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

很多人都使用过光学显微镜,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细胞和细菌等微观世界。而在广东东莞,中国建造了一个“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因为它,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和生就曾预言,“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

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一直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在近日,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会上透露了广东,尤其是珠三角9市的最新数据: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

广东以及珠三角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有多强劲?国际上,通常采用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南都记者以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2015-2020年)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公布的数据为准,梳理了珠三角9市的R&D经费情况。

结果显示,7年来,广东省R&D经费总额近1.93万亿元,接近去年贵州省的GDP总值(1.96万亿)。尤其是自2017年以来,每年增加的经费均超过300亿元。而同期珠三角R&D经费总额就高达1.83亿元,占全省比重的94.8%。

全省情况

R&D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强度稳步提高

R&D经费规模,是一个地区科研创新体量的直观指标。

从年投入不足2000亿到年投入接近4000亿,广东R&D经费自2015年以来,逐年提升。

南都记者整理数据看到,2015年至2021年,全省R&D经费规模变化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15年及以前,R&D经费每年的额度保持在2000亿元之下。

第二个阶段为2016年至2018年:R&D经费年度投入突破2000亿大关,其中2016年达到2035.14亿元,同比增长13.2%。2017年达到2343.63亿元,增幅持续扩大,达到15.16%。而2018年是近7年来经费增速最高的一年,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5.41%,达到2704.7 亿元。

第三个阶段为2019年至2021年:在此期间,R&D经费年度规模攀上3000亿大关,并向4000亿目标迈进。具体来看,2019年达到3098.49亿元,2020年达3479.88亿元,2021年则达到3800亿元。

正是在这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同时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随后,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汇入大湾区。

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1)

R&D经费投入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称为R&D经费投入强度。相比于R&D经费规模,这一指标更能看出一个地方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实际上,R&D经费投入强度被认为是衡量各地区乃至各个国家长期升级发展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广东R&D经费投入强度却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了向上势头。

2015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7%,到了2021年已升至3.14%,高于全国平均值(2.44%)0.7个百分点。

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2)

区域情况

全省R&D经费,珠三角占比超九成

从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R&D经费占全省的比,一直在94%以上。

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珠三角地区R&D经费从1704.35亿元涨至3333.83亿,累计涨幅高达95.6%。占全省R&D经费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从94.80%涨至95.8%。

而国务院新闻办在“科技创新情况”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继续增长,预计超过3600亿元。

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3)

再来看具体的城市情况。

深圳不愧为全球知名的应用创新之都。2015年至2020年,该市R&D经费累计达6553.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按年平均下来可达到42.2%,两个数据均排在全省之首,且与其他城市拉开显著距离。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R&D经费增长106.3%,位列全国第三。2021年,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破5”,达到5.46%。截至2021年年末,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对比2016年的8037家,翻了一倍有余。此外,深圳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拥有各级各类创新载体超过2000家。

广州R&D经费整体规模在全省各市排第二。2015年至2022年,总投入达3422.8亿元,占全省R&D经费的比重(均值)为22.1%。深圳和广州是全省唯二占比达到两位数的城市。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广州R&D经费投入强度达3.15%,位于广州的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增至21家和256家。在穗工作院士122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比2016年增长1.6倍。

除了广深两市,2015-2020年R&D经费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还有佛山和东莞,分别为1450亿元和1369.2亿元。

2021年,佛山R&D经费投入强度达2.91%,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24家,累计建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2家。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从近几年的R&D投入规模看,东莞虽然位居第4,但其投入力度却在明显提升。2020年R&D经费超342亿,排在全省第3。而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推进“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更是显示,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已提升至3.54%,居全省第二。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87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4)

受统计的42个行业情况

2%以上!这5大行业R&D经费投入强度最高

目前,仅2020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公布了具体行业的R&D经费情况。

南都记者在公报上看到,共有42个行业列出了经费和投入强度。其中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的行业有5个。

按强度排名看,这五大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排在最前,R&D经费投入强度高达3.45%,其次是医药制造,达3.41%。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全年增长10.1%。

投入强度排在第三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2.7%。随后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为2.22%和2.13%。

不过按R&D经费规模来看,排位顺序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5个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R&D经费额最高,达到1182.61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紧随其后,为342.93亿元,前三的最后一个席位则被通用设备制造业占去,为105.36亿元。

深圳科创板估值(珠三角科创为何这么牛)(5)

大力度科研经费的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创新成果。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现。

而珠三角各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信息还显示,未来还将继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等

南都制图:甘丹

采写:南都记者伊晓霞 实习生黎子延 杨婵 罗紫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