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版图真的只有1237平方公里(本是唐朝一个镇)
于阗国,乃是西域的一个古国,位于今天新疆和田一带。早在汉朝开通西域时,于阗国便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在汉朝人眼里,于阗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强者,是必须争取的对象。于阗人属于塞种人,在汉代之前,受波斯帝国影响颇深,因此其王模仿波斯人,称自己为“万王之王”。
在汉朝进入西域前,于阗是匈奴的属国,其后又归属于汉朝,受西域都护节制。东汉末年,于阗国兼并了皮山、 渠勒 、 戎卢 、 扜弥 等城郭,胜兵三万余人,成为西域最强的国家之一。
经过汉、魏、晋、五胡十六国以及北朝,于阗国时兴时衰,但一直存在。隋 朝时,于阗国臣服于西突厥。公元640年,唐太宗歼灭高昌国,打通了通往西域的窗口。公元648年,唐军攻入西域,攻取了于阗、龟兹、焉耆、疏勒等四个国家,并在当地建立了四大军镇,统称为安西四镇。
其后,于阗国成为唐朝和吐蕃争夺的焦点,从唐高宗到武则天,吐蕃三次攻取于阗,而唐朝又三次收复。到了唐玄宗年间,朝廷为了拉拢于阗王室,于是将宗室公主嫁给了于阗王尉迟胜。实际上,于阗王族并不姓“尉迟”,在他们的语言里,“尉迟”是征服者的意思。
成为唐朝女婿后,于阗国遂死心塌地的成为了朝廷的忠仆。在唐朝内外战争中,于阗人均表现得非常积极。安史之乱后,于阗国接到了皇帝的求援诏令,于是尉迟胜亲自率领大军入唐支援,立下了大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成为唐朝高级官员。直到病逝,尉迟胜都没有再回于阗。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是唐朝在西域的力量大为衰减,吐蕃趁机向河西与西域地区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首先河西走廊几乎全为吐蕃攻陷,西域与唐朝本土的联系被切断,成为一片孤岛。
在吐蕃的威胁下,于阗仍坚定地站在唐朝一边,他们和留在西域的安西唐军一起,抵抗吐蕃入侵长达50余年,书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公元792年,孤立无援的安西四镇全为吐蕃所占,于阗国遭到了吐蕃人的奴役。不过于阗人仍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挣脱枷锁,回归大唐的一天。
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衰落,河西归义军首领张议潮趁机发动起义,率河西十一州摆脱了吐蕃的控制,重新归附唐朝,同时还在秣马厉兵,准备收复西域。于阗国王尉迟僧乌波听到此消息后,立即与归义军取得了联系。随后,于阗国率先发难,驱逐了吐蕃的守吏,获得了独立。因此,尉迟僧乌波得到了“解放者”(塞语)的名号。
为了防御吐蕃的反扑和回鹘人的虎视眈眈,尉迟王室与归义军紧密合作,并建立了姻亲关系。其后,于阗以归义军为媒介,与后晋建立了联系,国王尉迟婆跋派人去往开封朝贡。其后,石敬瑭便将于阗国赐名为大宝于阗国。为了显示自己对朝廷的尊崇,尉迟婆跋以唐朝国姓示人,是为李圣天。
当时,于阗国是著名的佛国,而李圣天也倾向于汉化,用中原年号,设立汉式的官职。从敦煌出土的画像来看,李圣天身着汉服,文质彬彬,俨然一副中原王爷的模样。李圣天之所以与后晋、宋朝联系,是因为其强邻——喀喇汗国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对于笃信佛教的于阗,喀喇汗国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
然而无论是后晋还是宋朝,都没有心思料理西域事务,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仅仅只派了几个和尚支援“于阗”。无奈之下,于阗只能和归义军结盟,共抗喀喇汗国的入侵。
于阗与喀喇汗国的战争一直持续了50年,一开始于阗人屡战屡胜。然而喀喇汗国人口众多,国力更强,而且还能招募中亚、西亚的穆斯林作为增援。其后,喀喇汗国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在 喀什噶尔之战中大败于阗。
公元1004年,喀喇汗国君王优素福·卡迪尔汗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发布圣战号召,从中亚到西亚征集到15万大军。他们翻越帕米尔高原,对于阗发动了最后的战争。于阗人为了自己的信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其后,喀喇汗国的大军摧毁了于阗城,佛像、寺庙几乎全部被捣毁。其后,于阗人全部改宗,而人口也被伊斯兰化。
从发现到灭亡,于阗享国1268年。他们曾是中原最忠实的属国,中华文化的最忠实的仰慕者。然而由于唐朝灭亡,宋朝软弱,最终屈服于异族的铁蹄。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终于收复了于阗,但再也没有往日佛国的模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