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杜鹃花介绍(红月亮诗画艺苑-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小杜鹃,大智慧

作者: 周仁臣

画杜鹃花介绍(红月亮诗画艺苑-童话故事)(1)

杜鹃,即是人们常说的布谷鸟。山村人还给它们格外送去了,一个不大中听的俗名,称之为臭鸪子。

此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娓娓动听不说,还是在早春二月里,最先开口鸣叫的一种鸟儿。为此,很是受山村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享有报春的吉祥鸟之美誉。

当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杨柳变绿、大雁归来之际,山村峡谷里、丛林中,会不时传来一阵阵“咕咕、咕咕”的美妙叫声。无人不知,那可是布谷鸟的歌声。

在人们的心灵中,仿佛是老天爷通过此鸟,向庄稼人发出春天到来信息,别再贪吃贪喝贪玩儿了,农忙时节已经到来,该去做春耕备耕的各项准备工作了。

殊不知,向来勤劳勇敢的山村人,听到了布谷鸟的优美歌声,家家户户便开始筹集良种、购买化肥,往地里送农家肥等,春耕备耕的各种准备工作,都是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

人们力争不误农时、适时开犁播种,在新的一年里,夺取粮油、水果蔬菜,获得更大的丰收。令人感到惊奇的,布谷鸟既然是人们公认的吉祥鸟,又是在早春二月里,无偿地奉献了美妙的歌声。

可山村人又为什么,有人说,它们是臭鸪子呢?追根溯源,这种现象不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更不是空穴来风,并且是有充分理由及其鲜为人知的奥秘呢!

山村里的孩子们,历来都有在早春时节,成群结队进山挖野菜的习惯。当山里的婆婆丁、苦麻菜、绿眼豆、苣荬菜等率先出土之日,正是伙伴们进山采集之时。这些野菜总是喜欢生长在,那些背风朝阳的山坡上。

当山坡上的各种野菜,被伙伴们采挖一空时,大家冷不丁发现山坡下、山沟里的古坟地里生长着金黄黄、绿油油的一片野菜。于是,便开始踏入坟地里去挖。

不曾想,无意中惊飞了一群大鸟儿,从几盔塌陷的墓穴里,竟然是“忽拉拉”的飞出来三五只大鸟儿来。这些形状及大小,连同飞行姿态与其速度,都和鸽子差不多的家伙,刚从坟墓里钻出来,就开始“咕咕、咕咕”地叫了起来。

虽然说,这些大鸟儿是展翅飞向蓝天,可是,身后却是一阵阵恶臭气味扑鼻而来。看到这别开生面的一幕,此时此刻,伙伴们如梦初醒。哦!原来如此,真相终于出现了。

哦!一向被人们看成是美丽的天使,会报春歌唱的吉祥鸟,原来是躲进古坟墓里的一群臭烘烘的鸟儿。为此,臭鸪子的俗名由此而来。刚开始,伙伴们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在大人们的启发下,才慢慢地理解了其中的奥秘。

情况原来如此,杜鹃鸟生来,先天不具备自我防护功能,即没有尖嘴,又是没有利爪,对于老鹰游隼等空中天敌们,向来是毫无办法,只能是束手就擒,成为它们的美餐。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此话对于鸟类也是挺适用的。就在杜鹃鸟濒危灭绝之际,生存本能的强烈需求,驱使它们不得已而为之,去自然界寻找生存法则、即是维护生命法宝。

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祖先从何年何月,终于有了惊人的发明,那就是“气味战”。岂不知,气味战,历来不可小觑,相当于今日的毒气战,即化学武器战。

人们猜测到,杜鹃鸟的祖先们,大概是,见到自己的儿女们,遭到了天敌的无辜猎杀,便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曾经是绞尽脑汁,在不断的寻找御敌手段。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多少次的不懈努力和尝试,终于找到了能有效防身、保护生命免遭伤害的灵丹妙药。

不用问,那就是臭烘烘的气味。对它们来说,不仅如此,而且是越臭越好、越臭越安全。既然是,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对付天敌,在茫茫的山林中生活,寻找臭烘烘气味的唯一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钻进刚刚塌陷的死人墓穴,好好的、静静的呆上一阵子,与人的腐尸相依相伴,将其自身熏的臭烘烘的。

到那时,就是等于披上了一层摧不垮、撕不烂的护身符。那层由臭气熏天织就的铠甲,虽然说,不是钢铁,却是胜似钢铁。飞行在空中时,当天敌们袭来,根本不用慌张,更不需要什么躲避和逃跑。只要是慢悠悠的、放松心情就好了。

此时此刻,当空中出现了,一只或者是几只大老鹰,从天而降,凶神恶煞般的,猛然间捕杀过来。不知何故,硕大无比的空中之王,在接近猎物十几米远的距离时,竟然是,急匆匆地掉转身驱不说,还是晃晃悠悠的离开了。

好像是在不停的臭骂起来:“你它妈的,真是恶臭无比,根本不值得我们去捕食,吃上了一口,不被你毒死,也会被你活活给熏死不可。”殊不知,杜鹃鸟仅凭借着这个谋略,一次次化险为夷,成功的躲过了天敌们的无辜猎杀,奇迹般地存活下来了。

如此说来,鸟儿生活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缺憾与风险往往会意想不到,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山村里实行殡葬改革,死去的人都要火化。由于,老的墓穴里的气味渐渐地在减弱、在消失,新出现坍塌的墓穴里又没有臭气可寻。

为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害苦了人类的好朋友们。由于,杜鹃鸟的护身法宝,一时半会儿没有了着落。护身符的突然丢弃,杜鹃鸟失去了护身法宝,那就是等于丧失了生命。

一时间,它们又开始重走覆辙,家族成员一只接着一只,遭到了老鹰游隼等天敌的猎杀。好在厄运时间不长,聪明的杜鹃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倒,很快地又找到了新的护身符。

它们大概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便开始三五成群,陆陆续续的飞进山村,利用敏感的嗅觉,不断的去搜寻着臭味的来源,专门潜入到农家的猪圈、厕所、沤粪坑里去打滚儿……

看上去,它们的行为,好像是在沐浴、故意地弄脏自己。其实,人家可是在往自己身上涂抹护身符。对于它们来说,脏点臭烘烘的,算不得什么,毕竟是生命重于泰山,孰轻孰重它们心中明白,生存下来才是第一需要的么。

对于臭气熏天似乎是习以为常,犹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久居花坛不觉得香;久呆粪坑又何嫌臭?况且,对于它们来说,是越臭越好、越臭越能保证安全。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杜鹃鸟一向都是以臭为美,更是以臭烘烘为荣。

因为是,没有臭味来庇护,那必然会丢了性命,而成为天敌的美食。没有想到的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个办法真是不错、非常的管用不说,对付天敌们很是奏效。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来,听人说,我国大文豪、著名考古学家,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老先生,在文革时期,当个人灾难来临之际,曾经是突发奇想、灵活的采用杜鹃臭身法术之计,来以求自保,其结果是很管用的。

为此,郭老率先书写,自我毁誉的文章,在国内各主要报刋杂志上公开发表,首先将自己搞的臭不可闻。使恶人无懈可击,根本抓不到批斗的理由,不得不采取放弃。从而成功的躲过了造反派,准备给他扣上“反动的学术权威”的帽子,将他揪出来批判,彻底批倒斗臭致命的一劫。

由此可见,小杜鹃,大智慧,主动将自己搞臭,其实,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生存谋略。是杜鹃鸟在长期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的智慧结晶,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更是值得双手点赞的。

殊不知,杜鹃鸟的头脑聪明、智慧超群,还远不止这个。更有意思的是,使人惊奇的、甚至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它们历来会投机取巧,将自己的蛋悄悄地产在其它鸟巢里,让人家替它们尽职尽责,代孵代养,自己坐享其成。

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正是飞禽走兽们的繁殖季节。不论是在山林中树上建窝的,还是在地上草丛里筑巢的,鸟儿们都是忙活得不亦乐乎。可是,杜鹃鸟却是悠然自得、不为所动,好像是,繁衍后代与己无关似的。

岂不知,人家此时此刻,表现得不着急、不上火,更是不用去费心出力构建什么巢穴。其实,杜鹃鸟心中有数,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的后代,向来都不用费劲儿,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帮忙的嘛!

未曾想,此事还果真如此。多少年来,山村人可从来没有见过杜鹃鸟筑巢孵化雏鸟,这件繁衍后代的大事,总是会有鸟儿替他它们来完成的。此举,在百鸟之中堪称一绝,无不使之望尘莫及。

当雌性杜鹃鸟,觉得自己肚子里的蛋有些快憋不住了,便展开了双翅飞进了山林,开始寻找其它小鸟的巢穴。要知道,伪装再好、巢穴建造得再稳秘,也是躲不过它们的火眼金睛。

穿越茫茫山林,飞抵丛林天空之上,居高临下,总会不费吹灰之力,发现若干个鸟巢的。经过了一番精心挑选,雌性杜鹃鸟总会挑选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标准化鸟巢。

此时此刻,如果发现巢穴里面的鸟儿蛋,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一个个扒拉出来,让它们跌落树下,一只只摔得粉碎。当巢穴清理干净了,便开始将自己的蛋,一枚接着一枚产在里面。产完蛋了,对于杜鹃鸟的母亲,一切似乎是全部结束了。

善于谋略、又懂得投机取巧,不能不说,那可是杜鹃鸟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惯用的伎俩,并成为家族的独门绝招,在鸟儿的王国里,称之为史无前例。千百年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称心如意,对它来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要是,找到了理想的巢穴,将自己腹中的蛋产下了,接下来,便是万事大吉,繁衍哺育后代的重任,自会有人来替它完成。只要是时间一到,自己的孩子们,就会自动的飞回到身边来的。

当鸟巢的主人觅食归来时,发现自己那一窝白白的小蛋不见踪影,巢穴里不知从何而来的四枚灰蓬蓬的大家伙。此巢穴是黄鹂子鸟的家,黄鹂子夫妇二鸟,站在巢穴上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搞不清楚,这是谁干的?

鸟巢的主人,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谁,怎么会这样傻呀,拿自己的大蛋来换走我们的小蛋呢?思来想去的,觉得不算吃亏,好像是,还占了不少的便宜。于是,黄鹂鸟夫妇二人,便开始轮流来孵化雏鸟。

十几天过去了,灰蓬蓬的雏鸟头,一个个从蛋壳里钻出来。黄鹂鸟夫妇一瞧,哦!这四只雏鸟,根本不是它们的孩子呀。可是,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哪里会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好像是,一睁开眼睛见到了谁,谁就是它们的父母双亲。

杜鹃雏鸟也是毫不例外,只是一个劲儿地在喊:“妈妈,我们饿了,快点给弄吃的来吧,不然的话,你们的孩子可要饿死了!”望着巢穴里的,嗷嗷待哺的大块头雏鸟,黄鹂鸟夫妇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它们似乎在想,不管它们是谁的孩子,毕竟是咱们俩给孵化出来的,给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即然如此,咱们要好人做到底,送佛到西天,尽到养父母的责任。于是,黄鹂鸟夫妇便开始在山林中四处捉昆虫,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的哺育喂养起杜鹃雏鸟来。

岂不知,杜鹃雏鸟不仅是个头大,要比养父母大出十几倍之多,食量更是大得惊人。喂养一窝它们的子女,付出的心血代价,不知要比哺育自己的孩子,高出多少倍啊!然而,黄鹂鸟却始终是无怨无悔、勇于奉献两颗爱心。它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四只杜鹃雏鸟羽翼丰满,在大树枝头上毅然展开了双翅......

临行前,杜鹃雏鸟,不停的、深情地回头张望着,从它们依恋不舍的眼神里,不难看出,雏鸟们知恩图报,在与养父母珍重的告别,好像还亲切的说了一声,“爸爸妈妈,谢谢您们的精心哺育,咱们再见了!”

黄鹂鸟夫妇两颗善良之心,实现了“救人救到底,送佛到西天”的承诺,并亲眼目送着,四只个头硕大的养子女的背影,“忽拉拉”的飞进了密林深处,去那里寻找自己的同伴和亲生父母,并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画杜鹃花介绍(红月亮诗画艺苑-童话故事)(2)

作者声明:此文为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周仁臣,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52年,生于老虎屯镇大四川村满族农家,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一生钟爱文学,虽然说没有什么建树,但却痴心不改。热衷于写诗填词,喜欢书写记实散文、童年往事等诸多方面的文学作品。并先后自费编辑出版了《乡村风情》《丁丁漫游动物城》《可爱的精灵》《童心的乐园》四本书。发行后,在城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画杜鹃花介绍(红月亮诗画艺苑-童话故事)(3)

编辑:真真

感谢您的赏读!感恩支持!

《红月亮诗画艺苑》发布的原创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授权发布。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删除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