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怎么看重金属超标(19种保温杯重金属超标)
保温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物品。但是你知道吗,小小的保温杯里却有着很大的学问,一个不小心,保温杯就很有可能变成“夺命杯”。
之前,央视曝光的一场抽查,就为很多人敲响了警钟!
当时,北京消协的工作人员随机购买了50种保温杯,并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令人意外:竟然有19种保温杯重金属含量超标!
我们都知道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对于孩子、老年人和孕妇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来说,伤害性更强。长期用这种重金属超标的保温杯喝水,无异于“慢性中毒”。
01
不合格保温杯伤害有多大?
市面上的保温杯,内胆基本上都是不锈钢材质的,不论它是那种不锈钢,肯定少不了3种金属:镍、铬、锰。
对于这些金属的含量,国家早就有着具体的规定,其中锰含量要低于2%,铬不超过18%,镍含量则是在8-12%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金属,只要超标了就一定有害!
锰超标:会降低免疫力,进而影响食欲,严重时会影响智力,甚至增加罹患癌症和帕金森综合症的风险。
铬超标:会伤害上呼吸道,从而引发鼻炎、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等。如果长期摄入,还会引发各种癌症,比如腺癌、肺癌和扁平上皮癌等。
镍超标:结果也是致命性的,不仅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衰弱和系统紊乱,还会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具有致畸和致癌的风险。
除了内胆,保温杯的吸管、密封圈等配件,材质也要注意辨别。如果是Tritan、PP和食品级硅胶这类材质,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但如果是PC和AS材质的,尽量不要选择,因为这两种材料一旦遇热就可能释放出BPA。这类物质会诱发早熟,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类物质在婴幼儿奶瓶上是被严格禁止的。
02
这种保温杯千万不要买!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想问了“内胆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我怎么分辨呢?”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内胆都有相应的数字标注,目前最常见的是201、304和316这几种,不同数字有着不同的含义。
304不锈钢,这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种,属于食品级不锈钢,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都很不错。SUS304,18/8,18-8和S304XX等属于304不锈钢。
316不锈钢,比304的品质更好,属于医用级不锈钢,这个价格比较贵,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购买。US316,S316XX则都属于316标识。
201不锈钢,这个确实很便宜,但我真的不建议买这个。为啥呢?因为这个压根就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大部分时候用于制作装饰管、工业管和表带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会“偷梁换柱”,用201不锈钢冒充304不锈钢和316不锈钢。这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辨别和选择呢?
03
如何选择品质合格有保证的保温杯?
材质选择:
首先,可以看看外包装上有没有“GB4806.9-2016”这个标识,只有符合标准的包装上才会印这样的字样。如果商家“偷梁换柱”将里面的201改成了304或316,甚至将外面这个标识也作假了,那么恭喜你,可以去索赔了。
可能你想说,我不想索赔,只想要一个安全放心的材质。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使用后看看内胆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201不锈钢的锰含量一般都较高,很容易生锈。而304和316不锈钢耐氧化和耐腐蚀性都更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生锈的。如果一个保温杯用了没一段时间就生锈了,那很大概率是你买到了假的保温杯。
保温性与密封性:
毕竟是保温杯,那保温性和密封性也很重要。密封性检测很简单,只需要在装满水的情况下,看看有没有漏水发生即可。
保温性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在杯子里装满热水,等一段时间,用手触摸杯身。如果杯身温热,那说明其保温性能一般,反之就说明保温性能良好。
手感与气味: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购买保温杯时都注意到了前面的两点,却忽略了这一点。其实一个好的保温杯几乎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并且拿起来手感也很舒适,会有很明显的重量感。而那些廉价的劣质保温杯,拿起来就很轻,并且手感粗糙,打开之后甚至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最后再单独提醒一点,就是保温杯内胆虽然是不锈钢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万年不腐”,用久了或者使用不当也是会生锈的。
像果汁、碳酸饮料、中药、茶叶这些,都是不建议用保温杯装的,因为这些都是弱酸性,会影响保温性能,从而导致寿命变短。
另外,牛奶也是不建议用保温杯装的,因为这很容易缩短牛奶的储存时间,导致牛奶变质,从而引发腹泻和腹痛。
还有,千万不要用保温杯泡枸杞和红枣,这样看起来虽然养生,但也很容易引发爆炸。没错,就是爆炸!因为用保温杯泡这些东西,就很容易导致真菌繁殖,长时间存放后气体变多,打开的瞬间会因为保温杯中的气压增大而引发爆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