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训 简短文字(我的家风家训忠厚传家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我农村老家每年过春节时最常见的一幅对联,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家风家训。
我的老家在山东半岛一个偏僻的村庄。我父母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人。父亲为人忠厚,上过两年私塾,喜欢读书看报;母亲虽不识字,但很有见识,深明事理。我们的家风好,在村子里为人称道。
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那时候的中国农村普遍贫穷。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加之是姊妹六人,生活尤为困难,有时吃饱肚子都成问题。在那样的条件下,父母一直都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忠厚老实,并尽最大努力供我们上学读书。
改革开放前,遇到农村年景不好时,讨饭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有些人家,看到上门讨饭的,会不客气地赶出去。我们家里那时虽然也很穷,但每次看到讨饭的,父母都会尽量给予接济。每当有亲戚和朋友上门时,母亲都会把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在我们姊妹之间因吃的用的发生争执时,母亲总是会说,争着不足,让着有余。无论同家人还是外人,一定不要只顾自己不想别人,要注意为别人着想。父母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是我们良好家风的重要内容。
我上小学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我们姊妹年龄间隔不大,有段时期是四个人同时在校学习。经常是每到开学时,父母都会为我们的学费发愁。有时是卖掉家里一些粮食或其他东西,有时则只好向别人借钱。那时有不少生活困难的家庭,父母主动要求孩子辍学,而我们父母一直坚持支持和鼓励我们上学。
上初中时,有段时间农活忙,我在家里帮着干了几天,落下了课。加上那时自己比较贪玩,学习成绩也不好,所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于是就回家跟母亲说,自己不想上学了,在家里帮着父亲干活吧。母亲一听,勃然大怒——我从来没见母亲发那么大的火——她拿起笤帚,一边哭一边打,将我赶回了学校。此后,父母再也没有让我请假在家里干过农活,而我也再没敢产生过辍学的想法。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正是母亲的明智和远见,使我从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来到了首都北京,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本小人书是《神笔马良》。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冬天,父亲出夫(集体外出干劳力活)去挖胶莱河时给买的。那时候的农民,在沉重的出夫劳动结束后,或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急急回家了,或是用身上不多的钱买点吃的用的。像我父亲这样,能惦记着给孩子买书的,实在是很少有的。由此看出父亲对书的热爱,对文化的重视。那本小画册《神笔马良》,是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本自己的课外书。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仔细想一想,这既是我们家的良好家风,其实也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这一优良传统,使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