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典故(34铁公鸡)

"铁公鸡"出处难以考证,但清代 袁枚 《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 充足 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 富翁 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后来她特来报复, 偷光 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一毛不拔的典故(34铁公鸡)(1)

故事一:

清朝乾隆年间诗人袁枚的著作《子不语》中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今天山东济南一带,有一个有钱人,家中钱财无数,可是其为人十分抠门,附近的百姓无人不晓,有人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意思是他很小气,一毛不拔。

一天,这个有钱人想要纳妾,但他向媒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小妾要有出众的外貌,可只能索取少得可怜的聘礼。没过几天,媒婆领着一个女人来见富人。这个女人一点聘礼也不要,只求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了。有钱人喜上眉梢,很快就把这个女人娶回家做了小妾。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有钱人照例去检查他珍藏的金钱和宝物,却发现仓库里空空如也。有钱人经过细致严格的审问后才弄清楚,他新纳的小妾竟然是他过去的一位旧房客。当初,有钱人认为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将她撵出了家门,而这个女人之所以会不要聘礼就同意做有钱人的小妾就是为了回来报复他。她悄悄地把有钱人积攒的金银财富一一偷走,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一毛不拔的典故(34铁公鸡)(2)

故事二:

古时候有个十分小气的人,他的衣服总是破了补,补了又补,从来舍不得做一件新衣服穿。他吃完饭之后,总要把碗舔了一遍又一遍,一粒饭都舍不得扔掉。

村上有人结婚,家家都要送些礼物去祝贺,每次他送的礼物总是最寒酸的,其实他家并不穷。

有一次,村上一个人得了急病,请了大夫来看病,大夫开完药方之后说,这味药在煎的时候要两根七寸长的公鸡毛做药引子。可是病人的家属找遍了全村都没有找到大公鸡。忽然有人想起他家每天都有一只公鸡打鸣,叫声很大,想必他家里有一只大公鸡。

病人的家属来到他家后,果然看见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啄食。非常高兴,便向他说明了来由,可是他一听要拔他家公鸡的毛便十分不乐意。在病人家属的再三请求之下,他才说:"这样吧!病人要吃鸡补养身体,我这只鸡也正想要卖出去,你们就出五钱银子把鸡买去吧!"那家人没有办法,只得花五钱银子买走了那只大公鸡。其实,在市场上买这样的鸡连二钱银子都不要。

后来,村上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都说他家的鸡像铁公鸡一样,一根毛都拔不下来。

一毛不拔的典故(34铁公鸡)(3)

故事三:

铁公鸡-----一毛不拔

古时候有个人十分小气。他的衣服总是破了补上再穿,穿了再补,从来不舍得做一件新的。他吃完饭之后,-总是要把碗舔一遍,舍不得扔下一粒饭。

每逢村里有人结婚,家家都要送礼物去祝贺,他送的礼物总是最便宜、最寒酸的,其实他家并不穷。

有一次,村里有一个人生了很严重的病,请了大夫来看病,大夫开完药方后说:"这种病在熬药的时候要用两根七寸长的公鸡毛做药引子。"

病人的家人找遍了全村都没有找到大公鸡。忽然有人想起那个小气的人家里有一只大公鸡,因为每天大公鸡都很早就打鸣,叫声很大。

病人的家人来到他家后,果然见到有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啄食,但他一听要拔大公鸡的毛就特别不乐意。

病人的家属很着急,再三的请求他:"求求你啦,我们只拔几根,也不会伤害到鸡的呀,你就做个好人,帮帮我们吧!"他还是不愿意,就说:"要不你们花五两银子把鸡买了,正好病人生病了也需要补一补身体啊。我这只鸡也正好想要卖呢。"

那人着急要买鸡做药引子,没有办法,只好花了五两银子买了那只鸡。其实,在市场上买一只同样的鸡二两银子都用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