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花了多少时间拍明日战记(古天乐的明日战记)
时光编辑部 | 隐饮
用电影治愈生活。
憋了5年的科幻机甲爽片,整个8月最重要的一部新片,终于来了。
8月4日的七夕节,《明日战记》已拿下6336万点映票房,今天它将正式和观众见面。
《明日战记》
打造这样一部本土制作的科幻大片,是“科幻发烧友”古天乐长久以来的梦想,这次他不仅仅是主演,更承担了总监制的重任。
距离《流浪地球》已过去了快三年,新鲜出炉的《明日战记》,能接住国产科幻电影的下一棒吗?
啃下科幻片这块硬骨头
《明日战记》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幻”,另一个是“机甲”。
以往提起国产科幻,大家印象中大多都是“软科幻”嫁接其他元素的类型片。
大制作的硬科幻电影,一直是国产片的软肋,很少有人尝试。
所谓的“五毛特效”,也是被观众反复嘲笑的槽点。
拍一部“认真的科幻片”,啃下这块硬骨头,真的不简单。
但古天乐带领的这支本土团队,偏偏想要试一试。
从很多方面来说,《明日战记》都展现出了一份“探索者”的气质。
从最开始的剧本设定和世界观构建,到前期的拍摄过程,再到漫长的后期特效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明日战记》的世界观构建很庞大,但故事本身并不复杂。
影片讲述了未来世界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一颗陨石坠落地球,并带来杀伤力极强的外星生物“潘朵拉”,人类生存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对抗和改造这个庞大的外星生物,机甲战士泰来(古天乐 饰)、郑重生(刘青云 饰)带队出击,开启一场末日决战。
看得出来,这是个末日背景下“战斗小队打怪兽”的传统故事。
很多观众更关心的是,它的特效真的够惊艳么?
从预告中曝光的镜头来说,不少大场面还是有惊喜的。
外星生物入侵时的废墟场景,鳞次栉比的高楼轰然倒塌,机甲变身后的近身搏斗,飞鱼战机的空战,一副后现代城市的末日景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巨型机甲“刑天”和“穷奇”颇为吸睛,它们的名字来自中国上古神话传说。
这种传统神话碰撞未来机甲的结合,展现出一种颇具东方韵味的独特审美。
未来战士在高速行驶的装甲车内外闪转腾挪,也是全片的重头戏。
两大主角古天乐与刘青云的重装机甲外骨骼,装备细节都很考究。
片中的机甲设计部分,是古天乐花重金邀请设计师Mike Nash(迈克·纳什)制作的。
这位“大神级人物”是游戏作品《使命召唤11》《地平线:黎明时分》的首席设计师,他设计的机械巨兽曾被众多玩家追捧。
《地平线:黎明时分》
遗憾的是,迈克·纳什在2021年意外去世,年仅36岁,很可惜他没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
迈克·纳什
主创方面,我们看到了众多熟悉的港片面孔。
“平平无奇古天乐”此番搭档“普通市民刘青云”,再加上《扫毒》三兄弟之一张家辉,还有刘嘉玲和姜皓文,主演凑齐了三位金像影帝和一位金像影后。
至于导演吴炫辉,大家还比较陌生。
其实他一直活跃在幕后工作领域,是制作公司FATface的老板。
他曾参与过《扫毒》《十月围城》《画皮》《投名状》等多部影片的视效制作,还曾三次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做导演,吴炫辉确实是新人,但做特效,他早已是老手。
姗姗来迟的大制作
《明日战记》今年7月底宣布空降定档,它的筹备和制作过程,可以用“漫长”来形容。
它在2015年就发布了首支预告,当时的片名还叫《矛盾战争》。
《明日战记》早期概念图
2017年开拍并宣布杀青,2018年3月首次发布先导预告片,直到今年才终于姗姗来迟。
为什么拖了这么久?作为主演和总监制,古天乐最清楚这七年之间,这部电影都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2017年《明日战记》已杀青
《明日战记》使用了超过1700个特效镜头,占据全片百分之九十,超出以往亚洲电影所做的数量,后期特效的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电影的总投资额高达4.5亿港元(约3.8亿人民币),投资规模创下了港片之最。
它的上映日期被一拖再拖,主要因为后期特效制作难度很大,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大拖慢了工作效率。
香港本土团队经常居家办公,许多特效工作的素材仍在公司,无法及时推进。
更重要的是,科幻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公司,是需要拿钱去砸,拿项目“喂”出来的。
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这在追求效率至上的香港电影圈,显得尤为少见。
这种制作和拍摄层面的挑战,确实无处不在。
《明日战记》采用实景与特效结合的形式,拍摄时一比一搭建了影片中的大量重要场景。
剧组将一座体育场改建成空军作战基地,绿幕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他们还建了一个具备摇晃、震动功能的巨型云台,模拟汽车上路的真实颠簸情况。
连拍戏几十年的刘青云都忍不住感叹:“真的很疯狂,这么庞大的制作,我真的没有见过”。
片中古天乐和刘青云身穿重机甲,与机器人近身械斗的几场大战,拍起来颇为辛苦。
有一场重头戏需要吊威亚到二、三层楼的高度去拍摄,拍摄时他们所穿的动力装甲,实际重量超过30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还要努力做出奔跑、跳跃、搏斗的动作,而在电影最终呈现时,这些打斗动作看起来完全不见沉重。
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自不必说。
为“拓荒者”鼓掌
当年《流浪地球》的片长有125分钟,如今《明日战记》的公映版时长只有99分钟。
对于一部世界观庞大的硬核科幻片来说,这个片长已经属于比较短的了。
简短的片长,也意味着影片拥有干脆利落的剪辑节奏,有一种从头打到尾的视觉爽感,是部标准的爆米花爽片。
客观来说,《明日战记》在科幻片的领域里,交出了一份充满勇气与诚意的答卷。
但和同题材的好莱坞大片相比,特效工业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也略显单薄。
不过,这部电影作为先驱者的开创意义,或许更大于成果本身。
从香港电影的层面来说,从前很少见到投资如此巨大的科幻电影。
这是一次宝贵的试水和练兵。在科幻片这个领域,无论是人才成长、还是技术进步,都需要时间的打磨。
很多人都吐槽香港电影同质化严重,主演总是兜兜转转的老面孔。
连这些年古天乐自己主演的电影,拍来拍去也都是警匪片,很难逃过自我重复的怪圈。
《明日战记》经历了长达七年时间的打磨,几亿元的投资成本,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可想而知,但行业总是需要拓荒者的。
1993年步入娱乐圈的古天乐,在兢兢业业拍戏几十年后,终于有勇气成了这个“吃螃蟹的人”。
古天乐在今年金像奖上力挺《明日战记》
其实对于科幻和机甲的这份痴迷,早早就在古天乐心中埋下了种子,还在上中学时,他已经是“星战”系列电影的狂热粉丝。
后来他在香港沙田建了一个大型的私人玩具仓库,面积超过一万英尺,珍藏着60件1:1比例的真人玩偶模型,还有超过上千件的手办收藏品。
古天乐的“机甲王国”
构建这个“机甲王国”不单是为了个人爱好,古天乐更想研究它们的外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真正想做的是,是拍一部科幻电影。
吴炫辉导演也说,“很难找到一个演员懂这么多科幻知识的,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顾问。”
为了拍这部《明日战记》,古天乐创立了“天下一Onecool"特效公司,两年后又收购了吴炫辉的FATface特效工作室。
他的想法很简单:“这次希望可以用回自己本土的团队,不想找外国团队来做,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做,本地的设计师、本地的道具,这真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香港电影要进入另一个阶段,总需要有人尝试拍一些新类型的电影,就像现在的《明日战记》一样,为科幻片注入难得的新鲜血液。
香港电影人的这份拼搏到老,不愿服输的精神,值得致敬。
总有人唱衰“港片已死”,但正如电影里说得那样,"结局是什么,我们自己决定”。
-END-
哇!挖到一个超冷门神片
9.2分,又是再见不到的绝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