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

商周时期,姜子牙因为辅助武王有功,因此周武王将齐国赐予姜子牙治理。姜子牙在治理齐国时,听闻有一个能人异士,名叫华士,这个人很狂妄,为人处世非常清高,遇到王公贵族,从来都不懂得行礼,遇到诸侯向他示好,他也从来不与诸侯结交。

姜子牙曾经三次派人去请华士,希望他能够辅助齐国,为国出力,但是清高的华士三次都拒绝了姜子牙,姜子牙就命人把华士给杀了。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1)

周武王听闻此事后,震惊不已,他觉得华士虽然清高,但是也算是一个人才,这么杀了有点可惜。

于是就宣姜子牙,询问道,“华士是你们齐国境内很有名的高人,为什么要把他给杀了?

姜子牙说,“这个人虽然有才能,可是他太清高,不愿意合群,整天就知道孤芳自赏,遇见王公贵族从来不低头,诸侯和他示好他也一概不理。像这样的人,既然不能向我称臣,也不能和我结交,更不能为我所用,还狂妄自满,如果我不杀他,后患不穷,这样的人应当舍弃。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2)

华士就是属于为人处世太过于清高之人,太过于清高,很难为世人所容。

春秋时期的少正卯和华士有着同样的遭遇,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鲁国人,当时两人都是天下名士,广受读书人的爱戴,天下读书人仰慕少正卯和孔子的大名,不是去孔子门下求学,就是到少正卯门下求学。

因为少正卯经常讲学,在公众场合过于高调,哗众取宠,导致孔子门下学生很多都去了少正卯那里。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3)

孔子招来的学生,招满又空,空了又满,都是因为少正卯的缘故。

后来孔子当上鲁国大司寇,就派人治少正卯的罪,这让孔子门下学生接受不了。

学生不满的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名士,众人都听过他的讲学,声名远扬,老师如今却把他杀了,不怕世人说闲话吗?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4)

孔子回应,“有什么闲话好说的,像他这种拥有五种恶行的人,就应当杀掉,免除后患。

孔子所说的五种恶行就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心达而险:孔子认为心达而险之人,明明知晓道理,懂得善恶,却偏偏做出恶事,相当于是知法犯法的人。这一类人就算是怎么样教养,灌输其价值观,都没有什么用。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5)

行辟而坚:这一类人脾气很古怪,而且很固执,常常伤害他人也不在乎,只重视自己,不重视他人,对自己尊贵自爱,觉得他人低贱下流。他们做出的事情,只管自己爱不爱做,完全不顾社会和他人的感受。很多做出大的恶行之人就是这一类古怪脾气,道理说不通。

言伪而辩:这一类巧言令色之人,善于辩论,而且辩论只争赢和输,丝毫不考虑正确与否,这种诡辩思维,从来不考虑对不对的问题。这些人说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喜欢造谣生事,杀人于无形。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6)

记丑而博:宣扬邪魔歪道,却对正统的理论视而不见,利用人的心魔到处煽风点火,做出伤害社会的事情。这样的人如果久存于世,会影响社会价值观。

顺非而泽: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就算做错了事,也要把事情润色成为正确的事情,替自己圆自己所做事情的合理性。颠倒是非黑白,从来都不顾别人的死活,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7)

孔子极为憎恨这五种恶行,可是偏偏少正卯这五种恶行全部占全,因此就把他给杀了。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太过于清高,脱离世俗,还一个劲儿的哗众取宠之人,很难为世人所容。

做人不自傲,谦虚有礼

姜子牙杀华士,就是因为他太过于自傲,以为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就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很难混得下去。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8)

在平日生活里,我们也见过技术水平很高,但是从来不尊重领导,不和同事打交道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不能为领导所用,不能和同事结交,产生感情的,很容易会被逐出队伍。

做人不作恶,万事考虑他人的利益

孔子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为人哗众取宠,表面上看这样的人好像没有作恶多端,但是实际上,他是从思想上宣扬恶行,借自己的嘴,用他人的手伤害他人和社会。

老祖宗留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祖宗为人处世)(9)

如今的社会中,同样有异端分子宣扬不利的价值观,对社会百害无一利,一旦社会价值观走向邪恶的一面,将导致社会动荡。

做人不作恶,就是要懂得万事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也考虑到他人的利益,才能够更受人尊重。

人性是老祖宗自古以来一直探索的,古人对于人性方面的解释和概括,比现代人更精准,懂得人性,才能更好地为人处世。


关于为人处世的知识方面,后续继续更新,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