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1)

保险的坑,大多发生在你买了你不需要的产品,在终身寿险这里尤为明显。

因为绝大部分买保险的人,都买了终身寿险,也许你并没有单独买终身寿险,但你买的终身重疾险中可能就包含了终身寿险。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2)

买保险是一种财务规划,花的每笔钱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但现实中,因为保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太过复杂,想学明白有很高的门槛,对于保险从业者而言同样如此。

所以实际上,很多人买保险都抱着一种模糊的需求,对保险的了解都来源于卖保险的人怎么说,于是,卖保险的话术也就顺着这种模糊的需求兜售各种爱与责任;

最终大部分人手上买到的大多是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保,但又什么都保不好的产品,这样的市场就是卖方市场,名声当然不会好。

想起曾经和我的前辈聊天,我经常都会抱怨为什么后台有那么多产品,可符合我理念的,拿得出手的产品却那么少。

我的前辈说我,太过爱钻牛角尖,太过理想主义,保险市场现状就是卖方市场,你想要的很多产品保险公司就不愿意卖。

但是,如果大家都清楚保险规划的核心逻辑,保险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透明,那最后就会有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愿意跟进这种需求,最终让保险市场变成买方市场。

这几年互联网的模式就让保险越来越透明化了,越来越多纯重疾险的出现就证明了这种趋势,也证明了我的理念没有问题。

我希望通过自己6年的学习,分享一些经过我梳理的保险知识,帮助想弄明白保险的人建立边界清晰的知识框架。

所以最近我在重新写险种科普,想把以前可能没有写全的内容补齐。

上篇聊完了定期寿险,这篇咱们聊终身寿险。(之前稍微写过,不过没写全,这篇重新调整一下)

这篇主要讲以下几点,

1寿险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2为什么终身寿险会比定期寿险贵那么多?

3终身寿险的作用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4为什么我不建议终身重疾险带身故保障?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3)

先讲第一点,寿险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要想知道保险的设计逻辑,就需要先理解买保险的本质。

大家还记得曾经的相互宝的运作模式吧?

是每个月根据出险情况,统计要理赔多少钱,然后大家来分摊的机制,这是后付费的模式,传统的保险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预付费的模式。

所以,我们找保险公司买保险的本质是提前存一笔钱在保险公司那里,交由保险公司管理,去转移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里就涉及三个关键因素,第一个就是我们存这笔钱到保险公司那里,保险公司要给我的利息多少?第二个就是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是多少?第三个就是保险公司要维持运营和盈利,要收的服务费是多少?

这就是保险公司设计一款产品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对应的就是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预定发生率和预定费用率。

如果不考虑保险公司的服务费,只考虑前两个因素的话,这样算出来的成本就叫做风险成本,也叫作纯保费。

怎么理解纯保费呢?我举个例子吧。

第一种情况:

假如张三这一年的死亡率是1%,那么他如果要买保这一年的,1万保额的寿险,他就需要付出10000*1%=100块钱;

不过,这笔钱是张三当下要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是一年后才可能要赔给张三的,所以,保险公司要给张三算个利息,假如按5%的利息,张三买这个保险实际需要花大约100÷1.05=95块钱。

这里死亡率1%就是事故的预定发生率,5%的利息就是预定利率,95块钱就是买这1万保额的风险成本,也就是纯保费。

我们衡量保障力度的逻辑是你花的钱和你获得的保障的杠杆率,这里就有100倍的杠杆,张三用1%的保费获得了1万块钱的保额,这是保障。

第二种情况:

假如张三这一年的死亡率是100%,那么,如果他同样要买保这一年的,1万保额的寿险,他自己就需要付出1万块钱,

如果同样按5%的利息,张三实际花的钱就大约是10000÷1.05=9524元,这也是纯保费,保险公司同样没有多收你一分钱,但这里就几乎没有任何杠杆,没有任何保障。

这里讲的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的,怎么看待产品保障的思路,简单来说就是我付出了多少,我得到了多少保障。

换到保险公司角度是不一样的,设计一款保险的精算逻辑肯定比这两个例子复杂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了解?

如果有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一下,我再专门出一期,给大家看看保险公司是怎么建立一套定价模型的,怎么算极致的寿险定价到底是多少。

回到主题,上面的例子中第一种情况就是定期寿险,第二种情况就是终身寿险;在这里,两种情况的价格相差就接近一百倍。

不过,现实中,因为终身寿险假设的100%死亡率是在105岁,所以,假如30岁买终身寿险,我们相当于提前75年去存这笔100%赔付的钱,这就会因为利息的折现,让我们实际上不需要存这么多钱。

用实际的产品来举例比较好理解,上篇我用了华贵人寿的“大麦2022”来告诉大家定期寿险需要多少钱。

这里同样用他家曾经出过的一款“小爱”终身寿险来做对比,两款产品的保障内容都是身故和全残: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4)

以30岁的人,想买100万保额,30年交来测算,小爱终身寿险保障期是终身,大麦2022的保障期是30年。

两款产品的价格相差能达到近十倍,男性为9.1倍,女性为14.8倍。

这就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价格差距。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5)

为什么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的价格差距会这么大呢?

如果看懂了上面的例子,其实这点自己稍微延伸一下,就能马上理解。

因为长远来看,我们终将会死去,所以终身寿险就是一个赔付率为100%的、必赔的险种。

一方面是保障的时间长短不同,以30岁来算,大麦2022保障30年,也就是到60岁,小爱终身寿险保障至105岁,也就是保障75年,比大麦2022多保了45年。

另一方面,则是最关键的,身故风险随着年龄增加会越来越大,带来的就是保障成本越来越高。

说人话就是岁数越大,越容易死,这没什么好说的,是个人都懂。

小爱终身寿险比大麦2022多保的不是简单的多45年而已,多保的是60岁之后的这45年,这多保的45年的成本是远高于前面30年。

举个最简单的数据,根据《生命表(2010-2013)》中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的数据: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6)

60岁男士的死亡概率是30岁男士的11.5倍,90岁男士的死亡概率是30岁男士的255.7倍。

要不是长期险的定价中有涉及到内部预定利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价格差距,是因为给算利息,而保额一直保持不变,才让小爱终身寿险的价格只比大麦2022贵约10倍而已。

很多人想买终身寿险的原因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后总能赔。

对,终身寿险是必赔的保险,你知道,保险公司也知道,所以,105岁的死亡概率是100%,所以买终身寿险,他就很没有保障型保险该有的味道。

你有很大部分的钱是属于存在保险公司到105岁的时候算上利息还给你的。

还有更大的部分是六十岁之后,每年被扣去的高额保障成本。

风险高,所以扣除的保障成本就该高,这是很符合概率逻辑,但不符合你的实际利益。

保障型保险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解决小概率大损失的风险,用确定的小损失(保费),转移不确定的大损失风险,这是核心功用,如果这个概率变大了,情况则更偏向博彩性质了。

就用最简单的博彩例子来说明也很容易理解。

1-假如一张是1块钱,中奖了能拿到100万,就算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中奖率是百万分之一,我相信你也有可能愿意买。

因为什么?因为成本只要1块钱,玩得起,即使不中损失也不大,但万一真中了呢?

2-假如一盘赌注,输赢概率对半分各50%,你要下50万的本金,赢了就得到100万,输了就这50万都没了,我相信这种情况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玩。

因为虽然每把的概率都有50%,但并不意味着你玩两把就一定能赢,你玩两把能赢一把的概率只有75%。

但如果输了两把你就直接没了100万,那么,是不是只有傻子和赌徒才会去玩这种明显不划算的赌注呢?

也许我举得这个例子不是那么恰当,但本质上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买定期寿险就类似买,买终身寿险就类似下赌注。

前面有提到的,90岁男士的死亡概率是20.4%,不也就意味着如果5年没身故,花的钱就等于保额了吗?

这个道理适用所有保障型保险。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7)

终身寿险的作用是什么?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现实中,很多保险代理人会把终身寿险当成存钱工具去推销,银行也是这一行为的主力军,比如银行的大额存单变保单。

很多人最后说自己被坑了,其实就是被销售误导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产品的问题,终身寿险就不适合拿来存钱。

逻辑还是那句话,你每年的本金是都要先抵扣保障成本的,所以如果想靠这个险种存钱,实际利率真高不到哪里去。

但终身寿险这个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保险公司给的预定利率不低,没有过高的附加费用率,这款产品客观上来说,就不存在坑。

关键在于你是否当下需要,所谓的坑大多发生在你买了对你而言无意义的产品。

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说,60岁之后的身故保障,属于“遗产”的概念,所以,终身寿险适合做资产传承,这也是我认为终身寿险明面上说的过去的作用。

如果你需要的只是转移当下30岁到60岁阶段的身故保障,那么,你买终身寿险就相当于在当下多花了非常大的一笔钱提前去做了60岁之后的资产传承规划。

你想一下,在30岁这个上有老下有小,有几百万房贷,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块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这么拧巴的时候,你却多花了钱去做你这个阶段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遥远的未来的资产传承问题?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而在不怎么懂保险的情况下,买了终身寿险,那就是被坑了。

而如果你本来就抱着做资产传承的这个目的,那买终身寿险就不算坑。

不过,终身寿险做资产传承这个作用到底怎么样?还是以小爱终身寿险做个测算: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8)

上表是小爱终身寿险在不同年龄身故拿到的100万保额,和对应交的总保费计算的实际收益率。

可以看出,就算作为资产传承为目的来配置,在70岁之后的实际收益水平也差强人意,原因还是那句话,这个阶段抵扣的身故保障成本过高。

而且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这笔钱是打算死后留给家人孩子的,而这笔钱是不断贬值的,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100万。

这里就涉及一个人性问题了,活得越久,你的遗产就越不值钱,你到底对赌的是自己活得久一点,还是希望自己早点?

所以,终身寿险在我眼里真的很不可言喻。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9)

另外,别信什么保险避债避税之类的话术,我都听吐了,真有避债避税的需求,建议去咨询一下正经的律师,他会告诉你保险避债避税的不确定性在哪里,比代理人的话术专业多了。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终身寿险的意义,何不换个角度去思考,想想为什么保险公司那么喜欢卖终身寿险?

还是那句话,终身寿险这个险种没有错,但现实是,其实终身寿险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就是“坑”。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钱多到已经有足够的养老规划,到可以考虑资产传承的地步。

而就算做资产传承考虑,他也并不是那么好用。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10)

为什么不推荐终身重疾险带身故责任?

我之前一直说不建议终身重疾险带身故保障,看懂我这篇关于终身寿险的解释,相信大家基本都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说了吧。

因为捆绑身故保障的终身重疾险,其产品设计逻辑是这样的: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11)

里面就隐含了终身寿险的身故概率,最终的赔付率也是100%,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价格会贵很多的原因(贵约40%);

这种产品也存在上面说的保障错位导致保费浪费的问题。

需要明白一点,我说的是不推荐终身重疾险带身故责任,如果买定期重疾险,我认为带身故保障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从整个保险市场来看,主流的重疾险都是终身带身故责任这种形态,纯重疾险产品占比非常小,可以选择保障至70岁的定期纯重疾险就更少了;

因为这种产品保险公司没什么利润,所以,不少纯重疾险在选择保障到70岁的时候,是必须捆绑身故保障的;

这样的捆绑就还可以接受,不需要太过纠结,因为保障到70岁的定期重疾险带的身故责任也是我们当下阶段需要的,没有多少浪费。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就是要么重疾赔,要么身故赔,比起单独配置重疾险和寿险而言,这样的组合剔除了两个险种中间重叠的部分,也就是如果发生了重疾,理赔之后就没有身故保障。

所以,这种组合比起单独买这两个险种而言,就会便宜些,所以,定期重疾险带身故责任也算是如果预算有限,或者需要的身故保障不高前提下的一种高性价比的配置方式。

终身寿险是怎样的(终身寿险的坑)(12)

好了,本篇关于终身寿险相关的内容就先写这么多吧。

本篇说的终身寿险严格来说是特指“传统终身寿险”,终身寿险细分之下是可以分为传统的固定保额的终身寿险和现在挺流行的增额终身寿险。

别看这两个险种都是终身寿险,其实本质上有非常大的区别。

目前的增额终身寿险的设计很有意思,是一种挂着寿险的名头,本质却是一款没什么身故保障的理财产品。

本来原计划是打算一篇介绍清楚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这三个险种的,不过写着写着,发现自己越写想说清楚的东西就越多,越写越长,都要奔着万几字去了;

保险的科普看起来太枯燥了,避免你们看起来太累,所以增额终身寿险的科普就分割到下篇再说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