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

很多客人来观复博物馆参观,都指明要看康熙“天下第一宽”的大画桌,一进门就直奔着紫檀厅去了。殊不知,在观复的“渠清书屋”展厅,还摆放着一张相当有来头的画桌,却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

清雍正 紫檀万方安和锦地拼面画桌 观复博物馆 藏

这张是雍正爷的,乍一看似乎没那么出挑——既没有他爹康熙的霸气直接,也没有他儿子乾隆的高调奢华。雍正的审美大多都是内敛含蓄的,炫富也是低调高级的。仔细看,它面上的花纹并不是随便分布的,而是用成百上千块紫檀和瘿木条拼出来的。它以榫卯相合形成了万字锦地纹样,代表万方安和、万寿无疆。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2)

桌面的花纹,我们也可将其归为“百纳(衲)”。这种工艺不仅在贵族的家具中可以见到,也能在民间的其它事物中找寻得到相关的设计运用。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3)

清乾隆 拼色缎卍字纹道姑衣 故宫博物院 藏

过去,老人常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纳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种修复手段(比如,一些苦行僧人自称“老衲”就是这么来的)。但到后来,百衲对于富人而言,却是一种花色的设计手法。而民间也有一些地方会给孩童穿“百衲衣”,因为据说“吃百家饭、穿百衲衣”可以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4)

清代 百纳戏衣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藏

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生活格外节俭。于是上行下效,百衲工艺也因此被运用得更为普遍。比如,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比从前更常见了。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5)

清代 水田衣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藏

说到这里,作为琴人的编,必须要重点谈谈“百纳琴”——关于它的起源,据说是始于唐朝。《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提及“李勉造琴”,而《云烟过眼录》中还提到过“雷威造琴”。因此,百纳琴到底是谁发明的,说法不一。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6)

明万历 “峨眉松”琴 故宫博物院 藏

清宫当中旧藏了一张晚明时期的仲尼式百纳琴,名曰“峨眉松”。纯金的琴徽,紫檀的岳尾,底板处还见“乾隆御赏”的方印,足以见得这张琴地位和独到之处。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7)

在一些文献资料里看到,百纳琴还分为“真百衲琴”和“假百纳琴”两种。前者的面板的确是用若干小木块拼成的,而后者则是用整块木板做的,只是人工雕刻了百衲的图案,单纯用于装饰而已。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8)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9)

将百纳图案作为装饰的材料也不唯一,除了直接雕刻以外,也可以贴片。据说,使用竹片来装饰古琴的工艺也是从唐代开始的,因为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文人很喜欢。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0)

明代 “引凤”琴 四川省博物院 藏

比如这张明代的“引凤”琴,它的琴面和琴底均以六边形竹片拼接,使其形似龟背。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1)

虽然百衲琴在斫制过程中费工费时,琴人对其弹奏声音的喜好和评价也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存在的。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2)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3)

“百纳琴” 结构 示意图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优质木材经常大小形状不合适,要是整板做的话,要么太废料,要么凑不够,百纳可以做到在用料“择优”的同时省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4)

明代 “会心不远”琴(“乾隆御铭”款) 2015年保利春拍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其一是刚才提到过的“音色”这种个人主观因素,其二是“使用寿命”这种客观事实,也是让人有所非议的。现在存世的百纳老琴数量非常少,品相尚好的也基本都是“假百纳琴”。比如,前文说的那张“峨眉松”。

百衲本什么时候出现(百衲:从平民到皇帝)(15)

宋代 “松风清节”琴 吉林博物馆 藏

除了故宫那件明代的假百衲琴之外,吉林博物馆里也藏有一张宋代的,名曰“松风清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时,自藏家手中收入馆藏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百衲琴呢?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下一期,

我们聊聊那些历史名人手中所藏的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