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

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1)

(本文来自涵乐保典兄弟品牌:趣读财经,微信号quducaijing)

这几天,趣读君所在的一个保险交流群里,因为年金险这个事吵得不可开交。

A先生说4%利率的年金保险太鸡肋,B女士回怼说现在不买以后想要鸡肋也没有了。

咋回事呢?这还要从上周末银保监会的一个政策说起。

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2)

新规要求,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险种的评估利率要求维持不变。

划重点:停-止-上-新!

这表示,预定利率4.025%的高收益年金以后不再有啦!在售的也会陆续停售,以后新产品最高预定利率3.5%。

这就有了前面B女士在群里振臂高呼:“要买得趁早啊!再晚就买不到啦!”搞得不少人心痒痒。

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3)

不过事实真的如他们说得那么好吗?

01

要趣读君说呀,金融行业就是喜欢拽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专业词汇,把客户弄得“不明觉厉”,目的就达到了。其实预定利率是个啥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明白。

简单的说,我们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肯定是要求获得超额回报的。这个回报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精算师预测未来保费投资收益越高,那么给到投资者预定利率就越高。

但预定利率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实际拿到的收益就高,这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

一是保险公司要从中赚取利差的,这可是保险公司三大利润来源之一,所以投保人实际获得的收益率会低于预定利率。利差吃多少,就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良心了,只要高于保证利率就行(通常是1.75%)。趣读君曾见过一款预定利率4.025%的产品,历史实际收益率却不到3%。

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4)

二是年金险通常是双账户结构:一个保费账户(存放保费,预定利率最高4.025%),一个万能账户(用来复利生息,保底利率一般不低于1.75%)。保险公司宣传的高预定利率只是指保费账户,而万能账户的收益则有较大变数。

所以,预定利率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衡量年金险的唯一标准,不同公司产品的实际表现往往差别很大。

02

既然高预定利率年金的真实收益都不一定高,那预定利率调低之后,收益不是更低?

实话说确实如此。随着预定利率降低,保险公司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调低固定返还的年金额,投保人到手的收益肯定变少了。从这个层面上说,现在市面上4.025%的年金险产品确实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只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即使是按照4.025%的预定利率,投保人拿到的真实收益也不一定就比低风险理财产品高。虽然现在理财市场收益很低,但是年化超过4%的产品还是有的。

还有一点趣读君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前处在内外部经济形势放缓周期,央行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低风险理财收益持续走低,所以让4%的收益“略显珍贵”。但经济是具有周期性的,一般来说十把年总有个轮回,若未来利率回升,年金险4%这点收益就不够看了。

国内的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本就受限,且因为强监管,只能将钱投入到低风险、相对低收益的渠道中。当外部环境整体变差,保险公司还想赚取高收益,那比登天还难。

退一万步说,就算以后利率走高了,保险公司能力强也赚得多,可能会多分你一点红利,但那毕竟是掌握在保险公司手里的权利,并不是保险公司义务给你的。给你了,是赏你的,不给你,也没错。

现阶段年金险市场(高收益年金险即将停售)(5)

因此,高保费低收益的年金险实际上已经越来越鸡肋了。

03

其实,最令趣读君担忧的是,这些政策对于未来预期的指引。

结合之前趣读君写过的,监管层要求银行理财全部改为净值型(详情请戳:不看明白这个,明年你可能没法买对银行理财产品),再加上这次银保监会降低年金保险预定利率上限,都是在给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这无形中也是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一种指引:低收益时代正在到来而且会越来越低,躺着挣个茶叶蛋或涪(请念pei)陵榨菜也会越来越难。

当然,监管层这些举措,同时也是在保护投资者。

之所以调低上限就为了防止保险公司乱来,虽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会按照预定利率的上限给到投保人,但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吸引力通常都会选择高息贴补。

正常情况下倒也没什么,顶多就是少赚或者不赚利差。但是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越来越低,那么产生的利差损会越来越大,又由于保单一般都是长期的,这就会使得保险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最终可能导致偿付困难,损害投保人利益。

此外,下调预定利率会使得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增加。经测算,人身保险业为此需要增提责任准备金1200亿元,占责任准备金余额中的1%。这将有利于全行业更好地履行未来保险赔付责任。

所以在低收益时代,保险最终还是要回归保障的本质。

以前趣读君也专门开过一篇讲过理财型保险的特点以及适用的人群(理财型保险,真能帮到你理财吗?),对于大部人来说,保险的作用还是要以保障为主。就保障属性而言,重疾险、寿险、意外险等无疑更佳,而且交的保费更少。

养老、教育虽也是刚需,但并没有那么紧迫。年金可以买,但要分清先后。


趣读财经(quducaijing)是涵乐保典兄弟品牌,主要提供财经资讯垂直服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好看、有趣、有用的财经资讯以及其他衍生服务,范围涵盖财经热点时事、基金、保险、理财、楼市、政策、防骗等领域。

重要声明:本文及评论区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欢迎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敬请留言或发送至邮箱huyx@topjinke.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