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年轻时候(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

李世济年轻时候(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1)

程派名家李世济

今天的京剧,有一个流派的话题不能触碰,那就是程派,程派中有两个人不能提,第一是张火丁,另一个就是李世济,好像张火丁还好点,只要有人提李世济表演不足,就会有她的铁粉粉丝堵着门口骂街。

我学习程派多年,从程先生开始到下面的二代三代的唱腔我都多方面接触。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程砚秋艺术的不断了解,我对二代三代的一些程派唱腔表演理念的偏离,越来越如鲠在喉!但是说实话,我也不想惹一身骚,去招惹那些济粉,但是有些问题还是不说不快,那么,我下面就把这些问题说出来,大家用理智看看我说的是事实呢,还是在胡说人家。

再说李世济之前,我们先说说粉丝和戏迷的区别。

什么是粉丝?粉丝这个词过去不来源于形容对京剧艺人的崇拜喜爱,大家往往看到一场现代的大型歌舞晚会,一些歌手的那些粉丝,他们狂热的喜欢这个艺人,已经到了没有理智的地步,如果你说了她的偶像,她会如丧考批,和你恶语相加,没完没了,在他们眼里和心里,他喜欢的那个人就是天皇巨星,天王老子,不但包括他唱的歌,而且包括他这个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都是最好的,不能点评的,也没有任何错误和缺点。有些其他人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他们由于被自己的狂热冲昏头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偶像任何事,都不会用智慧和理智去对待,这就是粉丝。那么戏迷是什么?他们喜欢会知道为什么喜欢,但是不喜欢也是理智的知道为什么不喜欢,都能说出来理由,因为理智和智慧会使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层面在不断提高,即使有人说了他喜欢的艺人,他也会理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判定事物的对错。

李世济年轻时候(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2)

李世济在演唱

下面我说说李世济,谈谈我对她的一些看法。

京剧历经200年多年的岁月,经过无数的艺术大师和艺人们的辛勤汗水和心血的锤炼,基本定性成为今天的这种艺术模式。它的发展只能是梅先生说的“移步不换形”的方式,才能长久的走下去,不遵守这种规矩,就会被事物的规律所报复和反噬,现在不就是这种情况吗?谈发展,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一旦固定成为最佳的那个模式,发展从何而来呢?就像有女初长成,很漂亮了,你要给人家做手术说要改改,让她适应于现代的已经畸变的审美,而不是人家原来的最佳状态,你做的对吗?我过去看到过一个朋友的一篇谈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帖子。有人说:“如果你能翻译成白话文可能看的人就会更多了”。他说了一句话很耐人寻味:“呵呵,翻译成白话就没味了。” 那么,他为什么说没味了呢 ,是因为文章中人家内在的那点东西,他没有说出来但是确感觉出来了,这篇文章假如用白话文译出来,好像意思一样,但味道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感觉就全没了!

有些人看到这里也许嫌我废话太多,但是,我说了半天,实际就是告诉大家,一切艺术形式,除了直白的,你能马上感受到的一些东西,还有一些需要积淀和慢慢去感受才能有所体悟的东西,程派不是那么直白,简单!但是到了李世济这位“程派革命者”这里就很直白,一切程派所具有的特质,比如,含蓄,内敛,等特质完全变了样了。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由于“纹阁”刚过,传统戏方兴未艾,很多的老艺人也没有出来,那么那时候李世济,可以讲是一枝独秀,程派除了她在大演特演,基本上没有其他人,但是,我看过几出李世济的戏以后,说心里话,不是很喜欢,有这么几个原因:李的唱过于激昂,她完全违背了程派“含蓄内敛”的流派特点,就和样板戏的那种唱腔模式一样的。还有她的身段,大家知道《锁麟囊》这出戏是程派集大成的杰作,身段之多之繁杂之优美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李把这个戏的身段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说不好听的话,简直都对不起那张票钱,别说程先生,就是现在的三代,哪个拿出来表演的这出戏的身段,都比她漂亮。我们现在看李世济的身段,基本很多戏一看就没有基本功,也就比票友好点的水平,比如她的出场的台步,一看就知道没有幼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反正不是程派的范儿,可以讲连京剧基本的东西都是缺乏的,就和小兔子一样,一颠一颠的,实际这种垫步走法,程派有没有,有,大家看新先生的步子就知道了,李学了一个半瓶子,江新蓉先生就讲,不去涮腰去走程派的这种垫步,就是小兔子蹦。再说她的身段,前几天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人把程派的几位艺人《荒山泪》的一段身段合成为一个视频,我不说我的感想,我只说网友留言:这李世济的身段也太业余了点吧,胡乱抖搂,毫无章法。我估计这些可能和她没入科班有关吧。

身段台步没有坐科,有情可原,那么唱呢,我下面说的就是很多济粉引以为傲的李世济的唱法。

先说李的嘴型和她的切字。程砚秋的切字虽然比其他派要强调点,但也看什么腔,因为程先生嗓音先天造成的缺陷,使他唱腔用字字头都比较长,这就是为了弥补嗓音的缺陷使台下听得清楚,新艳秋基本就是老先生的东西,可您李世济本来就有一条亮堂堂的嗓子,非要咬牙切齿的去发音吐字,用的着这样吗?人家小毛剑秋,江新蓉,都是用亮嗓唱程派,哪个也没像您老这样吧,大家知道影响脸部美观是唱旦角的大忌,李老的脸部丰富多彩,嘴型奇形怪状。程派的嘴型有两大难看,一是迟小秋,一是李世济,迟是兜着,李是呲着。

现今程派演员咬牙切齿的切字,把程派的字音切的过于夸张,根源就是李。当然别的四老们也有强调字音的地方,但没有像李,有时候几乎夸张到了失去脸部美感的地步。

再说说她的新戏:李为了立她的所谓激进的“新程派”也弄了几出新戏,但立得住的就《陈三两爬堂》,这个戏的唱腔比较有特色,但这里大家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李的这出戏很多地方只顾唱腔的新颖,而严重不顾唱腔字音的正确,有些唱几乎是倒字一片,这样的例子在她的修改的程派经典里也不少见,比如《文姬归汉》她为了适应新潮流搞了一个原来戏里没有的“送儿女”使这出戏的蔡文姬成了一个非常自相矛盾的人物,从过去的蔡想归汉,到成了蔡要民族大同和团结,莫名其妙。再说那段唱:“送儿女”的头个字就是倒字,成了“松”儿女,去声变平声,莫名其妙。除了这些,还有她们对程派包括其他戏的伴奏修改、增加,比如加笙,笙这种东西,一般汉民族都是在丧葬的时候用,平白的加进唱腔里,而且他们是几乎啥戏都加,不但干扰,而且感觉完全就不对劲了。所以,李世济对程派那些戏的唱及音乐的改编比老的好吗?没看出来啊。再说说她把老程派的锣声也给取消了这点。程先生的锣声音比较苍凉、厚重,自李之后给改的和程派的风格风马牛不相及,非常的敞亮甚至欢快,当然,和她的那种尖声戾气的高音程派到是比较合拍,但是,用这种欢快的、靓丽的、激昂的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伴奏,去诠释悲剧的苦难的、哀痛的、忧伤的:《荒山泪》《春闺梦》《文姬归汉》《亡蜀鉴》《梅妃》 大家是什么感觉?这也是前进吗?我不成熟的理解,前进的事物都应该是比旧的好,如果不如以前,是在糟蹋旧的,那是前进吗?

李世济的唱把程派的调值提高了,因为她就是高音嗓子,她和程先生那种中音嗓子完全不同,再加上她的嗓子比较尖亮,人们就给起了个“亮嗓程派”。她改程派的诸多老戏,改词,改腔,加东加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也想弄出自己的一派,但派这个东西是磨出来的,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如果你的东西火候不够或者胡来观众是不认的,即使有你的粉丝摇旗呐喊也没有用,到如今李世济已经魂归道山,她的腔基本上已经没啥人学唱了,改过的也是枉然,因为,没人用。比如《文姬归汉》荒原寒日,人家后面两句没有人按照李世济的在唱,还是在唱程先生的词。她把老戏《三娘教子》改成《三婶教侄》,可是,谁演她那个《三婶教侄》?《三娘教子》是永远的经典,她那个用现代理念弄出来的婶娘就是笑话,关于这个话题,以后详细讲。

实际上在50年代李的一些录音里,我们能听的出来她学程还是相当规矩的,如《三娘教子》《桑园会》那时候程砚秋还活着,她还不敢胡来放肆,但后来,特别是温格以后,不知道什么心理,好家伙,胡改胡唱起来就停不住手了,程派的剧目几乎她会的无一幸免,都被她用各种“新鲜材料”贴的千疮百孔,不忍卒读。这就是新程派吗?呵呵

最后用一个视频举例说说她的表演。前几天看到一个李世济演《荒山泪》的视频,是网友把赵荣琛,王吟秋,张火丁和李世济演的《荒山泪》的那段西皮大慢板合到了一块,说实在的,那三位人家把握人物都很准确,唱和做都也不失身份:这个时候的张慧珠,思念、担忧、惆怅是动作和唱腔的主旨,程先生也有录音电影,我们也可听听看看,他老人家把张慧珠这个人物演绎刻画的更是入木三分。看了李世济的表演,我很吃惊,她的表演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待嫁的新娘期待花轿的到来,脸上的表情是那种幸福的、兴奋的、高兴的、激动的!随着水袖大幅度的舞动,左顾右盼,那个焦虑是幸福的、美好的......

我想,一个艺人,演员,首先是人物的把握吧,这样处理,要是有人还在说她是什么什么艺术家,你不是抬高她,而是扇她耳光骂她!就和那年中央台播张馨月演的《西施》那出场高兴的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一样不对劲,你嘴里唱着:“难得有开怀事常锁双眉”,身上却比红娘还欢乐,动静还大还热闹,那是矜持端庄,略带惆怅的西施嘛?同样道理。

所以,一个艺人的成败好坏,不是谁捧就能确立的,也不是她胡折腾就能成功的,她的艺术必须过关且经得起艺术和观众以及时间的考验。那么一个粉丝,开始由于观念和对艺术的认知还比较肤浅,说出一些胡话,做出一些出格事,都可以原谅和理解,但是若过了几十年还那样,并且在事实面前仍然毫无理智的维护他的偶像,那就非常的愚蠢了,因为您维护的不是艺术和公平,而是感情和你的狭隘几十年没有半点提高的愚见。一个人能够看的进去自己不同的意见,并且能思考对错,那才是理智的和公平的,否则是不配谈论什么艺术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