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瓷器图谱(历代瓷器的特征)
□欧金凤中国瓷器的出现,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的制瓷技艺历史悠久,不同朝代的瓷器有着显著的特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历代瓷器图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代瓷器图谱
□欧金凤
中国瓷器的出现,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的制瓷技艺历史悠久,不同朝代的瓷器有着显著的特征。
在商代,青瓷便已出现。青瓷,因器表施有一层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的青瓷已具备胎质灰白、火候达1100℃以上、胎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等瓷的基本特征,但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以及烧窑技术上还比较原始,故称之为原始青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城邑规模扩大,瓷器的烧制更加集中和专业化。此时烧制的瓷器,在胎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技术等方面已不同于原始青瓷,在造型上有精致的加工,如整套编钟等。
秦汉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瓷器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在长期制陶烧瓷的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窑等技术,都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
到东汉晚期,烧成了成熟的青瓷。
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其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极为生动。
西晋的制瓷技术益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各个方面。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器表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那时,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作简单的褐色斑点;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且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
白瓷的烧制,始于6世纪的北齐,当时尚属初创。隋统一全国,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瓷器生产除了青瓷外,还成功地完成了白瓷的烧制。这样,中国瓷器便由青瓷发展到了白瓷的阶段,为以后彩瓷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唐代国运昌盛,瓷器的生产不仅满足国内各大都市市场上的需要,还远销到国外。当时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南北两大瓷窑系统。邢窑白瓷质地坚硬,制作精致,胎釉洁白如雪。在其影响下,北方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白瓷窑——定窑。此外,河南巩县、密县、登封、郏县、荥阳、安阳,以及山西浑源、平定,陕西耀州,安徽萧县等,都兴起了烧白瓷的瓷窑。唐代南方的越窑青瓷,以新的面貌出现。许多瓷窑受其影响而烧制青瓷,形成了越窑青瓷系统。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商品经济相应地发展起来。各方面对瓷器的需求量增加,制作技术又有较大发展。宫廷皇室需用的高级瓷器,由官办瓷窑烧制。官办瓷窑严格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造型多仿古,以青瓷为主,注重釉色美。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烧制的瓷器严禁民间使用。广大城乡民众所需要的日用瓷器,由南北各地民间瓷窑进行生产。销路好的瓷器各窑争相烧制,一窑创新,各窑模仿,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窑系。对外贸易用瓷,瓷窑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烧制仿龙泉窑的青瓷和仿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两大类,它们分别属于龙泉窑系与青白瓷系。各类瓷窑在经营性质上是不同的,官窑与民窑具有严格的界限。官窑生产出类拔萃的精品,民间不得使用,而宫廷需求有限,时烧时废,得不到发展。民窑则相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向前发展。民间瓷窑的大量兴起,是宋代瓷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元代继续宋代南北各个主要瓷窑的生产,其中,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则超过宋代,得到了较大发展。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瓷器的进步。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其蓝色彩绘在釉下,故又称“釉下蓝”。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淡雅、题材丰富与实用美观等优点,一出现便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法与青花大致相同,只是呈色原料为氧化铜,因其不易烧成而未能与青花瓷器一样得到发展。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给景德镇带来了繁荣。
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专为生产御器的官窑,又对民窑采取“官搭民烧”即“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等手段,来为宫廷烧制瓷器,民窑得到普遍发展,景德镇因此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具有元代青花的许多特征。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万历时,又兴起了“五彩”。
清代也在景德镇设御瓷厂,但烧瓷主要都在民窑。清康熙时继承与发展了“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乾隆时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以及成功地仿烧漆、木、铜器物和各种果品等。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高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