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还有嫡庶之分(嫡庶有别原因是什么)

回答了一个有关嫡庶的问题,引发了一些想法,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门一起来探讨,不喜勿喷,请点X,谢谢。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一个根植人心的概念“嫡庶”。直到建国后,写进婚姻法的“一夫一妻”,使得现在很多人对于“嫡庶”的认知,都来自于近年火爆的宅斗文,说实话,我也是。

中国古代历史中,说到婚姻,很多人张口就来,说是古人是“一夫多妻”制,事实上,古人的婚姻制度中,一直以来的主流都是“一夫一妻”。皇族是例外,另外再做说明。

一夫一妻很重要的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基石。

现代社会之前,一直都是95%的平民,来供养5%的统治者。

平民,没有经济条件纳妾,家里的老人孩子包括自己都吃不饱,没有多的粮食来养妾。

而统治者呢,对于婚姻的考量就更加复杂。从来也不是简单的一男一女一起生孩子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寻找亲家,就是寻找家族的同盟。所以才会有“门当户对”的说法。往严重一点的方面讲,看过古装剧的肯定都听过株连三族,诛九族之类的刑罚,那么,三族是哪三族呢?

三族,分别是父族,母族,妻族。

看到了吗,婚姻选择中,一个搞不好,不是全家死翘翘,而是数个乃至十数个家庭死翘翘。

(有人要说是,你是不是糊涂了,不是说好是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吗,怎么又变成十数个家庭了?这个,以后再做论述。)

我们回头说嫡庶。嫡出的子女,地位天然的比庶出的高,不单是血脉传承,还因为,嫡出的子女身后有强大的母族,能与父族一起合作壮大,成为同盟者。

庶出子女,何为庶出,生母通常是妾。妾,通买卖。这是欧阳修的原话,同时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共识。很多朝代的律书里都有规定,以妾为妻是违反律法的。当然,我们论述的是大多数情况,也有一些人会违反,不过,通常这种做法是不容于主流的。一旦做了,整个家族都会被原阶层不齿。

可以被买卖的女子,意味着没有家族可以给夫主提供帮助。看看那些妾的来源,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本身就是贾家的家生子,父兄,包括自己,都是身楔握在主家手里的奴仆。也有很多小说里会提到,某贵族找个平民女子给家里的儿子做妾。这个女子都是平民了,她的家族又能给夫主带来什么帮助呢。

这也是红楼梦里探春矛盾的根由之一。都是一个父亲所出,明面上待遇差别也不大,作为一个聪明人,探春深刻的理解并尽可能按照社会准则生活(有关舅舅是谁的一番话),以期待在获得一个不太差的未来的可能。同时,她也尽量尽到做姐姐的责任(教育贾环读书),希望同母弟弟能够也有一个社会认可的未来。

说到底,嫡庶区别的根由是利益。当然,社会是由有情感的人组成的,利益会成为行事的准则之一,情感同时也不会缺席,只是没有我们今天那么大的比重。

古代还有嫡庶之分(嫡庶有别原因是什么)(1)

趁年轻,多看点书,年龄大了,记不住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