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工养殖冬虫夏草价格(成活率提高300倍以上)

禾虫作为一道美食,我们阳江人最熟悉不过了。过去,禾虫一般只在咸淡水的滩涂生长,平时极难寻觅,这也造成了禾虫物以稀为贵的现状。近年来,阳江职院水产专业带头人陈兴汉教授率领团队,致力于禾虫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推广稻田禾虫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城区城西街道冲表村禾虫产学研基地,陈兴汉教授正在实验室仔细观察禾虫种苗的生长情况。陈兴汉是禾虫人工繁育团队首席专家,他指着一个试验瓶子告诉记者,里面这些细小的点点,就是刚繁殖出来的禾虫种苗。过去,禾虫只在咸淡水的环境下繁育,经过多年的研究,陈兴汉率领团队攻克了禾虫规模化繁殖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自然繁殖季节性强、产量低等技术瓶颈,现在禾虫已经可以在淡水环境下生长了。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水产专业教授 陈兴汉:我们增加了一个关键的技术工艺,就是增加了苗种的中间培育,实现了工厂化育苗,把禾虫苗育到三公分,再投放到大田里面,它的存活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300倍以上。

北方人工养殖冬虫夏草价格(成活率提高300倍以上)(1)

禾虫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常被作为一种鲜美食材搬上餐桌,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且喜居于稻田中与水稻共生。陈兴汉告诉记者,稻田 禾虫综合种养可以减少水稻病害,促进水稻生长,亩产可增收一万多元。目前,他将这项技术覆盖到广西钦州、福建福州、番禺、珠海等地,进行禾虫综合种养示范推广,总面积超过2000亩。在冲表村的稻田里,陈兴汉指着田地上密布的小洞说,这些洞眼就是禾虫的藏身之处。禾虫在稻田的生长周期大概8个月,如果水源和土壤合适的话,一般亩产为200至500斤左右,按目前的市场价来算,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稻田 禾虫综合种养模式已在阳江、粤港澳大湾区、湛江、广西等地推广,投苗总面积1200多亩,技术辐射服务超过1万亩,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水产专业教授 陈兴汉:传统的禾虫只能在咸淡水养殖,我们现在通过人工育苗以后,可以把它搬到内陆,搬到山上、梯田里面,这个技术的应用和辐射,推广的范围就大大的增加了。

文字:陈力彰

摄像:陈伟良,敖卓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