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夏朝皇帝(夏王朝三任帝-姒太康)

历史上夏朝皇帝(夏王朝三任帝-姒太康)(1)

姒太康,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三任王,其祖父为夏王朝首任帝姒禹,其父是二任帝姒启,其母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早年,姒启年轻时重武不好女色,直至35岁才成家,连续所娶3名妻子,都没生下子嗣。后来,姒启奉父命治理阳翟,娶当地一名少女为妻。

虞舜帝三十一年,这位少妻生下姒启长子姒太康。继此子之后,连续又生5子,成为夏王室第一功臣。夏王朝首任帝姒禹正式称王时,姒太康已经28岁,一直跟随父亲姒启从军。祖父死后,其父姒启继位,姒太康则在朝中为臣。因是长子,深受父亲喜爱,遂在晚年立下遗嘱,确定姒太康为继承人。

后启二年(乙酉,公元前2196年),姒启召开钧台大会。会上,有穷国君妘羿见其号令天下的威风,十分羡慕,遂有觊觎王位的野心。钧台大会之后,妘羿回到自己封地后招贤纳士,选拔重用勇将谋臣,寻机与夏王朝争夺天下。

后启九年(壬辰,公元前2189年),姒启病卒,姒太康继位,是为帝太康。然而,自小娇惯任性的他,除了追求享乐,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即位后既不重视国家治理,亦不关心军队建设,反将精力用以追求享乐,认为现在国都位置不当,宫殿狭小不够气派,有失天子之威,下令在地处洛水南岸的斟寻另建都城。

太康元年(癸己,公元前2188年)秋,新都城竣工。

同年冬,姒太康率领文武大臣、宗族贵戚迁都斟寻,仍不以国事为重的他,整日游玩畋猎。早年,夏王朝窃取天下靠的是其祖父姒禹利用治水之机,掌握了一支强大武装力量。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尧七十六年,司空(禹)伐曹、魏之戎,克之。”《吕氏春秋·召类》中也记载:“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又有“有帝舜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这些皆是姒禹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明证。深知军队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正式称帝的姒禹,将执掌军队大权交由儿子姒启。后来,姒启也正是靠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击败与之争夺帝位的伯益,消灭反抗他的有扈氏一族,继而征战四方,以武力使得四海臣服。然而,姒太康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太康四年(丙申,公元前2185年)春,40岁的太康心血来潮,带着几名亲信大臣,前往洛水以打猎,这一消息很快传到有穷国。据传,有穷氏大酋长妘羿,传说其先祖就是唐尧时射落天上九个太阳的羿。羿为上古射官,先祖善射并且世代相传。帝喾时,曾赐彤弓素矢,封于鉏(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唐尧时,以射为天下除害,封为诸侯,赐姓为妘,封于有穷(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号之‘有穷氏’。夏禹初年,有穷氏迁于穷石(今河南孟州市西),臣服夏王朝。

同年,妘羿以夏王无道为由,调动有穷国精兵攻打。军队很快侵入夏后氏境内,由于太康平日疏于朝政,忽视军队建设,亦不重视地方管理,国内政权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抵抗外敌的能力。有穷军队一路攻杀,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包围国都。夏王朝守城军队皆是老弱不堪之流,加之朝中大臣亦没作战经验,强敌攻城,决定弃城出逃。有穷军攻打南门、西门,夏后氏一族官员以及百姓乘机从北门、东门逃出。但没跑多远,就被有穷军队俘虏。于是,妘羿顺利攻占夏都斟寻。

妘羿即位称王,夏王朝所谓的王皆为后人对之称谓,实际上夏王朝的帝王称作‘后’,妘羿即位后,始称‘后羿’,也就是‘王羿’。妘后羿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以‘闪电战’方式进行突袭,侥幸攻下王城。此时的夏后氏有十二大诸侯,地方势力还很强大,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很难有胜算把握。为了缓和矛盾,后羿没有更改国号,也没屠杀夏后氏族,甚至夏王朝大多官员都保留了原来职位。

再说,正在洛水南岸打猎的太康获悉国都失落,吃惊之余,十分担心家人安危。后来得知家人以及宗族平安无事,这才放下心来。时值,随行人员劝其联络各地诸侯,起兵夺回国都,太康坚决反对,并说:“想要夺回国都就得发动战争,战争打起来就会死许多人,我宁愿自己不当天子,也不要让那些无辜的人去死。”于是,他在阳夏(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定居下来。

但是,妘后羿的篡权行为激起各地诸侯愤怒,纷纷起兵讨伐。在各地诸侯的压力下,妘后羿被迫将王位让给太康之弟姒仲康,并且开出条件,夏王朝不但免除有穷国赋税,每年还要向有穷国提供双倍赋税。仲康为了坐上王位,毫不犹豫答应这些苛刻物权条件。就这样,妘后羿率领有穷军队,载着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穷石。《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史记》、《竹书纪年》等古文献中,也都记载了太康失国之事。

姒仲康即位后,曾派人迎请长兄太康回国。然而,太康坚决不肯,仲康只好钭其妃以及子女送往阳夏。太康在阳夏一住就是10年,一直至死也没回国都。据传,他的5个兄弟曾于洛水之北等候,埋怨他不肯归国,致使兄弟不能团聚。这兄弟5个还跑到洛北作歌吟之,称作《五子之歌》。

历史上夏朝皇帝(夏王朝三任帝-姒太康)(2)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提及:“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今河南巩义市东北),作《五子之歌》。”此歌共有5首,转录最后一首:“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后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意思是:“哥啊你为何不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里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现在改悔,又岂能挽回?”

然而,根据史学专家考证,《五子之歌》并非先秦作品,而是东晋王肃的伪作,事实上太康的几个兄弟都不是什么贤良之辈,就算有可能跑到洛水之北悲痛哭泣,却断断写不出《五子之歌》那样的文字。史书记载:“启子太康,仲康更立,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

历史上夏朝皇帝(夏王朝三任帝-姒太康)(3)

姒太康35岁即位,在位4年失国,史称‘太康失国’。失国后的他偏居洛水以南长达25年,死于(辛酉,公元前2160年),葬于阳夏太康陵(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