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

2008年,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法庭正在处理一起棘手的案件。

一位白人律师义正言辞地说:“是对方先露出自己的小腿和脚踝,勾引我方当事人在先。”

白人律师为一名15岁的男孩辩护,而白人律师口中的对方则是李怀瑜。

2008年4月,29岁的李怀瑜欲前往北爱尔兰旅行,但是却遭到当地一名15岁男孩跟踪。

等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该名男孩对她实施侵犯。

遭遇犯罪之后,李怀瑜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迅速报警,想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1)

没过多久,警方顺利逮捕犯罪嫌疑人。

原本李怀瑜以为自己遭到侵犯,犯罪嫌疑人应该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等到法庭上,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却声称,李怀瑜主动引诱男孩,应该给她定“性侵未成年人罪”。

律师的说法让她感到不可思议,明明自己才是受伤害的一方,如今却成为“犯罪者”?

那么,案件真相是什么?一起来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2)

一、独自旅行 遇见意外

李怀瑜1979在美国西海岸出生,是一名美籍华人。

早在她还没有出生时,父母就因工作而前往美国定居。

尽管李怀瑜不是出生于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父母也是有求必应,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为了能够给李怀瑜最好的教育,从小父母便把她送到贵族学校读书。

在拥有好教育条件的同时,李怀瑜也很刻苦读书。

19岁时,李怀瑜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全球名校——哈佛大学。

和许多人一样,李怀瑜也期待考上大学能够有一场毕业之旅,她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父母没有什么意见。

在走遍美国多个景点之后,李怀瑜决定出国旅行,首站便选择英国。

尽管李怀瑜从小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这个国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有着一张亚洲面孔的她也曾经遭遇不公待遇。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3)

相比之下,李怀瑜认为英国更加自由,期待前往英国看一看,但是没想到,这个确定却让她的人生摁下暂停键。

告诉父母之后,李怀瑜乘坐飞机前往英国,她此行的目的地是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说起这个城市,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泰坦尼克号,没错,泰坦尼克号便是在此地建造。

除此之外,此地有一处绝美的幽谷森林公园,乃是最佳的拍照取景地。

当时贝尔法斯特刚好要举办摄影大赛,热爱摄影的李怀瑜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了。

抵达当地之后,李怀瑜先去酒店安顿下来。听着潺潺的海风,看着静谧的夜色,李怀瑜无比期待明天的森林公园之旅。

隔天早上,李怀瑜迅速乘坐出租车前往公园。

抵达公园之后,李怀瑜像是走进一个“天然氧吧”,这里有着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还有各种“自然之声”。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4)

走到一条小溪旁边,李怀瑜脱下自己的鞋子和长袜,用肌肤去感知溪水的清凉。

当她还沉浸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她“姐姐”,随后她睁开眼,发现有一男孩站在她的面前。

随后李怀瑜迅速站起来穿好鞋,询问男孩有什么事情。

男孩说:“姐姐,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请问你可以带我走出森林吗?”

问路的男孩看起来像是一个初中生,脸上脏兮兮,好像真的迷路了一样。

李怀瑜心想,在偌大的森林里,迷路也是常有的事情。此时李怀瑜没有什么戒备心,随后便答应了男孩的要求,准备先带男孩离开森林公园。

走在路上,李怀瑜了解到男孩自己一个人来森林公园游玩。

此时男孩紧紧抓着李怀瑜的手,但是李怀瑜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单纯以为男孩因为迷路吓坏了。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5)

就这样,李怀瑜顺利带着男孩走出公园,随后男孩也没有停留,向李怀瑜表示感谢后直接离开。

送完男孩之后,李怀瑜不准备就此离开,想要再次回公园拍没有拍完的照片。

走在小路上,鲜艳的花朵撞上青翠的小草,让李怀瑜心动不已。

二、毫无防备 意外降临

在李怀瑜忙着“咔嚓咔嚓”时,突然有一个黑影出现,直接将她扑倒在地。

原来刚刚的男孩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一直在背后尾随她,从一开始男孩就不是真的想要问路,而是想借机图谋不轨。

面对高大的男孩,李怀瑜根本没有反击的空间,直接被撞倒在地,整个人晕乎乎的,随后男孩直接覆上李怀瑜的身体。

等到李怀瑜睁开眼睛时发现,原来是自己刚刚指路的男孩。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6)

此时身上的沉重让李怀瑜喘不过气,她拼命推着身上的人,想要大声呼救,但对方察觉到她的意图之后,直接扇了她两巴掌。

眼看着无法求救,李怀瑜急忙求男孩不要动她,但是此时男孩却不为所动,一脸阴狠的样子,跟刚刚问路的人若判两人。

凭借体格优势,他将人禁锢在地面,李怀瑜完全无法动弹。

此时李怀瑜身体已经有多处擦伤,整个人逐渐失去意识,而身上的人却动作不断。

等到再次清醒时,天色已经逐渐变暗,李怀瑜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但是破碎不堪的衣服、凌乱的头发、遍体鳞伤的身体等,无一不在提醒她刚刚发生了什么。

她不理解,自己只是想要出来旅行,为何老天要给她一个“农夫与蛇”的剧本,随后流下痛苦的泪水。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7)

愣了很久之后,李怀瑜突然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公园出口走去,嘴里念念有词:“警察,我要找警察。”

到公园门口之后,李怀瑜迅速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警局,最后向警察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警察要求李怀瑜详细说清事情的经过,讲明嫌疑人的相貌特征,这无疑是让她再次自揭伤疤,但是为了能够捍卫自己的权益,她还是强忍着不适,详细地向警察说明情况。

随后相关人员给李怀瑜验伤,提取男孩残留在她体内的DNA样本。加上李怀瑜的描述,很快警察便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但是没想到事后的维权之路却十分漫长,此事给她留下的阴影也挥之不去。

警察经过调查之后确定,该名男孩的父亲曾经犯过强奸罪,出狱后又犯盗窃罪,再次被捕入狱。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8)

在小时候,男孩的父母便离婚了,他自小跟着父亲生活,两人没有固定的住所,一直都在房车生活。

从小男孩曾经因为家庭破碎而遭受不公正对待,父亲又没有成为他的好榜样,导致他的成长之路也出现了偏差。

男孩曾经干过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但是因为他还没有成年,也就没有遭受过法律的惩罚。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家庭环境和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但是家庭破碎和遭遇不公不能成为一个人违法犯罪的“护身符”。

面对这个伤害自己的人,李怀瑜没有生出一丝同情,执意要将男孩告上法庭。

受理案件之后,贝尔法斯特很快便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但是到了男孩和其辩护律师嘴里,故事却大变样。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9)

辩护律师称,男孩仅有15岁,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男孩之所以会跟李怀瑜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先脱掉鞋袜,露出脚踝勾引他。

听到对方颠倒黑白的说法,李怀瑜愤怒不已,维权的心越发坚定。

不久之后,该起案件被媒体曝光。原本李怀瑜以为舆论会同情自己的遭遇,结果没想到西方媒体率先关注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李怀瑜是亚裔,并不是白人。

李怀瑜不止一次强调事情的真相,但是这些声音都淹没在偏见、歧视里。

她不断寻求媒体机构曝光事情的真相,想要借此给司法机构施压,但是却无果而终。

经过李怀瑜的努力,最后她拿到医院的验伤证明,报告明确写着,李怀瑜身上有39处伤口,有被侵犯过得痕迹。

当所有证据被呈现在法庭上,男孩和辩护律师哑口无言,随后男孩表示自己认罪,但是他说:“我认罪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犯下错误,而是想看看李怀瑜有什么反应。”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10)

听完之后,李怀瑜不禁思考,胜诉了又如何?

打赢官司之后,李怀瑜的生活没有回归正常轨道。她回到美国之后,每天都会想起公园里可怕的一幕。

她觉得自己无比肮脏,经常会用水一遍遍地清洗自己的身体,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

看到女儿的情况后,李怀瑜母亲心疼不已,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女儿,生怕她因此做出什么傻事。

医生告诉李怀瑜母亲,女儿不仅受到创伤,还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犯罪中的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怀瑜有时候会恍惚地以为,自己遭遇侵害不是加害人的问题,而是因为她自己没有及时反抗。

为了能够帮助女儿走出阴影,李怀瑜母亲还找来了许多她之前的好朋友,希望这些好朋友可以帮忙开导她。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11)

事实上,按照正常发展,李怀瑜应该拥有人人羡慕的剧本,她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在电影产业崭露头角,然而仅仅是因为一次出国旅行、森林拍摄、好心相助,她的人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肯定的是,李怀瑜是勇敢的,她在遭遇侵犯之后,第一时间向警察报警求助,接受多次调查取证、心理治疗,还亲自走上法庭与给她留下阴影的犯罪嫌疑人对质,最后还打赢了官司,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但是,事后她却不止一次质疑这一切?

法律面前的是非或许用一纸判决书就可以确定,身体上的伤痕也可以用药物治愈,但是心理的伤口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愈合。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会想起已经离世的林奕含,她曾经用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向人们描述自己内心的千疮百孔,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无法治愈自己而选择离开。

与林奕含一样,李怀瑜也想要希望通过写作疗愈自己,自我寻求救赎。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12)

遭到侵犯没多久,她就提笔写下一小篇序言,试图在精神世界里挣扎,但是每写下一个字,心理血淋淋的伤口便呈现在她的眼前。

历经十年,李怀瑜再次勇敢地拿起笔,以自己的亲生经历为基础,写下一部虚构小说《生命暗章》。该部小说出版之后,很快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凭借该本小说,李怀瑜荣获2017年“非布克奖”(Not the Booker Prize)、SI Leed文学奖、《设计师》杂志十大值得关注的处女作等奖项。

李怀瑜没有用第一视角来写这本小说,而是采用双线结构撰写全文。她书中的言语一针见血地指出犯罪嫌疑人的罪恶,同时又将种族歧视、犯罪心理等内容穿插其中。

除了通过写书治愈自己之外,李怀瑜还想要治愈更多的人,让人们认识到性犯罪。

她举办Clear Lines Festival艺术节,用艺术的方式讨论性犯罪。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怀瑜毫不怯弱,试图通过自己的勇敢告诉人们什么是性犯罪,应该如何面对侵害。

轰动全美作家杀妻案(华裔作家遭遇15岁男孩侵犯)(13)

再长的小说都无法描述出李怀瑜内心万分之一的痛苦,但是她仍然希望能够借此给受害者带来一丝光明。

李怀瑜曾经公开表示,她之所以一直坚持写作,是因为想要借此消除受害者的羞耻感。

结语

其实在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存在性侵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将这种罪行的犯罪率降至为零,尽管事实难以改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一个故事等方式,给予被害者支持。

很多人都会说,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但是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要惩罚施暴者呢?而不是用取证难等理由来搪塞受害者。

至于受害者要不要将伤痛公之于众,取决于受害者,每一位受害者应该明白,保护自己的隐私很重要,但所有的前提都是“照顾好自己”

或许无法瞬间治愈,但是请相信,未来某一刻会出现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