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听的吉利中性名字(名字起得越生僻越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关于学生的话题层出不穷。大到“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大学兼职到底有没有意义”,小到“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大型灾难现场”,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生年龄面。今日,“16个学生里8个生僻字”又登上热搜,迅速引发全网络对名字的热烈讨论。

有哪些好听的吉利中性名字(名字起得越生僻越好)(1)

姓名,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是我们每个人步入社会的第一张名片。虽然这张名片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但随着社会交际关系的逐渐复杂化,这张名片却承载着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盼,承载着个人发展的丰满理想,甚至具有更加丰富的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审美意义和民族意义。

从五六十年代的“庆国”、“建华”、“抗美”到八九十年代的“伟、凯、勇、杰、帅”,“娟、芳、丽、英、娜”,再到如今的“梓、轩、辰、涵、墨”,不同时期的名字不仅呈现出独特的时代印记,更亲历并见证着时代沧海桑田的变化。

有哪些好听的吉利中性名字(名字起得越生僻越好)(2)

这样陪伴终生、饱含深情的文化符号自然而然受到格外的重视。作为父母,翻字典、查资料,只为能取出一个体现自己心意,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名字;作为子女,总是希望名字随自己心愿并带来好运,更名易字之事也是常有。

而从这次热搜公布的名单中可以发现,现在家长给孩子起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父母各取一字,强行凑复姓;
  • 性别力不足,越来越中性化;
  • 生僻字齐登场,越复杂越有深意。

有哪些好听的吉利中性名字(名字起得越生僻越好)(3)

看到这样佶屈聱牙的名字,不仅授课老师感到艰涩难懂,网友也纷纷吐槽这样似乎有些沐猴而冠、故作风雅之嫌了。

正因如此,“历史上令你惊艳的人名”话题随着讨论的日趋热烈应运而生,高居榜首的是“公子扶苏”、“李清照”、“温庭筠”、“李白”等。无论这些名字是因个人才华产生历史效应而惊艳,还是个人因名字温润如玉而显得有气度,一个优秀的名字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古代尤其如此。

有哪些好听的吉利中性名字(名字起得越生僻越好)(4)

古语有云:“赐之千金,不如教之一艺;教之一艺,不如赐之好名”,足见古人对名字的重视。古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正所谓“幼名冠字”,小孩出生时要取名,男孩到了二十岁、女孩十五岁时就要取字,表示已经成人。在社交场合,为表尊敬,常常以字相称,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取字颇有讲究,“名”和“字”要有一定的关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许慎字叔重,慎与重近义。除字以外,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还有自己的号,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或意趣。

除了名字以外,古人还有许多特定的称谓。除家族间的亲属称谓,尊称、谦称等,还有其他比较常见的称谓方式。

官称

这种称谓方式是以某人所任或曾任官职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杜拾遗,称王维为王右丞。

地望称

有时以某人出生地、族望地或为官地来称呼,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柳柳州,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称袁世凯为袁项城等。

讳称

讳称是指为了尊重某人,不直接书写或称呼其姓名,而采用一定方式加以回避,如战国时相邦的官名在汉代改称相国,隋末王世充到了唐朝改称王充,清人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常将“玄”字少写一点。

庙号、年号、谥号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如高祖、太宗、世宗等。

年号在一定时期也可作为帝王的称谓,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如康熙、乾隆、道光等。

谥号是指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给予的一种用于褒贬善恶的称号,表扬的如文、武,批评的如厉、炀,同情的如哀、怀。同庙号、年号不同的是,谥号不仅能用于帝王的称号,也用于诸侯、贵族、大臣等达官贵人。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

姓名和称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的身份、地位和人际关系,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名字不应草率的以生僻为优、以难认为荣。在易读易记的同时,将自己的独特经历和对子女的希冀溶于其中才能形成有活力的名字,才能让名字和个人才华相得益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