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通史一 百家姓通史一

“姓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也是区分家族的标志,姓氏集萃形成了《百家姓》,但是当今学术界对于姓氏起源却有一套极为荒唐的理论,诸如“姓”是女字边,说“姓氏”发源于母系社会,胡言乱语。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脉络。

从今天起,用《百家姓通史》系列视频来还原姓氏起源与演变的全历史。由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语言文字多方面知识,在《百家姓通史》开始之前,必须要先扫除几个知识盲点,后边才能顺利讲清楚。前四期名为《百家姓通史》序言。

先说序言一,大家对“师”这个字很熟悉,我们通常把“文化教育者”称作“师”,“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可是“师”也指军队,比如挥师北上,班师回朝,北洋水师。这就奇怪了,“教育工作者”和“军队”这两个事物毫无关系,为什么都是“师”?那“师”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汉语有个奇特现象,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任何说法,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定语替主语”现象。

举个例子,马车这个词包含“马”和“车”两个东西,“马”是四条腿动物,“车”是带轮子的交通工具。但是“马车”是“车”,“车”是主语,“马”是定语,表明车的动力来源。

还有牛车、火车,马车、牛车、火车,都是车,主语都是车,马、牛、火都是定语。

还有牛奶是奶,奶是主语,牛是定语。这个大家都明白。

百家姓通史一 百家姓通史一(1)

但是我如果把“马车”说成马,那“马”就有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四条腿动物,一个是带轮子的交通工具。把牛奶说成牛,“牛”也会有两个含义。

有人可能会说你胡说,马车就是车,不是马,根本不能这么说。对!理论上确实不能把“马车”说成“马”,可事实上咱们汉语有很多这种现象。

“师”字为什么有两个毫无关联的含义,就是这么造成的。“师”就是军队。文化教育者那个“师”是来自于“师傅”。

“师傅”一词,“傅”才是主语,“傅”是文化教育者,“师傅”意思是“军队文化教官”。因为军官要指挥作战,制定各种计谋战略,所以军官必须有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熟悉各种兵书战策。从古至今军官都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培训。

今天的军校中有两种教官,文化教官和体能教官。这种情况而是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因为文化教育者叫“傅”,所以军队文化教官就叫“师傅”。

甲骨文“父”是一把斧子,表示精通技术的人,等于今天的工程师。“师父”则是军队武术技术教官。

与“师傅”同类的还有“太傅”,“太傅”专门教育帝王大臣。师傅、太傅主语都是“傅”,师是定语。

师傅和师父,是军队里两种教官,等于鸡蛋和鸡肉的关系,鸡蛋和鸡肉是蛋和肉,不是鸡,师傅和师父是傅和父,不是师。

而师傅和太傅,主语是傅,等于鸡蛋和鸭蛋的关系,鸡蛋鸭蛋都是蛋,师傅太傅都是傅。

在上古时代,为了争夺粮食土地,部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军队是头等大事,否则会遭到侵略,甚至整个部落的人都要奴隶。所以各种优秀人才都集中在军队中。

所以军队技术教官师父,文化教官“师傅”的水平最高,于是人们把技术人员尊称为“师父”,把文化人尊称为“师傅”。师傅是傅,可人们说话时出现了误差,把“师傅”说成了“师”,老师傅说成了“老师”,用定语“师”替代了主语“傅”。

这就等于把马车说成“马”,把“牛奶”说成“牛”,从文字学角度看完全错误。但由于人们长久形成的观念,将错就错,社会也逐渐默认了这个事实,这才造成了“师”有“军队”和“文化教育者”两个意思。这就是“定语替主语”的现象。

必须要让大家明白,“师”就是军队,老师那个师,实际是傅,要解释老师这个职业,必须用傅字来解读。

像这种“定语替主语”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

百家姓通史一 百家姓通史一(2)

人们通常把“花朵”叫做“花”,比如百花齐放,桃花,杏花,等等。实际上花朵和绿叶一样,绿叶是绿色的叶。花朵则是花色的“朵”。花是形容词,朵才是名词。应该是 百朵齐放,桃朵,杏朵。“花”字本意是:花里胡哨,比如,人老了,眼睛看东西花里胡哨,看不清,叫老花眼。因为鲁智深身上有刺青,是花里胡哨的和尚,因此叫“花和尚鲁智深”。而植物开放那东西叫“朵”,叶子是绿色,一大片“朵”,红黄蓝白,颜色不同,花里胡哨,所以叫“花朵”。含苞未放的像骨头,因此叫“骨朵”。花朵、骨朵主语都是“朵”。带“朵”的字也是这个含义。比如“躲”,因为交通要道上如果有“朵”,肯定被踩踏,或者被人摘走。只有偏僻地方才会有“朵”,所以人到偏僻地方去叫“躲”。

同样是花,但意思不同,像花名册,年过花甲,老花眼,这些真是花,花里胡哨的意思。但桃花杏花说是花,其实这是朵。

百家姓通史一 百家姓通史一(3)

我们通常把父亲母亲,简称为“父母”,这也是“定语替主语”,实际父亲母亲的主语是“亲”,古人把工程技术人员叫“父”,“母”是乳房,表示喂奶。

家中两位老人叫“亲”,父亲意为:负责技术劳动的亲,母亲意为负责喂奶的亲,也叫双亲。师父是父,而父亲是亲。

总结一下,严格从文字学来讲,把师傅说成师,把花朵说成花,把父亲母亲说成父母,都是错误的,但由于约定俗成都这么说也没办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这叫“定语替主语”现象。这种词还有很多。

有人可能问,这跟姓氏文化有关系吗?有,在以后的讲解中,这个知识点有大用处。今天想讲到这里,下期继续说《子是军人,不是儿子》。

~~~~~~~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本文为视频文字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