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

在战争剧《亮剑》中,绝大多数的战例,在真实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当这一系列战例在电视剧中迭次出现时,给人的感觉就跟普通的战争剧有所不同,单纯就历次战斗情节来说,会有极其丰富而真实之感。

尤其是在反“扫荡”作战的那几集中,大家如果看看1941年到1942年时八路军的历次反“扫荡”作战的真实情况,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当然,对于《亮剑》中独立团在各个时期的实力情况,也是挺有意思的话题。不过,独立团的实力数在前期部分基本是符合真实状况的;到了后期的话,由于要结合情节的发展,因此给独立团设定了超乎实际的实力,这个就需要客观看待了。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1)

当然我们这里也不是去谈《亮剑》中涉及独立团实力时,到底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部分是虚构的,这个问题一两篇文章也说不清楚。我们就截取一些片段,来跟大家聊聊从影视剧到真实抗战的部分情况。

这个片段就是反“扫荡”作战结束后,独立团的实力基本恢复时,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跟新1团团长丁伟、新2团团长孔捷坐在一起侃大山时的场景。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2)

这个情节绝对算是《亮剑》中的名场面之一了,三位演员各自表演得非常到位,挺有意思,而三人所聊的话题却更有历史性。

比如在谈及反“扫荡”作战损失的时候,丁伟谈到新1团减员三分之一,损失不小。不过新1团的减员算三个团中最小的了,因为该团的装备比较好,关键时刻以3挺九二式重机枪、5挺歪把子外加掷弹筒、迫击炮开路,一天之内冲破鬼子三道封锁线。

而孔捷的新2团损失就比较大了,仅仅是战斗减员就达到了三分之二,全团仅剩下300多人,营连排干部只剩下一个副连长。

相对来说,独立团的损失在新1团和新2团之间,干部伤亡了三分之二,战士伤亡了半个团。具体损失数之前赵刚政委对李云龙提到过,营级干部只回来了张大彪,牺牲了20多个营连排干部,战士只剩下了500多人。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3)

在作战中独立团的武器装备损失也很大,2门九二式步兵炮丢了,重机枪炸了,歪把子、捷克式只剩下了3挺。

从以上三人谈及的情况来看,尤其是独立团在反“扫荡”作战前基本上全团就是1000多人,这个兵力数基本符合当时的情况。不过像独立团这种单位,实际是不会编骑兵连及92式步兵炮的,这些都是旅级以上才能掌握的技术兵种或兵器了。

但是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掷弹筒等装备,步兵团一级还是会有的,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了。

比如丁伟就提到,新1团可以集中3挺重机枪、5挺轻机枪外加掷弹筒、迫击炮使用,这只是集中起来的部分,该团肯定还有其他的轻重机枪。相对来说这个装备情况在当时就比较好了,集中打鬼子的封锁线,确实能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当然,在反“扫荡”作战结束后,各部肯定是要恢复实力的。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4)

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提到本团恢复实力的状况时说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什么都有了:骑兵连重新组建了;轻重机枪不多,也有20多挺;再缴获了2门九二式步兵炮。

骑兵连和九二式步兵炮的问题不多说,单纯说20多挺轻重机枪,这在当时是极有可能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能打的部队,一年时间内缴获到20多挺能用的机枪,并不算很夸张。

当然了,这些机枪也不是说一次战斗就能缴获到的,基本都是各部“化整为零”活动,以打击日军小队以下建制、伪军中队以下建制为主,陆续缴获到的。

当然,大家可能觉得这20多挺机枪不多,似乎不值一提。

的确,要是按照当时国军部队装备机枪的标准来说,20多挺机枪确实不算什么大数字。当时国军装备轻机枪的标准是每个步兵连6挺、装备重机枪的标准是每个步兵营6挺。

如果能够配齐装备的话,每个团就有18挺重机枪、54挺轻机枪。20多挺机枪的量,不过相当于当时国军一个步兵营的装备罢了。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5)

而一旦打了败仗的话,国军又会丢掉成百上千挺机枪,然后再通过国府兵工厂和外援的机枪进行补充,嫡系部队基本是不会缺少机枪的。

但是我军当时可没这个条件,咱们的兵工厂造不了大量机枪,甚至步枪都以修理为主,国府又不可能给我军补充机枪,那么机枪的来源就只能靠缴获了。

可是缴获哪有那么轻松,在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这是国军公认的大捷,结果总计才缴获了重机枪13挺、轻机枪101挺,平均每个师才能缴获几挺机枪?

而在八路军这边,如果一个团在不到一年时间中就能缴获到20多挺能用的机枪,这个成绩绝对算是不错了。

请注意,我们这里不单是在谈电视剧的情况,而是真实抗战中的确就是如此。你只有缴获得多了,自己的装备才能得到改善,这就是实情。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咱们一个团从敌人手中夺来这20多挺机枪,含金量无疑是更高的。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6)

当然我们谈抗战中期及稍微偏后的情况时,还有个实际问题要注意到。

那就是八路军此时总体上是“化整为零”作战的阶段,但是在军区——二级军区——军分区——步兵团的体制下,对于编制的把控程度是很高的。不会出现像《亮剑》中那样上级不清楚下级部队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超乎实力的大编制步兵团来。

甚至说在当时那个时期,八路军步兵团的编制反倒是缩小的,具体分为甲种团、乙种团和丙种团。在三类团中,甲种团的数量是最少的,反倒是丙种团的数量最多。而丙种团其实不过是充实的营级实力,甲种团也不过是3营9连制,编制也没有原先那么大。

这种编制情况是在反“扫荡”作战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减员不好补充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主动实施“精兵”政策下的充实缩编。

以1940年百团大战时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团的兵力数量都比较充实,但是老的骨干不多、武器装备和弹药也被稀释,实际造成了单位战斗力的下降。在之后残酷的反“扫荡”作战中,大编制单位活动不便、单位战斗力不强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作战的。

解放战争一个团有多少机枪(独立团恢复实力后)(7)

因此,在之后的“精兵简政”中,尤其强调要充实步兵连一级的实力,主力部队要为每个步兵连配齐应有的战斗兵,轻机枪要配齐3挺以上,为此不惜整个团缩编到3到5个连的丙种团。

这样虽然编制小了,但是基层作战单位的战斗员充实、武器装备及弹药也得到了集中。关键时刻以一个丙种团可以吃掉日军的小队及伪军中队,然后不断以小胜积累为大胜,总之一切向更好地打赢服务。

所以在《亮剑》中三人侃大山的真实背景,其实是这种情况。当然,此后电视剧的剧情向着独立团超强实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剧情需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