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写给白居易(刘禹锡的这首诗)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刘皇叔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很喜欢说“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也有一位诗人,也是中山靖王之后。
他便是被后世称为“诗豪”的刘禹锡。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之兄。
根据史书记载,他喜好酒色,光是《汉书》有记载的儿子便多达120多人。
而他的后代中最出名的除了刘备,就是刘禹锡了。
从汉朝到唐朝,几百年的时间,朝代更迭,江山易主,所以刘禹锡这所谓“皇族后裔”的头衔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荣耀。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小官僚,他生于大历七年,当时他的父亲在江南为官,所以他在那儿度过了少年时光。
在他19岁前后便开始游历长安、洛阳。
三年后他便进士及第,比起大多屡试不中的诗人来说,已然很幸运。
可惜他的这份幸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贞元二十一年,雄心勃勃的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而这场革新不到四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而作为骨干的刘禹锡也因此被贬出了京城,开启了谪居异乡的生涯。
天涯辗转,江湖流落的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创作了大量的诗文。
他从贬谪地的民歌中汲取精华,创作出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不朽诗篇。
在他的这些诗歌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的怀古诗。
雄浑大气的风格,苍劲有力的笔调,浑厚深远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公元826年,他奉调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下一首怀古诗,通篇都是名句,连白居易读后都赞叹不已,境界之高后世无人能及。
这首诗名为《石头城》,全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在南京清凉山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作为建康西部的防守要塞。
而东吴灭亡后,后来定都南京的六朝都将其视为军事要地,甚至有段时间,人们常以“石头城”代指南京。
到了唐朝,石头城早已荒废,但它确实是六朝兴衰的见证,所以到了中晚唐,它几乎成了诗人怀古的圣地。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朝已是逐年式微,所以他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提醒统治者吸取六朝灭亡的教训,以史为鉴。
他的这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其实是句句抒情。
诗歌开头两句写的是江山依旧,空城荒废,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石头城的四周依然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峰,它那虎踞龙盘的态势百年不变;北面的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城,又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汹涌的声音仿佛在叹息世事无常,繁华转头空。
韦庄也曾说“无情最是台城柳”,柳树怎会无情,同样的潮水又怎会寂寞,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过是借此来表达一种今非昔比的荒凉感罢了。
接着的两句写的是月光下的空城。
一轮明月从淮水东边升起,月还是从前的月,可是城却却早已不复当年的繁荣。
在夜深人静时,明月小心翼翼地爬过城墙,好似在窥探着什么似的。
曾经疑惑什么是“女墙”,是否和女子有关系,后来才知道所谓“女墙”不过是建在城墙订部内侧的凹凸形的小墙,其与大城墙相比,实在卑小,所以称为“女墙”。
刘长卿在《登余干城》一诗中也曾写过:“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而淮水东边指的便是当年盛极一时的秦淮河畔,那里曾是个纸醉金迷的销金窟,那“旧时月”就是这段繁华历史的见证,可如今的它只能映照着这空城。
明月依旧,繁华不在,无形中便营造了一种更为荒凉寂寞的氛围。
李白曾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大概也就是那月亮了。
诗人将荒凉的石头城置身在这永恒的月光之下,更显得没落萧条,看似句句写景,其实句句抒情。
后来白居易读了这首诗也是赞不绝口“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不知你是否赞成白居易这个观点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