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来北京首次沙尘暴(北京遭遇近年来最强沙尘暴)
冷空气携带沙尘暴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3月15日一大早,关于沙尘暴天气的视频与图片已在不少北京市民的朋友圈里刷屏。一场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天气正席卷我国北方地区诸多城市。
这场沙尘自昨日就已形成。受上游浮尘输送影响,今早北京PM10浓度已显著升高。根据北京生态环境检测中心监测数据,目前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海淀四季青站达3572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地区能见度300~800米。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面对此次极端天气,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委、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暂停户外活动并做好健康防护。
据气象部门预测,沙尘暴天气将持续到今天下午,傍晚逐渐减弱,夜间风力减小,能见度转好。但16日受偏南风影响,可能出现沙尘回流现象,PM10浓度短时升高。3月15日,中国气象局专门召开发布会,回应有关本次沙尘天气的疑问。
北京世纪城周围陷入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与防护林开口子有关?
气象专家释疑:影响非常小,基本可忽略不计
“从强度来看,本次沙尘天气是近十年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本次沙尘过程影响范围较大,主要覆盖西北、华北地区,目前已经达到了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级别。
面对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一度有舆论猜测,是否与北方城市过去为吹散雾霾,打开了防护林有关?对此,张碧辉回应认为,防护林对沙尘天气影响非常小,基本可忽略。张碧辉指出,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的地表植被的变化,对整个风场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相对非常强的天气过程来说,其影响程度也非常低,大范围来说基本可忽略。
那么,形成本次沙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张碧辉解释称,此次沙尘暴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从“下垫面”条件下,前期蒙古国包括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至8℃,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近期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比较利于沙尘天气发生。这两种条件配合得如此“好”,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天气现象。
另一方面,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都出现了6-8级阵风天气,为沙尘天气提供了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北京昌平区沙尘严重
时隔多年,北京PM10何以再爆表?
气象专家回应:北京正处于沙尘气团下游
事实上,北京地区已多年未出现类似极端的沙尘天气。但为何北京在今天又再度陷入沙尘漩涡?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北京出现这么高浓度的PM10,在历史上都属于比较罕见的水平。”张碧辉指出,北京本次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的升温,降水偏少;另一方面在于蒙古气旋强度逐步增强,在上述两种气象条件配合之下,北京乃至大部分北方地区就出现了沙尘天气。
“蒙古国起沙严重,另一方面是传输条件符合,加上北京正好在沙尘气团影响下游,所以导致了北京目前较为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张碧辉补充。
同时,张碧辉也指出,近些年来,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确实得到了非常明显有效的改善,但是在这次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出现了这种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这也说明目前我国的这种整体大气环境在非常极端或者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是有可能出现这种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
所以从治理上来讲,张碧辉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持续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工作,另外一方面气象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做好服务。
沙尘暴中的北京鸟巢
未来几天,沙尘天气会卷土重来吗?
气象专家预测:19~20日或还有,但强度会变弱
据了解,本次沙尘天气目前已影响了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1个县(市、区、旗),人口约6417万人,受影响土地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748万公顷,林地约1286万公顷,草地约5926万公顷。
根据国家林草局消息,沙尘还在继续向东南移动,并将陆续影响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
有不少人担心,本轮沙尘天气会不会赖在北京不走了?对此,张碧辉表示,从目前的地面风场的预报来看,偏南风的天气主要出现在3月16日,受沙尘回流的影响,对北京的PM10沙尘天气还会有一定的影响。到了17日,整个风向转为偏东的一个气流,另外在下游的江淮这一带,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水天气,所以沙尘天气不会出现长时间在京津冀地区来回打转的情况。
对未来的沙尘天气预测,张碧辉表示,从目前的气象预报来看,本次过程过去以后,在19日~20日还将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但从目前的分析来看,19~20日过程强度相比本次过程将明显偏弱,主要影响仍集中在西北地区。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杨雨奇 北京报道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