个例子都阐述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便利,在这里笔者通过一个PPT幻灯片展示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手机辐射,农药的危害,以及备受争议的克隆人的问题,进而进入电影“逃出克隆岛”的介绍。笔者设计了一篇短文,结合图片还原影片的大致内容,在这篇短文里,笔者运用了一些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填空,改编例句来归纳总结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用法。例文:

Lincoln lives in the underground world with his hundreds of friend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told that the whole planet above them was completely polluted by nuclear war without any living things.

1. ______ (send) to the so-called “the last unpolluted place”, called “the Island”, all the citizens ther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becoming a lucky one by drawing lots (抽签).

A moth happened to fly into this isolated city. It caused Lincoln to doubt the words of the scientists.

2. ______ (lead) by the moths, Lincoln came to the centre of the base, 3. ______ (find) (意外地发现) his friend chosen to go to “the Island” being operated on.

Lincoln realized that his life is merely a huge lie. They are all clones and they exist just 4. ______ (provide) organs for the “objects” living above them on the earth.

5. ______ (know) the secret, they can do nothing but escape.

参考答案:1. To be sent 2. Led 3. only to find 4. to provide 5. Having known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通过改编文章中的句子或用非谓语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来复习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类别和用法。这些例句中,包含了目的状语,结果状语,方式状语等类别,并与本课第二步骤中的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相结合,对这一步进行了适当补充,如提到了不定式除了在作定语时表示“将要”的含义外,还可以在作状语时表示目的以及意外的结果等意义,既巩固了前面所复习的内容,又突出了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重难点知识。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比之前更加熟练,说明上一环节起到了铺垫作用,而电影题材让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加上笔者在PPT中加入了与文章段落意义搭配的影片剧照,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语篇情境当中,随着电影情节来体会语法的妙处。通过在电影故事这样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中体现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用法,更能让学生在上下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到非谓语动词能够让语言更加生动简洁。先练习再归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让他们对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用法理解得更加透彻。

(四)思维的碰撞—“辩论”

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科技的两面性——利与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科技到底给人类带来好处还是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个简单的辩论。

[设计意图] 大量的输入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如果说听和读是输入,那说和写便是输出。此处辩论环节为承上启下的部分,为后文的写作做铺垫。学生在此刻一定会有所思考,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五)语言输出—写作

做足了铺垫,最后便落实到写作。笔者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探讨的问题“科技到底给人类带来好处还是问题?”完成一篇写作。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比如“克隆”,“手机”,“工业发展”等来写出其中一个的利与弊,其中要使用尽可能多的非谓语动词,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写作。

[设计意图] 这一步是整堂课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在理解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英语教学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念。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深入领悟到非谓语动词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语法点,而是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

(六)学生作品展示

写作后,笔者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所有学生一起参与评价,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作文中对于非谓语动词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师给出范文并做出总结,得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在于使用它的人”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共同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语法知识上的薄弱点,加以修订。在这一环节,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在短短的8分钟时间内写出了包含不同形式的非谓语动词的文章。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5)

五、观察与反思

(一)语法情境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语法教学机械灌输语法知识,配合题目的操练,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实际效果也不好,大部分学生记住了语法规则但是仍不会灵活运用。与传统课堂相比,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语法知识,并落实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达到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个目标。笔者将情境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融入语法教学中,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生动起来。另外,语言学习的精髓就在于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接触,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如何把语言知识应用到表达上。通过带有生动情境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对非谓语动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然后会对语法规律有进一步探求的欲望,通过让他们自己观察总结出规律,再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运用非谓语动词的作文。而学生写作的结果显示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教师能适当激发,学生往往能给我们惊喜。

(二)语言教学应和情感和思维教育结合起来

语言是生动的事物,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了浓浓的情感。在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很好地将情感蕴含进语言知识中,使语法不再是枯燥的规则,而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本次案例贯穿全课堂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这个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并帮助他们体会到语言的美和力量,在这种美感的领悟过程中,他们会被激发出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之中。

(三)语法情境教学在平时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法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应用于平时课堂教学?如何降低操作的难度从而进行推广?笔者在此提供几点可行的建议。

1.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最新的英语语料,比如最新的电影介绍,社会热点新闻,评论,人物访谈等等,或者将这些语料改编成练习,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填空、改编句子等形式来体会语法知识在真实语言表达中的应用。这些鲜活的语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加强他们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 在设计语法情境教学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寻找或创作与情境主题有关的语篇,并且对其进行精简和改编,即通过“再创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课堂容量,并让语法规则形成一条由浅入深的线索将这些语篇串联起来,不仅要涵盖所有需要掌握的语法规则,又要做到重难点突出,最后带领学生适当归纳总结,让隐含在语篇中的语法知识凸显出来,从而达到语法学习的目的。

3. 教师要注意输入和输出的配合,学生学习语法规则后,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将语法规则运用于书面或口头表达过程中,才能让语法学习有始有终,达到语言学习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的目的。

4. 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语法情境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再创造”,在平时教学中,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方便广泛实施,学校可安排部分教师搜集、改编、整合英语情境教学中所用的语篇,与高中重点语法知识结合编成校本教程,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语法情境教学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六、结语

语法情境教学提倡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与“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顺应了课改方向,凸显了语言学习的本质。本篇文章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说明语法情境教学相对传统语法教学是具有优势的,证明了语法情境教学是可行的,并对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而且教学都是以考试为基准,而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慢慢成了做题的工具,对语言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在保持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对付”考试之间找到平衡,这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未来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笔者对语法情境教学的探讨只是“抛砖引玉”,而如何让语言教学真正回归本质,仍旧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6)

参考文献

[1] Mckay, S. Teaching Grammar: Form, Function and Technique [M]. 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1987.

[2] 何锋,王守仁.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李吉林. 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Grammar

Li Yingdi

Abstract: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grammatical rules and apply the grammatical knowledge to the oral and written expressions as well as activate their interests in grammar learning, teachers can adopt the strateg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at is, to create a text situation with a particular theme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 comprehend grammatical rules and apply them to their writing through autonomously perceiving, classifying and concluding. By taking the class “overview of non-finite verbs” as an example,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method of how to carry out the situational grammar teaching, demonstrate it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propose several advi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mmar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the daily English teaching. As situational grammar teaching demands highly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schools can organize the compil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a so as to promote it.

Key words: situational grammar teaching; non-finite verb; emo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研究)(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